2010-01-24 21:36:44 阅读57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说到“茶餐厅”3个字,我的{dy}印象是从小在TVB电视里看到的那种场景,不同阶层、行业的顾客在茶餐厅内边吃饭、边高谈阔论、阅读马经,是香港平民化的饮食场所。每次去到香港都喜欢去茶餐厅坐坐,逛街逛累了可以要上一杯冻奶茶+菠萝包,坐在冷气房里补充一下能量。也许是受香港的影响,深圳的茶餐厅数目不算少,大部分集中在罗湖一带。但是纵观深圳的茶餐厅发现和香港比起来稍稍有些区别,更多了一点精致少了一分平民化。其中还不乏我这篇要介绍的贵价茶餐厅--太兴烧味。说他贵价是因为他的价格已经远远超离了一般的大众化茶餐厅的普遍价格,除此之外还要在额外加收10%的服务费,哎。。。。如果连茶餐厅都要收10%服务费,那和一般的xx酒楼有何区别?除去这一点,他家的东西还是做的很好吃的,这也是我捧场的主要原因
先看一下餐厅内部环境,装修的窗明几净,一该过去茶餐厅留给人地方小环境嘈杂的旧印象
餐桌也是用了新型的材料,正中有个电磁炉,可以打边炉用
罗汉上素
材料还挺多的,有菇片,芥兰,木耳,油豆腐,金针菇
蒜茸炒芥兰
烧鹅例牌,貌似一盘也没有几块
他家的招牌-五星级烧肉,哈哈,我的{za},这个一定要推荐,肉质一层肥一层瘦,层层叠加,特别是他的脆皮
另外叫了一个虾子粉丝煲
他家除了这几道菜,还有一个冰镇原味奶茶值得推荐。大部分的茶餐厅做提供的冻奶茶都是把冰块直接放在杯子里和奶茶搅浑在一起,但是这样做会影响到奶茶原来的浓度纯度。这家是把杯子放在一个小碗里,用冰块从杯子外冷冻,保持了奶茶够冻也留住了味道上的香滑。图上这餐一共5道菜+服务费,买单将近300,哎。。真的对茶餐厅来说不便宜啊。。。
--------------------------------------------------华丽丽的分割线-----------------------------------------------------------------------
以下这些资料是我在百度百科上搜到的,顺便把他一起贴上来,对茶餐厅能有更多的了解,嘿嘿
历史
茶餐厅的前身是冰室。早年香港只有高级餐厅(当时称为西菜馆或餐室)会提供西式食物,而且收费昂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人受西式饮食风俗影响日甚,冰室遂相继兴起,提供廉价的仿西式食物。冰室当时主要提供咖啡、奶茶、红豆冰等饮品,配以三明治、奶油多士等小食,部分更设有面包工场,制造新鲜菠萝包,蛋挞等。后来冰室提供的食品种类逐渐增加,又与西菜馆和餐室的模式结合,演变成为今日的茶餐厅,提供传统中国小炒及欧美食物,后来更发展至晚饭小菜,款式可谓多元化。
饮品
* 咖啡(有即磨和冲剂两种,多为后者)
* 黑咖啡: 香港人称为“斋啡”或“飞砂走奶”,没有加入砂糖和牛奶的咖啡
* 港式奶茶(丝袜奶茶): 茶餐厅必备港式饮品。以香、滑、浓为标准。是将泡好的茶放在铁制的容器内几个小时,令茶香醇味浓,然后用仿丝棉袋隔去茶叶,再加入奶及糖。"
* 鸳鸯: 咖啡加奶茶,香港独创。根据中医所说,咖啡燥热,奶茶寒削。混合两者,天衣无缝。
* 黑白鸳鸯:好立克加阿华田,香港独创。
* 凉茶:既然是茶餐厅,当然有茶喝了,可茶餐厅里肯定没有广东人爱喝的下火凉茶啊,这里的“凉茶”其实是香港人最喜欢喝的奶茶,而且特指冻奶茶。
* 茶走:丝袜奶茶,不加砂糖和淡奶,改加炼奶。
* 好立克(俗称“呵沥”,取其英语名称Horlick):一种即冲饮料。
* 阿华田(俗称“华田”):一种即冲饮料。
* 柠茶(柠檬加红茶):港式柠茶必定有几块切片柠檬在杯中。
* 柠水(柠檬加水)
* 柠啡(柠檬加咖啡): 香港独创
* 柠宾(柠檬加利宾纳): 香港独创
* 柠蜜(柠檬加蜂蜜):但一般茶餐厅为求节省成本,会以菜蜜代替蜂蜜
* 菜蜜
* 汽水:一般提供可乐、雪碧(七喜)、芬达、冰淇淋汽水。
* 牛奶:一般都给玻璃瓶装鲜牛奶,另外尚有巧克力味的瓶装牛奶(俗称“朱奶”)
* 奶水:牛奶加水
* 滚水蛋:开水混合生鸡蛋
* 奶水蛋:炼奶加水混合生鸡蛋
* 牛肉茶:保卫尔牛肉茶
* 唂咕(热巧克力):唂咕为cocho英文译称,现在很少人这样叫,大多称为“朱古力”。
* 杏仁霜
* 柠乐(柠檬加可乐):一般若选择冻柠乐,店家会把可乐及装有柠檬及冰块的杯子分开上。
* 柠乐煲姜(可乐加柠檬及姜,必定为热饮):有xx感冒作用。
* 柠七(柠檬加七喜):一般若选择冻柠七,店家会把七喜及装有柠檬及冰块的杯子分开上。
* 咸柠七(咸柑桔、柠檬加七喜):有xx喉咙痛作用。
* 莲子鸳鸯冰
* 什果宾治
* 薄荷宾治
* 鲜榨果汁:多为柳橙汁
小食
* 各式多士:例如奶油多(炼奶+牛油多士)、奶酱多(炼奶+花生酱多士)、油占多(牛油+果酱多士)、鲜油多、西多士(法国吐司)等。
* 各式三明治: 例如:蛋治(鸡蛋三明治)、腿蛋治(火腿鸡蛋三明治)、牛治(碎牛肉三明治)、蛋牛治(鸡蛋碎牛肉三明治)、公司治(Club Sandwich)等。香港茶餐厅三明治和外国其他三明治{zd0}的不同,是只会用方包制作,而且可以让顾客选择是否“飞边”(去掉面包的边缘)、或加“烘底”(先把白面包制成多士)。
* 蛋挞(牛油皮或酥皮)
* 各式面包:例如餐包、菠萝包、菠萝油(在菠萝包内加入一片鲜牛油)、鸡尾包
* 通心粉(通粉)、意大利粉(意粉)、麦皮等
* 沙爹牛肉包、叉烧餐包
* 猪扒包、葡式蛋挞、辣鱼包(罐头沙丁鱼为馅的包,流行于澳门)、?奶油猪仔包
* 早餐一般有煎双蛋、通粉、餐包,也有方便面或者三明治,附送咖啡或茶。
粉、面、饭
茶餐厅多数会有各样式各样的碟头饭、炒饭及炒粉、炒面。如扬州炒饭、星洲炒米、肉丝炒面、干炒牛河、捞丁。不过,香港的茶餐厅并没有“港式炒饭”或“香港炒饭”之类的菜色。大部分的茶餐厅会有车仔面、及各种方便面等面食。方便面通常都是采用价钱较便宜的“顶好大光面”,也有越来越多的茶餐厅会有日本品牌日清的出前一丁供应(可能需另加费,详见下文)。除了“出前一丁”之外,方便面在茶餐厅一般统称为“公仔面”(此为香港南顺食品之下的方便面产品之一,不过因为广为香港人所接受,大多数香港人也会将“食方便面”说成“食公仔面”)。另外,近年很多茶餐厅还有“炒公仔面”、配料如五香肉丁、猪扒等。部分的茶餐厅会有鱼蛋粉、云吞面等潮式粉面供应,这类茶餐厅的名字通常叫做“粉面茶餐厅”。
粥、油条
部分茶餐厅会有提供各样的粥和油条。
烧腊
部分烧味档式茶餐厅,会有叉烧、烧肉、乳猪、烧鹅、烧鸭、白切鸡、油鸡(卤水鸡)等烧腊供应。一般会佐以汤粉面或者白米饭。伴以白米饭的称作烧味饭或碟头饭。
特色现象
侍应替客人写菜单时,通常他会使用一些速记符号,例如他们会用“反”代替“白饭”,又或者用“0T”代替“柠檬茶”(“0”即“零”,与“柠”音近;“T”与“TEA”同音)。这是因为过去担任茶餐厅侍应的人,文化水平比较低,亦因为茶餐厅的步伐一般相当急促,侍应并没有太多时间每一个字写到单上交到厨房去。当中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他们用“丐”字来作为“面”字的简写,而未有为意“面”字的右半部是“丏”(“麪”)而非“丐”(“麫”);也有茶餐厅侍应用“面”字代替。[8] 当要去冰的冻饮,一般顾客均会说“走冰”或“走雪”。咖啡红茶会“飞砂走奶”即是不要糖不要奶,柠檬茶要“少甜”(或会写作少田)即是不要太多糖水。如果白饭或粉面条的分量不够,而要求加多,一般顾客均会说“加底”。“加底”需要另外收费(一般为3至5港元)。此外,若点叫的饭款不是连饭一起炒(如滑蛋虾仁饭),客人要求饭要用炒饭底的就叫“炒底”。“炒底”一般也要另外收费(一般为3至5元)。如果方便面要换成“出前一丁”或者日式乌冬面条要加1或2元。[8]
粥和汤粉面一般都会有葱花洒在上面。不喜欢吃的人可以要求“走青”。
“湿炒”是相对“干炒”而言,“湿炒”是用芡汁湿炒,而“干炒”则是用豉油干炒。“湿炒牛河”如菜?牛河和豉椒牛河等。湿炒则是把餸盖在粉面底或饭底上,如想餸和底混合在一起可叫“兜乱”。
而客人要求热饮时在饮品名称后加上“走”,如“华田走”、“茶走”,意思是要用“炼奶”代替“花奶”(淡奶)和“糖”。随着香港人开始注意饮食健康,也有客人要求冻饮时在饮品名称后加上“少甜”,如“冻柠茶少甜”,意思是加入较少的糖浆。
茶餐厅内使用的许多桌面器皿都是由饮料厂商提供的,可以起到广告告宣传的效用。这些器皿包括牙签瓶、放餐牌的夹座,等等。这些器皿常见的提供者、品牌包括阿华田,好立克、利宾纳等。
其他特色用语
* 靓仔、靓女:靓仔代表白饭,靓女代表白粥
* 细涌:如果你不是潮汕人,肯定怎么猜也猜不出到底“细涌”究竟是个啥东东。其实它是潮州话,即广东最有名的面食——云吞面。香港人比较喜欢吃以原只鲜虾为主料混少许瘦肉的鲜虾云吞面,它比广式云吞面更鲜美,所以在香港记得叫上一碗“细涌”啦。
* 行街:外卖的意思。“奶茶行街”就是“奶茶外卖”
* 双扣、扣底:“双扣”和“扣底”一般用于饭类的菜式,意思分别是饭和菜都少一些及饭少一些。因为光顾茶餐厅的顾客都是平民阶层,他们保留了节俭的美德,自己吃不了那么多的食物又不想浪费,于是便叫伙计减少分量。香港人的这个好习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哦!
* 甩色: 很简单,就是柠檬水的意思啦!它通常会与“柠茶”连用,像“两柠茶一甩色”,意思是要一杯柠檬茶一杯柠檬水,因为柠檬茶是有颜色的,而柠檬水是透明的,香港地,时间就是金钱,为了缩短点菜时间,茶餐厅伙计会省略叫柠檬水,而改称两杯柠檬茶,一杯去掉颜色。
* 爆雪: 香港茶餐厅的饮品一般都是以热饮为计价标准的,如果想喝冻的或加冰的饮品则要在原价的基础上加收几元钱,要求加冰的动作则被他们非常形象地称之为“爆雪”,可以想象伙计在厨房里用冰刀爆冰的火热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