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乐器——筚篥_清雅笛魔(膜)_百度空间

高亢且粗犷的朝鲜族乐器——筚篥


  筚篥是一种吹奏乐器,相当汉族的“管子”。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朝鲜族聚居地区。

  筚篥的历史悠久,最早来源于 西汉时期,筚篥流传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北魏时期的云岗石窟第二期雕塑中已有大量吹筚篥的形象。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觱篥者,本龟兹国乐也,亦曰悲篥,有类于笳。”宋代陈旸《乐书》载:“筚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羌胡龟兹之乐也。以竹为管,以芦为首。”自唐至清,它一直是宫廷燕乐中的重要乐器,亦广泛流传民间。公元4世纪时进入中原,后又东传朝鲜。据文献所载,隋唐时期九、十部乐的高丽乐中,已用到小筚篥和桃皮筚篥,大筚篥也在唐十部乐中开始应用。

  朝鲜族称筚篥为“草匹力”,又称“管子”。由竹子制作,双簧。

  细筚篥,朝鲜族双簧气鸣乐器。朝鲜语称草匹力,民间俗称小管子,发音洪亮,音色高亢。

  朝鲜族的细筚篥源于古代筚篥。在朝鲜高丽王朝和李氏王朝(公元918年—1392年)时期, 细筚篥除在宫廷使用外,还在民间广泛流行,是朝鲜三大乐部“乡部乐”的主要乐器之一,故又有乡筚篥之称。

  细筚篥由管哨和管身两部分组成(图)。管哨用一截芦苇制作,哨长4.5厘米,去掉硬皮,修削厚薄均匀,外表光滑,将上端哨口烙扁,哨口宽1.2厘米~1.4厘米,下端哨 座用 铜丝扎住,插入管身上口。管身用无节细竹管制作,管长18厘米~22厘米,管尾外径1厘米 、内径0.6厘米。管身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背孔为高音孔。为防止竹制管身开裂, 细筚篥的首、尾两端都镶嵌有铜箍。

  演奏时,管身竖置,右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一至四孔,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五至七孔,拇指按背孔,口含管哨,可进行平吹或超吹。细筚篥属于高音乐器, 每支只能吹奏一个调。筒音为d 1的细筚篥,依次开放{dy}至第八孔,发出的自然音列为: f1、g1、a1、 bb1、c2、d2、 bf2、g2,通过控制唇舌,可发出a2、b2两音。虽然可以利用含哨深浅、控制气息或按孔多少来转调,但一般转调时都要更换乐器吹奏。

  演奏技巧有颤音、滑音、装饰音和吐音等。可用于独奏、 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最擅于独奏,在乐队合奏中属于色彩性乐器。

  筚篥经我国民族管乐制作改革大师吴仲孚的改革,使用与竹管音色相近的乌木制做管身,在原第六孔右上角开一加键泛音孔,使音域由d1扩展到g 3,达两个半八度。经他改革的多键细筚篥,音域更广,并 能转调。创作的独奏曲有《田野小曲》、《欢乐》等。

  筚篥除高音的细筚篥之外,还有中音的中筚篥和低音的大筚篥,它们都是在民间流传的细筚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音筚篥比细筚篥低一个八度,低音筚篥又比中 音筚篥低一个八度,总音域D—g3。经吴仲孚大师改革加键后,除保持原来特有的音色外 ,还显著地加强了朝鲜族民族乐队的中、低音部音量,丰富了朝鲜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力。

  高音筚篥长20厘米,管径0.6厘米,哨长4.5厘米,哨嘴宽1.4厘米,设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只吹一个调,转调时更换乐器。演奏时竖吹,左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上三孔,右手按下四孔。音色高亢,雄健,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朝鲜族双筚篥又称双管。将两支大小、孔距、音高相同的细筚篥并排联接而成。管身由竹子制作而成,管长18厘米~22 厘米 、尾端内径0.6厘米,管身开有八个(前七后一)按音孔,每管上口都安有一个芦苇制的双簧管哨,哨长4.5厘米,竹管上下两端镶有铜箍,两管的首尾 分别用丝弦捆扎或金属片联结牢固。

  演奏时,管身竖置,右手指横按两管下四孔,左手指横按两管上四孔,口含两管簧哨吹奏, 可奏出同度双音,也可吹奏单管,发出单音,并能奏出三度、四度或五度和音。音域d1— b2。音色高亢粗犷、清丽悠扬,音量较单管显著增大了音量,吹奏技巧也较单管难度大。通常用于独奏或参加民族乐队合奏。

  筚篥富有独特韵味,擅于演奏朝鲜族风格的乐曲,富有浓郁 的乡土气息。我国朝鲜族民间,是深受朝鲜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吹奏乐器。也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吹奏乐器。

细筚篥源于古代筚篥,是朝鲜族人民喜爱的竖吹双簧气鸣乐器,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朝鲜族聚居地区。

细筚篥:朝鲜语称“草劈力”,民间俗称“管子”。源于古代筚篥。隋唐时期九、十部乐的高丽乐中,已用到小筚篥和桃皮筚篥,是朝鲜族人民喜爱的竖吹双簧气鸣乐器。发音宏亮,音色高亢雄健。适于演秦朝鲜族风格的乐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朝鲜族聚居地区。

细筚篥由管哨和管身两部分构成。哨子长约4厘米,用芦苇制作,去掉硬皮,修削薄厚均匀,外表光滑,哨口一端烙扁,哨座一端用细铜丝扎住,插入管身上端。管身用无节细竹管制作,长20~25厘米,管径1厘米左右,管身正面开有7个音孔,背面开一个高音孔。为防止竹制管身开裂,管子的首、尾两端镶有铜箍。

演奏时,管身竖置,嘴含管哨,左手按背孔和上面3孔,右手按下面4孔。高音细筚篥,每支只能吹奏一个调。经过改革,在原第六孔的右上角,开一加键小孔(即泛音孔),其音域由d1扩展到g3,达两个半八度。改革的多键细筚篥,音域更广,并能转调。

细筚篥除高音筚篥外,还有中音筚篥和双筚篥(双管)。中音筚篥比高音筚篥低一个八度。双筚篥是将两支大小、音高相同的高音筚篥并排联接而成,每支管身上都装有管哨。演奏时,既可吹奏单管,发出单音,也可口含两支管哨,吹出同度双音,并能奏出三度、四度或五度和音,音量较单管显著增大,音色悠扬清丽,吹奏技巧较难。


郑重声明:资讯 【朝鲜族乐器——筚篥_清雅笛魔(膜)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