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媒体制作要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视觉画面。因此一方面观者要学习从计算机画面上看见讯息;另一方面多媒体制作者要了解观者的「看见」﹝see?#123;的能力,以设计能使人易懂的画面,协助观者看见讯息。 科学研究指出人类视觉﹝vision?#123;的十分之一是属于物理层面,另外的十分之九则属于精神层面。虽然在视觉过程中,感觉刺激是以光的形式透过眼睛传送到大脑形成有意义的影像,不过观者需要靠其个人的经验、知识以及周围的环境来诠释此影像。 换言之,人类一张开眼睛就能够「看到」﹝look?#123;东西,但是却需要学习如何决定从所有「看到」的东西中选择想要「看见」的东西,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将注意力放在所有「看到」的东西。 选择了之后,更要学习如何去「看见」所「看到」的东西。从「看到」到「看见」是个非常复杂的推理与决策的过程。人类在过去三十年对这个过程做了很多研究,发展出「认知心理学」这门学问。 「认知」简单的说就是知识的获得和使用,这牵涉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知识在我们的记忆中是如何贮存的,以及贮存什么的记忆内容问题;一是知识是如何被使用或处理的历程问题。前者强调的是「心智结构」,后者强调的是「心智历程」。 以上这两个问题就是认知心理学研讨的两大方向,因此「认知心理学」可以定义为:为了解人类行为,而对人类心智历程及结构所作的科学分析。这个定义包含三个重要部份: {dy}:科学分析:认知心理学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当使用客观,可以重复验证的方法,不同人使用相同的程序也可以获得相同的答案。所以认知心理学家必须发明xx的分析工具来间接观察心智的活动。 第二:心智历程和结构:心智历程和结构是认知心理学所探讨的两大内容。心智历程探讨的是我们在从事某工作时,如何使用或处理知识,而心智结构是我们如何贮存知识及贮存什么知识于记忆。有些研究者偏好探讨心智结构,有些人偏好历程,但是两者同属人类的心智活动,实为互补,很难划分。因此,往往只是强调程度的不同。 第三:了解人类行为:凡是心理学,最终目的都可说是了解人类行为。而认知心理学的目的是借着xx分析内在的认知事件及知识,以期更加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譬如我们分析一个人在解答数学题目时的内在心智历程,就能了解和预测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顺利解题,而有些人则不能。 以上是认知心理学的一般性定义。若根据认知心理学家所研讨的主题,则认知心理学指的是,对人类的记忆、知觉、语言、理解、推理、决策、思考、问题解决及学习...等的科学研究。 ———————————————— 视觉过程 一件艺术品是由许多关系组成的,每一要素于其中相互牵连。我们不能把「线条」从「明暗」与「色彩」里分开来,或忽视「动态」以观「空间」,或忽略「形状」而考虑「肌理」。 罗丹在其遗嘱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不过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能、专心、真挚、意志。」 伟大的艺术家留下伟大的榜样。许多画家喜欢「参照」过去大师们的作品,按照新的方式,和画家自己的画风,来重现过去作品中所描绘的环境气氛人物。毕加索说得更彻底:「一个好的艺术家会模仿﹝copy?#123;别人的作品;,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懂得如何偷取﹝steal?#123;别人作品中的精髓。」 米罗曾从十七世纪荷兰画家 H. M. 索尔格的「琵琶演奏者」一画中获得启发,而绘制了「荷兰室景一号」。我们从下面「琵琶演奏者」的草图中看到琵琶演奏者脚翘在腿上坐着,在他边上是一个靠着桌子的女人,桌子脚旁边有一只狗和一只猫,左边,窗帘撩起,从那里可以看到阿姆斯特丹的房屋。 H. M. 索尔格的「琵琶演奏者」 对于索尔格的画,米罗藉其画面结构,运用梦幻能力,找到产生灵感的泉源,因此绘制了「荷兰室景一号」﹝如下图?#123;。画面上有上百个细节、事物和动物,充满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米罗的「荷兰室景一号」 欣赏艺术的方法并无所谓适当不适当,其次序也无所谓正确与否,但是需要一个起点,以及一些能帮忙观赏者衡量自己是否真正在观看艺术的特殊原则。观赏者从一个起点开始一路进展下去,斟酌这些原则是如何共同运作,自然会了解一件艺术品的整个面貌。这整个观赏的过程称之为「视觉过程」。 譬如,当我们的眼睛前面放着埃及玻璃瓶﹝见下图?#123;这样一个物体时,如果考察一下我们眼睛的行为,我们就能够开始对视觉过程有所了解。当我们观看这只瓶子时,我们发觉主要吸引眼睛的是那些构成瓶子的装饰线条。如果要描述一下我们的眼睛在接触这种装饰时所作的活动,我们可以说它趋随着装饰里的那些线条移动。这些线条使得我们的眼睛移动就如同我们的眼睛现在趋随字行移动一样。由此见得,当艺术家在画下一条线时,他就是在提供一条路径以使我们的眼睛顺着它游历。 A Glassware from Egypt 我们享受一件艺术作品的程度,显示我们有多少「看见」的能力。我们的视觉经验愈丰富,我们从艺术冢所创造的视觉形式所得快乐的量也变得愈大。不过,这种快乐不应与艺术家表达出来的观念在我们内心引起的反应混淆。譬如,一幅以反对毁灭性战争为内容的油画可能画得不好,但会吸引我们,因为我们也有同样的感触。又如一幅以乡村风景为内容的油画,会令我们想起我们所怀念的童年生涯。一座雕像,也会因为使我们联想到某一位历史或小说人物美德而给我们快意。 艺术品的价值应该取决于制作它的艺术家在视觉形式中表现他的观念或情愫之能力。根据同一个观念,一个艺术家能同时从事好几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活动,限制它的只是他自身的技术和知识而已。 有关艺术的关念是可以累聚的,而艺术本身却不能。一个人体验观看并讨论一件艺术品的某些方法,以及如何找到意义,是属于这个人自己的意义,因为是自己发现的。当你观赏艺术的能力与日俱增之时,你会把自己的心得添加到已经知道的知识上来,并激发新的创作灵感。 —————————————— 视觉原理 人在视觉上的共通性称为「视觉原理」。对于相同的事物如以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呈现,则会产生视觉的联结,而产生事物运动之知觉。 这个原理有三个重要条件: 1、对事物而言: 人在视觉上对于相同的事物会归纳在一起,包括大小类似、造型类似、明度或色彩类似、位置类似、空间方向类似、方向类似、以及速度类似的事物。 2、对时间而言: 适当之视觉时间和事物之呈现速度有关。实验证明如果在电影中两格之间,以多余六分之一秒之速度放映,则视觉上会产生二个动作不相连续的现象。 3、对空间而言: 适当之视觉空间与视野中的参考架构有关。通常大的物体是作为小的物体的空间架构。在位移的作用里,架构是保持静止,而依附它的物象则被视为运动的。 以上对「视觉原理」仅是个简单的说明。艺术家与观赏者根据共通的「视觉原理」透过作品的媒介,达到思想与心灵的交流。 —————————— 视觉经验 艺术家创作一件艺术作品与观赏者感受和了解它,是人类精神两种不同的复杂行为。不过,随着观赏者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更加熟悉视觉的世界,观赏者发现,为了客观的讨论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为了帮助大家窥见艺术作品更多视觉表现的可能与更高的意义层次,需要一套客观的方法对作品进行批评,因而产生了批评家。 艺术作品因艺术家而产生。在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中,它不断的改变,不断的与周围的情状呼应结合,造成不同的潜能与感应。艺术家从作品的被创作过程中累积这些潜能与感应而形成「艺术家的视觉经验」。 艺术家对线条和色彩之类视觉元素的体认非常敏锐。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创作者可以从「艺术家的视觉经验」中学习艺术家在作品创作中对「材料」、「技术」、「平面」、「形状」、「物理的空间」、「时间与运动」等问题的处理方法和观念。 前面说到,观赏者享受一件艺术作品的程度,在于他有多少「看见」的能力。观赏者的视觉经验愈丰富,他从艺术冢所创造的视觉形式所得快乐的量也愈大。不过因人类共通的视觉原理,可以归纳出一些能帮忙观赏者衡量自己是否真正在观看艺术的特殊途径和美的原则。作为一个观赏者根据美的原则若从作品所表现的「线条」、「明暗」、「色彩」、「绘画的空间」、「空间中的物体」、「视觉秩序」和「表现的统一性」依序观赏,应可充分享受艺术品中的快乐。 作为一个批评家要注意作品的「风格」、并能「判定品质」。根据批评家的看法,观赏者可以洞察一件艺术品中所存在的美感力量,进而感受到不寻常的美感经验。 观赏者看艺术作品的最初也是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够从创造性的艺术家的想象中得到益处。艺术家出于冲动或出于无意识的慷慨,给了人类一个难得的手段,藉以在其所作的事情中发现趣味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