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不是太入世,而是太超前”_陈灿_新浪博客

北京青年周刊记者对话释永信:不是太入世,而是太超前

(本文刊登于2010.01.21第03期北京青年周刊“释永信幕后”解密少林寺“上市”疑云)看完后我颇有感触,就转载了部分文章,也和大家一同分享!

 

千年古刹,禅宗祖庭---少林寺

“只要这些质疑还不是信仰层面的,我都不会理会”

 

北京青年周刊记者对话释永信:不是太入世,而是太超前

较为幸运的是,在少林寺“被上市”事件没有发生前,曾有机会与方丈释永信漫谈多时。大和尚记忆力超群,对数字极其敏感,说得一口河南普通话,无论谈到什么问题,目光都十分坦然。于是,我们就着四碟干果,一杯清茶,任思绪蔓延。

  BQ:北京青年周刊记者   S:释永信

“CEO”方丈释永信

谈学佛

BQ:学佛难不难?

S:不难。学佛的难,只难在表面上。

BQ:什么叫“禅”?

S:别胡思乱想就叫禅。

BQ:什么叫“菩提”?

S:明白做人的道理就叫“菩提”。

BQ:什么叫“无明”?

S:做人糊里糊涂就叫“无明”。

BQ:你们常说的出世间,在哪里?

S:就在凡夫凡心凡行外面。

BQ:离我们远不远?

S:说远也不远,就在我们的胡思乱想外边;说近也不近,我们的胡思乱想总是无边无际。出世间就在我们心中,世间亦在我们心中。超凡入圣,出世入世,都在我们心中。

BQ:怎么断定修行的深浅与境界呢?

S:不用在意几禅几定,也不用管念佛念得纯熟不纯熟,只要看看大家在俗世如何办事就知道了。一个学佛之人,如果修行有所成就,他的智慧肯定有所开发,他对俗世事物肯定有所洞见,那么他的俗世办事能力肯定有很大提高。一个人学佛一辈子,学得满头雾水,什么事都不会干,他还要口口声声普渡众生,那不是被人笑话么?

BQ:那您显然不浅。(笑)您是主动入世的么?

S:理想跟现实很难统一。作为一个出家人,我希望自己呆在山洞里,或搭个茅棚,一辈子清修。但要都是这样的话,佛教的传承也就不好办了,佛教不能跟社会沟通,不能为社会服务,这个社会就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样也不是历代祖师们的心愿吧。所以我希望透过现代化商业经营的理念,能更有效地弘扬佛教文化,能让更多人来参与佛教的建设。

BQ:我们总以为,学佛就是坐禅、念佛,以及拜佛、诵经之类。

S:这样理解学佛是有些偏的。我们都是世间人,世间人就离不开世间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吃、要穿、要住,在家学佛者还要养家。不能一学佛就什么都不管,饿了张口就要有饭,冷了伸手就要有衣,那不是作恶吗?我本人就非常反对“行看流水坐看云,醒来有茶饥有饭”那种自私自利的做法。

谈入世

BQ:身为出家人,您是否入世太深?

S:佛教本身就是交流出来的一种文化,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应该主动走进世间,随缘而行,依法而行,这本身就是修持功夫。我希望同修们能明白,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现下我们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对佛教住世确实是个考验。如果把现代化比作潮流,佛教就是一条船,要面对潮流,把握好方向,明了该干些什么,不该干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稳当地航行在潮流之上,水涨船高,而不是像鱼一样被冲走。入世出世,就像船一样,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上。对于这些基本关系,保持足够的清醒。

BQ:也就是说您参加种种社会活动,也是在修行?

S:作为少林寺的方丈、少林文化传承人的代表,让祖宗家业、中国禅武一代代传递下去,传给下一个千年,这是我的历史使命。在这方面,我自认为是坚定的保守者,因为我们的传统,蕴含着创造性地应对现实人生以及社会、自然问题的丰富的智慧资源。对我们来说,保守就是创新,创新同时就是保守,一禅一武、一动一静、出世入世、保守创新,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和选择的。它们从来不是二元论,而是一回事,没有分别。

BQ:在出世入世这个问题上,您的作为一直遭到多方的质疑。

S:我保护和发展少林寺,说小一点是为了少林寺,说大一点是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飞来飞去满世界跑,就是因为这个责任。现在国际国内环境都很好,这几年一定要抓住,抓不住就什么都没有了。应该说,少林寺所走出的每一步,总会遇到一些阻力。我们出家人做事是为了信仰,而不是其他。因此,只要这些质疑还不是信仰层面上的,我都不会理会。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果你对所有人的评价都非常在乎,因此畏首畏尾啥都不做了,那就让那些质疑的人得逞了……由于是在信仰的层面上做事情,我很容易做到“劳身不劳心”。

在人们心中,值得尊重的出家人似乎该是除了念经什么都不做的。我不这样想,我觉得僧人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修行,勇猛精进,另一方面还要争取为更多的修行者创造好的修行条件。

BQ:压力不小吧?

S:我是在某些媒体听到一些争议甚至是指责的声音,对此我也能理解,毕竟他们都是xx少林的。当然,我也可以闭门修禅,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更可以躲在清净之地,但是,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传承千年的少林文化在我这代得不到弘扬,少林在这个时代没有发展,反而萎缩,那我可能才是真正的历史罪人。

谈金钱

BQ:您怎么看待金钱?

S:金钱是社会的必需品。用得恰当可以培植福报,比如做慈善事业等。如果不好好利用,则可能招致很多麻烦。因此,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让金钱在人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千万不要把拥有无限多的金钱当成一种人生目标。

BQ:但少林寺很有钱,拥有不少产业。

S:我们成立武僧团、实业公司、药局等等,这些都是商业化行为。但在我们做这些之前是什么样子?假武僧打着“少林”旗号全世界招摇撞骗,假的“少林xx”、“少林产品”漫天飞,连“少林寺”牌火腿肠都出来了。难道我们出家人就得眼睁睁看着一千多年的古老文化这样被人糟蹋?我们只有自己掌握并控制商业化行为,进而xx商业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弘扬真正的少林文化。而事实上,为了阻止少林寺变成一个过分商业化的景点,我们是花费了很大代价的。2004年前,寺门前是一条商业街,将这上万的老百姓搬迁并重新妥善安置,恢复少林寺文化传承空间。要是我们真的一切“向钱看”,会干这样的傻事吗?大道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要对少林寺下一个一千五百年负责,只能向前看,向前走。

BQ:但在普通人眼里,少林寺的商业味实在太浓。

S:我二十几年前来到少林寺时,少林寺就靠着28亩薄田艰难地生活。少林寺要想维持生存并发展壮大,只有通过我们的双手去创收所得。有人说少林寺商业味太浓了,但我们只是希望能有自己的生存模式,有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只是继承了僧人农禅并举的精神,继承了前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请大家不要把宗教界与社会隔绝,也不要总想把出家人送到两千年前。我们强调奉献精神,聘请的职业经理人都是佛教信徒,不追逐利益,以自养利生为目的。公司运作也是为了起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公司只是一个载体和手段。

BQ:但社科院宗教所的黄夏年老师说您太超前。

S:从历史上看,中国佛教都是运用{zxj}、最“现代”的传播方式。佛教在中国最早用纸,抄经抄得“洛阳纸贵”;佛教界也是在中国最早运用雕版印刷的,刻碑、建塔就更不用说了。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一座塔就是一座广告牌,彰表高僧大德一生的修持成果、丰功伟绩。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就是因为它与时代同步。事实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农禅并重的传统,但是今天,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耕种的层面,我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参与其他类型的自养活动,希望通过现代的商业理念,更好地弘扬佛教文化,我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谈维权

BQ:据说您没少打侵权官司,但几乎没赢过?

S:都是品牌侵权,主要是要个理儿,只是象征性索赔一块钱。维护寺院合法财产和权益,是佛法住世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开展正常宗教活动、修行体证佛法的基本保证,更是保护传承的具体表现。因此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大多数的支持。

BQ:说到品牌,少林寺从各种层面上考虑,究竟算是谁的呢?有人说您一手遮天。

S:我一直定位少林寺首先是人类的,民族的,国家的,佛教界的,而并不是我们几个僧人的,也不只属于河南,它属于中国,属于世界。但不能因为它是世界的,就可以盗用。作为传承人,如果失去对它的控制,少林文化的传承文脉就会中断。对人类文化来讲,这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流失得太多,再丢不起了。

BQ:从古至今,寺院与地方之间在权益与财产方面的相处,一直是个大问题。

S:处理好寺院和地方的关系,实在需要大智慧。平时我有事没事,经常徘徊在碑林塔林之间,看到历代方丈长老行实文字中不时出现“寺院修葺一新”、“置田地”之类字眼,过去很不以为然,如今当我面对这些问题时,才突然领悟到其中的深意。其实,这一切,都是对修行功夫的真实考验,是大智慧的日常功用。

谈未来

BQ:您对少林寺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深思熟虑过吧?

S:我希望能够为少林寺的下一个一千五百年负责,所以势必要考虑如何把握好方向的问题。我想,少林寺的未来发展,主要应该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dy},传承。少林寺的僧团建设是保证少林传承的核心所在。自元代雪庭福裕大师建立了少林寺子孙庙的传承制度以来,少林寺的传承一直没有间断过。第二,修持。加强少林寺僧人的修学,使禅宗祖庭成为当代禅修的中心。第三,教化。包括少林慈善活动、学术交流、出版活动等。围绕这三个方面,深入扎实地做。我认为,让少林文化走向国际,将“少林”弘扬为响亮的中华文化品牌,最终形成以少林品牌为核心的文化产业,这样才能确保中华文化的弘扬与复兴。

BQ:您曾多次在人大会议上提案,希望未来取消佛教寺院门票?

S:少林寺的门票1975年就开始卖了,是当地文物保管所、文物部门在卖。少林寺落实中央政策,从1984年4月1日,文物部门把门票的经营权(买卖权利)移交给少林寺僧人。最早从1984年一直到1994年,少林寺自己组织人卖票。1994年之后,因为当地政府成立了一个门票管理所,和门票管理所沟通共同卖这个票。政府部门卖,给少林寺一个分成。我在九届人代会上,以代表身份提出取消名山大寺的门票,我认为,名山大寺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还是上天赐给我们人类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的子孙都有权利去领略、去享受、去观光,不应该被地方政府部门或者是宗教场所圈起来、卖门票。这样对爱国主义教育、对传统知识的传承、对宗教界自身来说都是非常伤感情的事情,我连续提了几年,得到国家发改委专门下文,取消佛教徒进门的门票。现在全国各地有些执行了,大部分地区执行得不是很好,我们还在努力,

BQ:我们的读者大多都是奋斗中的年轻人,有诸多烦恼,您可有寄语给他们?

S:“烦恼即菩提”,也就是说在烦恼中可以历练自己从而获得法喜,这其实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只要变换一个思路,就可以把苦恼战胜,获得轻松的心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好高骛远,这可能也是烦恼产生的一个原因。年轻人最应该在“踏实”二字上下工夫,不能总是对自己期望很高。过高的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妄想。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我们的时代,对待自己的生活。

文/本刊记者 顾雪

摄影/本刊记者 解飞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不是太入世,而是太超前”_陈灿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