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转自,文章作者为 版主。

基本上所有80年代初出生的人都经历了磁带、CD、MD直到MP3的随身变革,也目睹了其中改朝换代所带来的惊喜和遗憾,更多的时候随身听体现出来的更像是 一种情结而不是它的使用层面。CD随身听作为一个时代的随身音乐象征,在很多兄弟眼里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的,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dy}个CD随身听是高考结束后老妈奖励的松下CT590,那个机器除了漂亮,体形马马虎虎和带光纤输出外其实没有太多优点,但是那时候菜,什么也不 懂,外加上它是我用了3年刻苦学习时间换来得劳动成果,所以喜欢得不得了。那个年代还是CD当道的年代,众多人都以拥有一个CD随身听作为梦想。不过其实 那会儿已经是CD随身听的黑暗时期了,自用外加蹭用同学的一些机器,如EJ1000EJ955EJ985CT780等等,乃至后来的NE10 NE1,其实都是声音超级搓的机器。可能由于那时候机器还是比较贵,我们照样听得不亦乐乎。后来我的全部热情就全部转到了MD身上,对于CD随身听的经 历出现了一个断层,直到大学毕业后才相继又买了CT820和NE830来延续我的CD情结(毕竟CT590是我的{dy}个能摆得上台面的随身听,也是后来我 发烧的一个起点)

CT820和NE830已经是CD随身听晚期的作品了,松下和索尼两个厂商在经历了前期追求便携续航的黑暗时期后重新拾起了音质牌,不约而同的推出了一些 有效的改善音质的{zx1}技术。两台机器也没有让我失望,不管怎么说,相对于前期那些垃圾机器的声音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两款机器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依然是众 多兄弟眼中的焦点,以前很少出现在CD版,借着这次机会就简短的对这两台机器进行一些个人眼中的评价吧,就当是一个参考。

关于体积外形和续航等因素有太多的人讨论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里只谈声音,不谈其他。使用的对比耳塞是舒尔的SE530,低阻高敏比较适合两个小推力的机器驱动,下面简单的说下各自的声音:


CT820:
820开声的{dy}印象就是我X,底噪太大了,用高灵敏度的动铁耳塞基本上可以说是达到了听不下去的地步,因为在音乐响起后还是可以听到其不规则的强大噪 音。在忍受了其噪音的痛苦后继续往下听,会发现820的三频素质还是不错的,主体是以人声为主的风格,中频厚实丰满,极具感情,但是有些略微突前,不是很 耐听,时间长了会比较累,而且有些掩盖背景乐器的嫌疑。因为用的耳塞是风格圆润的SE530,820的高频这次并没有出现其他塞子有时候会出现的偏硬偏薄 毛刺多的缺点,延伸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给人一种清秀通透之感。但是不得不说820的低频太硬了,量感恰到好处但是欠缺弹性,相对来说比较散,凝聚力不 够。
820相对NE830{zd0}的一个优势其实是820拥有更大气的声场,乐器的定位和空间感也要强于NE830。推力个人感觉要略微大于NE830,在古典及其他一些气势宏大的音乐面前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普通流行方面因为中频的密度感略差,所以流行方面还是要差一些。

NE830:
830作为至少现在为止索尼的CD绝唱,我还是抱有了很大的期待的。很多兄弟说素质上面和旗舰NE20并没有什么差别,不过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更多的是风 格上的差异,830的素质还是不错的。830几乎就是零底噪,声音要比CT820干净了不少,这一点值得表扬。三频是以中低为主,低频的量感在开 clearbass1的情况正合适,质感很不错,弹性较为出众,比CT820强大了不少。但是不得不说明的就是830的声音总体来看比较闷,不够通透,而 且定位和细节具有比较严重的问题,整个的声音有点混在一起,蒙了一层薄纱似的,这也和其狭小的声场脱不开关系。人声相对靠后,比CT820少了几分侵略 性。NE30{zd0}的一个缺陷还包括它的推力确实太小了,很多其实已经比较易推得塞子还是有种上不来气的感觉。
NE830更加适合普通流行,得益于比较有弹性的低频和略微带点甜的人声,在单纯的听感上面要强于CT820。但是其众多致命的缺点有限制了它适应面和其 他表现形式的扩展。总结来说,两款机器风格不太一样,素质相当,适合的听音喜好也不尽相同。无所谓谁优谁劣的问题,各位兄弟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喜好来进行 选择,我个人来说喜欢NE830更多一些。

既然已经说到了CD随身听,那么我们就不可避免的要同时提及到MD随身听和MP3随身听这两个死对头。很多人对这两款CD在这个社会形势下到底还是不是具 备格式上面的{jd1}优势,还有其所处的音质地位也充满了好奇,所以二楼和三楼我们要对比的就是这两款机器和另外两个类型的随身听代表之作的简短对比,看看他 们是不是有资格来捍卫CD格式{wz}的资格。

下面两个类型参加对比的机型个人认为还是相当的具备代表意义和参考意义,如果还有异议的话那我也啥也不说了。MD随身听参加对比的是经典机型R50,这也 是一款饱受夸奖和认同的机器。另外一款是末代旗舰RH1,一新一老相得益彰。MP3机型出场的则是一直都很火的音质代表作木头两兄弟:A7和B9,也可以 算是现在随身MP3所能达到的音质xx水准了。

第 一个比较对象是R50,上边已经说过两个CD了,这里着重说一下R50。从NE830转到R50的{dy}感觉就是一片豁然开朗,声场大了不少,整体的层次感 也变得更加清晰。R50是偏向平衡的声音取向,略有染色,三频素质非常高,无论是通透度、低频弹性和整体的声音密度感全部要优于两款CD不少。最让人欣喜 的是它的推力,绝大部分的塞子可以推动的非常充分,开头的豁然开朗相信也和老机比较大的驱动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保证必要的细节的情况下,R50做到了 各个环节的错落有致,最难能可贵的是整体浓郁的模拟味道,并没有任何三频脱节和衔接上面的问题。经过{zh1}的对比,基本可以断定两个CD随身听在R50面前 的完败,无论是推力、染色、三频、声场、衔接还有味道都相对R50有比较大的差距,就算是新机相对老机{zd0}的优势——解析上面,也可以说是败的彻头彻尾。 当然,R50本身也不是xx的声音,比如它低频的质感以及纵向声场还有改进的余地,中频有时候会出现较多的毛刺,低频的下潜也略有不足,但是这些缺点依然 无法改变R50轻松战胜两款CD随身听的事实。

RH1不愧是MD的封山之作,声音相对NH1又有了不小的提高。RH1的特点在于更小的染色,更广阔的声场和更严谨的声音。SE530的中频有效的弥补了 RH1略微有些偏薄的人声,二者的搭配还是起到了互相弥补的作用。RH1相对两款CD显得更加通透,声音的整体性略强,毛刺感有所降低,可以说RH1是结 合了CT820和NE830二者很多优点的集大成之作,适应性要更广些。相对CT820声音的整体感更强,低频弹性更好,整体更圆润耐听,相对NE830 则是更广阔的声场,更加通透。RH1确实是一个素质不错的好机器,其对待声音的严谨性更是很多机器所望尘莫及的。总体上看RH1更加适合古典,不过流行也 有不错的素质,通用性不错。素质略微优于两款CD随身听~~

终 于轮到木头两兄弟上场了,两个木头风格还是有些差异。A7中频厚实突出,低频量大,高频略微有些黯淡,是演绎流行的利器。B9染色较少,三频更加平衡,相 对A7高频的延伸更佳,人声略微往后靠了些,然后低频量变小不少,相对A7更适合古典、new age等纯音乐。二者共同的优点就是模拟味道比较浓、推力比较大、左右声道的分离度异常出众、拥有更多的细节等。两个木头的声音风格其实听起来更像是两个 硬盘MD,和传统MP3不太一样。我想这也是木头一直受到众多烧友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它做到了音乐味、素质、细节和易用性的xx结合(当然续航和 功能很垃圾)。

很遗憾的是,无论是MP3还是WAV,两个木头的素质都依然要高于CT820和NE830两个倒霉蛋儿,主要体现在细节更丰富,声音更大气,气势更足等方 面,{wy}比较失败的就是底噪太大,跟CT820有一拼。值得一提的是木头的左右声道分离度,层次和空间感甚至优于2楼的两款MD,而且可以听到很多平常无 法听到的细节,可以说是结合了很多老机和新机器优点的作品。如果要找不足的话那么就是A7的声音攻击性有点过重,染色严重,并不是怎么耐听。B9则是低频 下潜不够,量小质一般,低频是个软肋。如果有机会的话兄弟们可以听听木头演绎的一些比较有气势的动画OST,那股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非常让人着迷。

总结性发言:虽然这个帖子的主题是两个末代CD随身听的PK,但是很遗憾的是风头xx让后面的MD和MP3抢了。当然,两款普通CD机和四个其它领域的塔 尖机器做对比本来就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只能说,CD随身听确实没落了,从前一直相对其它领域引以为豪的声音优势也在不断变小甚至荡然无存。这也是科技和 社会需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虽然无奈,但是不得不承认CD随身听的时代过去了。如果其他兄弟在考虑这两款包括NE20在内的CD机,那么我会奉劝一句, 同样的价格还是选择声音更佳,体积更小也更加易用的RH1或者木头吧,因为现在的CD随身听真的已经没有声音优势了,早已经不是一提起CD机就一定会比 MDMP3强的年代了。当然,信不信随意,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过反驳之前麻烦请先试听一段时间再作结论。现实如此,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