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德古城之壮悔堂前

归德古城之壮悔堂前

       一剧《桃花扇》,一举成为千古绝唱,风骚独领。这一幕爱情悲剧,便是在这归德古城刘隅首一个僻静小巷中的“壮悔堂”演绎的。

       按照路标的指示,“壮悔堂”该是上面的“侯方域故居”。

       话说这《桃花扇》的男女主人公,一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公子,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侯方域。一位是天资聪明,“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这厢侯方域16岁就开始著书立说,22岁到金陵去应试,名气很大,他与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被誉为“南明四公子”。侯方域留 给后人的文学作品固然很出众,但真正让他闻名于世的,还是他和李香君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患难之交情浓于水,侯方域可谓是一个官宦之家,祖父侯执蒲 是太常寺卿,是个负责皇帝祭祀的三品大官。父亲侯恂,为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侯方域的二叔侯格,与侯恂同榜中进士,在朝里当史官,负责皇帝和文武大臣言行录。他们父子三人都是东林党党魁,在与魏忠贤的斗争中,因失败先后被罢官。罢官后,侯方域的祖父侯执蒲就带领他的一群孙子在侯府东园读书,当时侯方域只有8岁。

       “侯方域故居”,威武雄壮的大门面北而开。

       迈步跨入这座久仰的四合庭院,时令已到了夏末,阳光低沉,让人闷闷的不舒服,也可能是庭院太深的缘故吧。

       来到庭院的中央,周围廊房的柱子上分别铭刻着风格迥异的对联,令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扑面而来。这是一座典型的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上下贯通的四排圆柱和八十八根木条构造成的木架,墙装青砖,顶盖垄瓦。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充分显示了清代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壮悔堂前二十米处有五间过厅,建筑风格与“壮悔堂”相同,据说东西厢房为后人所盖。这座明清建筑之所以保存这么完好,“xx”期间没遭破坏,是和“壮悔堂”成了政府机关有关。原来,这里曾是当时县教育局的办公所在地。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花。他曾笑言:“此花非花,年年有它,雪花之美,不可言状,人人皆夸。”侯方域受其先辈的教育和影响,参加了进步的爱国团体复社,35岁时筑“壮悔堂”,整理诗文,著书立说,并建“雪花社”。

  “壮悔堂”最初叫“杂庸堂”,侯方域返回故居后,把幼时读书的“杂庸堂”改名为壮悔堂,也是有其心声的。据说,侯方域35岁时从外地归来,壮年回首,对自己无所建树而感到悔恨。于是,就“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避开外面的动乱与浮华,安心著书。

  踏进壮悔堂的正门,只见堂内一英俊男子手持折扇好似吟咏,旁边一俏丽佳人双目顾盼有情,拨弦弄琴。不用说,那英俊男子就是书房的主人公侯方域,那俏丽佳人就是侯方域从南京城内青楼上领回来的红颜知己李香君。

  侯方域满腹经纶,并且在外面闯荡了多年,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活动经验,在此书房 静下心来著书立说,应该是信手拈来。所以,他仅用两年时间就撰写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两部书。人们常说“红颜薄命”,而才子侯方域是因为红颜 而“薄”的命,正值37岁壮年而去。想必侯方域之死和李香君有着直接的关系,据说李香君死后,侯方域心情很是郁闷,最终追随心爱的人而去。

       拾阶而上翠霞楼,楼上既是当年李香君的卧房。李香君此前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幼被鸨母李丽贞收养,13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尽得其音节。她歌喉珠圆玉润,但 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李香君身材小巧玲珑,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被誉之“香扇坠”。当时秦淮旧院有八大美女,被称为“秦淮八 艳”。当时的李香君身价很高,那些达官贵人花上千金,倘能见上一面,便引以为荣,成了骄傲的资本。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李香君只卖艺不卖身,当算是一位杰出 的艺术家。她与风流倜傥、气宇不凡、才华横溢的侯方域一见钟情,很快就定下终身,侯方域把家传的宫扇作为定情物赠给李香君。让侯方域敬佩李香君的是,这个弱女子和别人有着不同的性格,侠肝义胆而又天资聪明。

       在侯方域抗清期间,李香君曾遭到阮大钺的报复。有一个退休大官僚叫田仰, 用黄金三百锾,邀请李香君见一面,被她断然拒绝了。田仰恼羞成怒,到处说李香君的坏话。李香君说:“姓田的和姓阮的有什么区别?妾先前所以称赞侯公子为的 是什么?若现在受利益驱动而接受姓田的邀请,那不是等于我出卖侯公子吗!”李香君到底不肯去。因李香君不去,田仰恼羞成怒,派人去抢李香君,李香君以死相 拒,血溅折扇。侯方域的好友杨龙友,以血迹点染桃花一枝,这便是xx的“桃花扇”事件。

  这年的 十月,陈贞慧邀请侯方域到江南,李香君在翡翠楼为侯方域弹歌送行。李香君血溅折扇并没死,得救后不久,被选进宫中当歌女。南京失陷,李香君也从宫中逃走, 逃到了南京东北约35公里处的栖霞山葆真庵投奔了卞玉京。卞玉京也是“秦淮八艳”之一,在南明灭亡前已提前出家。这时候侯方域也从狱中逃出,在栖霞山寻到 了李香君。早已进入而立之年的侯方域在仕途上感到无路可走,这时,他已经看透了形势,便决定打道回府,在故居从事他心爱的文学事业。他忘不了与他风雨同舟的心上人,于是,侯方域就把李香君带回了归德府的家,安排她住在翡翠楼上,后人也把翡翠楼称为“香君楼”。

  李香君到侯氏庄园不久,郁闷而死。侯方域给她写了碑文:李香尹之墓,并撰有一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李香君的死对侯方域来说打击很大,不久,侯方域也郁闷而死。因李香君身份低贱,两个人未能合葬,这对才子佳人的灵魂不知在天堂里能否长眠?

       据说李香君初到商丘倒是与侯方域度过一段较好的时光,但当后来侯家知道李香君的身份后,侯李之间的爱情便成了世俗所贬诋的对象。堂堂侯家大户岂能娶一个青 楼女子呢?并且还可以住在侯家大院的翡翠楼上呢?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李香君只好移居侯府南园。不久,李香君为此竟香销玉殉。在权势威胁面前李香君没有低 头,在利益引诱面前她没有动摇,而在世俗面前她不得不屈从。世俗的力量是巨大的,像一张巨大的网,巨大到可以网罩一切。

       侯方域纵然身怀不世之才,文章可以雄视天下,但,面对世俗他就没有想到过去如何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对这一段痛楚的经历,他竟然没有勇气用诗文写出来。侯 方域一生写了很多诗,在诗中他可以抒发豪情壮志,可以写朋友的深情厚谊,但诗中惟一缺少的就是自己对心爱的女人的真情。纵然这种爱足可以感天动地,可以令 人撕心裂肺,他还是不能把这钟情用文字表现出来。男人只可向世人展示其高尚的一面,而其另一面却深深地裹藏在内心深处,即使是痛苦、伤心,备受折磨,表面 上还装作豁达和开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侯方域之所以只活了三十七岁,是因为他内心容藏的痛苦太多。政治上的失意,世俗的折磨,他只能把这种痛苦深藏 在自己的心中,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心爱的女人。从这一点上看,他远不如冒辟疆活得坦然。他们的爱情故事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在历史的书页里不时可寻到一个个感叹

  据《南园记》记载:“园去城十里之遥,无所因袭,平地修创,绝去雕甍、朱槛一切繁华富丽之相,故茅屋亭亭如野人居,处士家……”这里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但它古朴、典雅、精巧的建筑和别出心裁的设计却也更有一番情趣。

       不论是退而思之,还是思而退之,其实人生所要的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种心态。不管你是农、工、官、商,还是富贵、贫贱,一份良好的心态,至少可以让我们能从容 地面对人生,清楚地认识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必成为我们所追求的最终境界,但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心态。“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也不 必成为我们行事的准则,但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心态。

       我们所追求的越多,所要承受的就越重,有时候甚至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怎么办?调整一下心态吧,有时候活得简单一些反而会更快乐。

       人生如同一段旅程,如果能轻装上阵,何必每天都去负重前行呢?天地如此之大,我们再能负重,所留下的也不过是鸿影雁迹,有什么舍不得的呢?舍得舍得——有所舍才会有所得。也许你舍弃了一片浮云,得到的将是整个的蓝天!

      “退而思之,荣辱随敝屐,生死同飘萍,从此可心游万仞;思而退之,泉石解吾意,琴书亦知己,自然能身许一山。”忘记这是在哪看到一幅楹联,暂且放在这里,退思致格。



郑重声明:资讯 【归德古城之壮悔堂前】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