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奇石情缘系列之十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终于有了一方菊花石了。
此中过程,可谓几经蹉跎,一波三折。先是试图在本地颇为丰富的奇石资源中自己拣拾一方黄河或伊洛河图案石,历经数年,无果。再是想在本地一湖南菊花石营销商处选购一方,洽谈数次,高不成低不就。{zh1},只好转向网络。我在2009年8月开通我的第二博客:百石斋工作室后,链接了两大奇石网:中国奇石网和中华奇石网。通过一段时间的搜寻与交流,终于在“王汉文的奇石相册”中选择协商的这方原名为“菊花台和笔架山”菊花石,虽尺寸较小,只有18×10×9CM,约属案供石一类,但在我相继收藏了梅兰竹三方奇石之后,总算圆了一个小梦。现在,终于有了一方可以相伴左右,日摩夜赏的菊花石了。
其实,菊花石的资源是很丰富的。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河南、河北、台湾等地都有出产。湖南的菊花石多为经人工打磨后的观赏石,我到不是xx排斥打磨石。虽界内历来存异,但经人工打磨后的河南竹叶石、荷花石、梅花石、国画石和湖北三峡石早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河南和台湾的菊花石相近,约略儿时在我的八里庄经常看到或穿用过的印花小粗布,细碎却完整的小朵菊花印花满布石面,不过,四川、台湾的显于石表,河南的隐于内里。而产于河北滦河的菊花石,虽也是细碎却完整的小朵菊花满布石面,但其却更接近薄意或浅浮雕的形态,状如山间野菊,或有黄白间色。我曾在迁西石友郭振好、赵怀军和潘秀华三位家中欣赏到几方,体量也不算大,但更具赏玩性情。打磨后的湖南菊花石花色洁白,花色鲜亮,地黑花白,反差很大,适宜观赏。湖北的菊花原石,虽地花反差较小,花瓣纤细尖利,但花型完整,未经雕琢,更富原生形态和传统菊花形态,因之,更具赏玩价值。至于江西的菊花石,既未见到原石,也未看到图片,臆想其地域毗邻两湖,概略与之相近。
当我接到从“王汉文工作室”商购的这方原名为“菊花台和笔架山”菊花石后,我的{dy}感觉是,原主人不愧是画家,他将之题名为“笔架山”和“菊花台”是很聪明的。小石之上,共有两小两大四朵菊花。小者一在石面右侧,一在笔架山凹。大者,一在主观赏石面之上,居中,开于笔架山峭壁;一在主观赏石面之后,踞顶,开于菊花台上。四朵菊花均在正视的视野之内,小者花形略差,山凹一朵,不甚完整;右侧一朵,花蕊不显。而大者花盘硕大,花形xx,色白瓣尖,花蕊浅黄。尤以踞顶开于菊花台上的那朵为最,花瓣密集,花蕊饱满,花团锦簇,更可赏玩。而在主观赏面左侧,在黑色的石地之表,一条白色筋脉,自笔架山主峰与侧峰之间,形如瀑布,一泻而下,使得这方小石陡然间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况味,所以,我说原主人将之题名为“笔架山”和“菊花台”是很聪明的。其实,若将此石竖立,则变成一个喊山的人头像,或可看作是一只啸吼的老虎也未尝不可。而变换一个角度,其像也会随之变换。赏石妙趣,使然欣然。
地质学研究表明,在晚侏罗——早白垩纪,距今约1.5亿年前,我国华南大地一次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使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得以形成。而在其成岩过程中,有大量二氧化硅融化液,沿岩石冷却收缩产生的张性裂隙,再次侵入地表,形成硅化破碎带。破碎的花岗岩成为角砳,成为二氧化硅溶液结晶中心,从而构成了菊花花蕊;而许多乳白色水晶(石英)呈放射状晶簇,环绕着花岗岩角砳而生,从而构成了菊花花瓣。虽然菊花石难以棵枝叶花俱现,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造化衍生之奥之秘之奇之美了!谁又能将责言加之于大自然之身呢?正如当我接到这方菊花石之后,发现那些形成花瓣花蕊的结晶有些微掉落现象(概为包装运输所致,用软毛刷刷净后,置于架上,则不会再有发生了);且实物与照片似乎也有一些差距,想来,也在情理之中。好在终于有了一方可以相伴左右,日摩夜赏的菊花石了,恰如将南山、将南山之菊,将南山之闲适雅逸和陶渊明的诗画意蕴较为轻松自在地搬移到了我的书房,加之,同时圆了一个小梦,也算不失娴情雅趣。欲求更好,只能再续来缘了。
2009年12月28日
诗画石玩系列之十六
梦菊
盼得秋来喜登高,
心如月色怡乐遥;
山行多寻蕊影伴,
入梦总在南山翱。
2003年4月
图一 水平摆放
菊花台 菊花山
图二 垂直摆放
喊山
题名:笔架山菊花台
品种:湖北菊花石
尺寸:18X9X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