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兼容性及其解决方案
移动电话以{zy1}的便利性进入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然而随着数字移动电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助听器配戴者开始抱怨他们的数字移动电话和助听器不能很好地兼容使用,这引起了助听器制造商、数字移动电话制造商、网络服务商以及某些团体的关注,也相继提出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一、有关兼容性的一些事实以及改善兼容性的建议
数字移动电话发送的无线电波会在天线周围形成电磁场,这会使配戴助听器的人们听到刺耳的嗡嗡声。现实生活中,助听器佩戴者所遭遇的电磁兼容问题到底是怎样的呢?电磁干扰对这些听障人士的沟通带来了多xxx烦呢?调查表明只有15%的助听器配戴者可以直接用助听耳接听数字移动电话,另有23%的受访者虽然认为可以勉强使用但仍抱怨声音效果太差。需要说明的是这223位受访者的助听器中72%购买于1998年前,绝大部分是模拟助听器,只有2%的受访者佩戴的是数字助听器,因此调查数据也只能说明模拟助听器与数字移动电话之间兼容性的状况。
由于助听器数字化技术快速普及,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助听器佩戴者普遍的感受上,都说明数字助听器对电磁波的抗干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人选用了11家助听器制造商的27台模拟助听器和20台数字助听器,并采用一种特制的测试夹具定位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以Nokia作为测试手机,测听是否能从助听器中听到电磁干扰声。测试结果表明只有4%的模拟助听器没有干扰声,而数字助听器的比例达到了85%。显然数字信号处理方式对提高助听器的电磁兼容性贡献巨大。
无庸置疑,数字移动电话和助听器间兼容性一直在改善,我们有理由对此表示乐观。但由于兼容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数字移动电话制造商、网络运行商、助听器制造商、验配师、使用者的共同努力。在当前状况下,助听器佩戴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有关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之间兼容性的一些的事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产生干扰的原因
数字移动电话对助听器的干扰主要有两个方面:声学的干扰和电磁的干扰。声学的干扰主要是指当数字移动电话靠近助听器时引起助听器的反馈,对于全数字助听器来说,只要具有足够强大的反馈xx功能,就能轻松xx这种声学干扰。电磁的干扰是指当数字移动电话靠近助听器时来自数字移动电话天线的数字脉冲会被助听器的麦克风和电感拾音线圈获取而给助听器配戴者带来恼人的哔哔声。
在模拟移动电话时代,几乎没有助听器配戴者抱怨来自手机的干扰,这是由于模拟电话的信号传送是连续的,而基频信号的频率远远超出了助听器麦克风的响应范围,因此几乎不存在电磁干扰。
然而随着数字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电磁干扰声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助听器配戴者的沟通。当前数字移动电话网络,包括GSM和PCS,所普遍采用的是TDMA(时分多址)技术。为了在每个信道内同时传输多个电话信号,每个电话的声音信号被切割成片断,然后对每个片断在时间上调制压缩后再传输出去,因此事实上数字移动电话所传送出的射频信号不是连续的,而是断断续续的脉冲信号。这个脉冲信号会干扰麦克风和电感拾音线圈,从而产生令人难以承受的干扰声。不同的数字移动电话和网络、不同的助听器都影响着这种干扰,助听器配戴者的描述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嗡嗡声、破裂声、哔哔声、蜂鸣声、气流声等等。
当助听器处在电感拾音线圈状态,电磁干扰形式有所不同。此时基频电磁干扰是主要形式,但射频干扰仍然存在。除此之外,数字移动电话的屏幕背光显示、按键、电池、线路等产生的磁场也会成为干扰源。
三、各国在解决兼容性方面的努力
在美国,由于模拟移动电话与助听器同时使用时几乎没有问题。即使在1988年制定的“助听器兼容法规Hearing Aid Compatibility Act of 1988(HAC Act)”中也将移动电话排除在外。该法规只要求有线电话必须适应听障人士的需要,包括减少背景噪音,放大通话人音量等。自从数字移动电话的出现,就有许多有关组织出面要求美国xx通信委员会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采取措施,让数字移动电话制造商们也遵循助听器兼容法规。终于在2004年FCC作出了强制规定[4]:两年之内,数字移动电话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必须提供两个系列的数字移动电话和使用电感拾音线圈的助听器兼容;至2008年数字移动电话必须降低发射功率,以便于更好地和助听器协同工作。国际无线协会组织(CTIA)提供了数字移动电话的明细表,助听器配戴者可以从中查到有哪些电话是低辐射和兼容性较好的。
与此同时,美国标准化协会在1997年开始着手这个问题,并且引导提议了助听器和移动电话的测量方法,开创了用一个偶极子天线(模拟数字移动电话)近场辐射去检查助听器的测试方法。这项工作产生了标准ANSI C63.19 无线通讯设备和助听器间兼容性测试方法。ANSI C63.19 标准同时给出了对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电磁兼容性的测试和分类方法。按不同型号经测试将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电磁兼容性分成 1、2、3、4四类,当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配套使用时它们的类别数相加等于4时,清晰度指数达到0.3,能勉强通话;大于5时清晰度指数达到0.5,可以正常使用;大于等于6时清晰度指数达到0.7,通话效果很好。例如一个配戴兼容性为3的助听器使用者在使用兼容性仅为1的数字移动电话时,是很难正常通话的。
在欧洲,欧洲听力仪器制造商联盟(EHIMA)在1994年承担了一系列的试验,目的是建立一个测试助听器在干扰方面影响的基准和定量得出一个抗电磁干扰度的实际值,这个数值被称为输入相关干扰电平(IRIL,input related interference level)。IRIL值是当助听器处在麦克风模式并暴露于1kHz 的调制射频场中时,通过助听器的输出端测得的1kHz信号电平值减去助听器的增益值来计算获得的,助听器在1kHz的增益由输入的声压级55dB来决定。同时,为了建立IRIL值的基准进行了一系列的听力测试,得出的结论是IRIL等于或小于55dB时可以确保助听器使用者在大多数实际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被建议用作性能判据。总之,IRIL被用来表征助听器的抗扰度。IRIL值越低表明助听器抗干扰能力越强。
基于这些工作,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了助听器标准的第13部分IEC 60118-13 Electroacoustics Hearing Aids Part13: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在这份标准中规定了助听器的电磁兼容的抗扰度要求和测量方法,定义了两种抗扰度等级:临近者兼容和使用者兼容,并规定临近者兼容为必须满足的{zd1}要求,使用者兼容作为附加要求,可由制造商声明。
在中国,2004年开始着手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测试方式的验证,在2006年全国电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讨论通过了国家标准“电声学助听器第13部分:电磁兼容(EMC) ”。它等同采用IEC 60118系列标准的第13部分IEC 60118-13 2004版。作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它将作为产品设计和生产、国际贸易和有关工程方面的技术标准依据;并有助于规范国内的助听器市场,促进助听器厂商提升助听器的电磁兼容性,最终为国内助听器用户解决接听手机时的干扰问题。
在这些标准或法规的影响下,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之间的兼容性得到了很快的改善。DELTA(Danish Electronics, Light & Acoustics)的研究显示了这种趋势[9],在过去的5年中助听器的平均IRIL值已经下降了约30dB。现在生产的助听器中超过60%已经达到了ANSI C63.19定义的2类助听器要求了。
四、助听器兼容(HAC)附件
通过助听器制造商、数字移动电话制造商、行业组织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信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之间的兼容性会越来越好,但即便如此,要用助听器直接接听数字移动电话仍不是轻松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使用者一定的技巧调整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之间的位置,并且声音通过多次电声转换,失真会加大,信噪比下降,因此仍有很多助听器配戴者抱怨听清电话困难。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助听器兼容附件仍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助听器兼容附件通常由助听器和数字移动电话制造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得数字移动电话远离助听器,同时提供了数字移动电话和助听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因此可以让助听器工作在电磁干扰非常小的环境中,同时又能接收到来自电话的声音。现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较为实用的辅听附件并不多,通常有以下4种:直接音频输入连线、感应项圈、感应耳挂、蓝牙接收器。
人们最早想到将手机的免提附件上的耳机剪去,直接改装成助听器的音频输入插头,这样就可以把音频信号直接传输入助听器。这种方式对手机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助听器接收的信号质量也非常高,但它必须要求助听器具有音频输入功能,而且在准备接听电话时,必须很快完成取下助听器、连接音频输入线再戴上助听器这一繁琐过程。
感应项圈最早由诺基亚公司专为助听器配戴者设计,它利用环形项圈取代一般的耳机,可以挂在脖子上。助听感应项圈能将电话的语音信号经电感应技术转换成磁场信号由项圈内的电环线圈发送出来,只要助听器配置了电感拾音线圈并切换到电感档,即可将磁场信号转换音频信号通过助听器放大后输出。感应项圈对手机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助听器接收的信号质量也足够清晰,因此是至今最为成功的助听器兼容附件之一。感应项圈对助听器的要求是必须配置电感拾音线圈,五大助听器制造商提供的耳背式助听器几乎全部标准配置电感拾音线圈[10],耳内式助听器中虽然没有把电感拾音线圈作为标准配置,但绝大部分都可以选装,因此它们都可以兼容感应项圈。感应项圈的另一个优势是它发出的磁场信号可以同时让双耳助听器接收。
感应耳挂是另一种更为成功的助听器兼容附件,它的原理与感应项圈相同,也是将手机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磁场信号再由助听器拾取。与感应项圈相比,它的主要优势是成本更低,信号更强,外形与普通手机的外接耳机几乎没有区别,不会引起旁人注意。随着现在自动电话助听器的出现,感应耳挂的优势更加明显,它产生的磁场可以xx助听器上的自动电话功能,而感应项圈只能在准备接听电话前手动切换助听器工作方式到电感档。
蓝牙接收器是近两年才出现的高科技助听器兼容附件。只要手机具有蓝牙输出功能,就能被蓝牙接收器接收,但蓝牙接收器和助听器之间的连接仍需要通过感应项圈或直接音频输入实现。也有一些蓝牙接收器被整合在助听器遥控器或语训用调频系统中,助听器通过调频接收器接收声音信号。采用蓝牙附件助听器的信号质量也非常高,但它要求手机必须具有蓝牙输出功能,而且操作繁琐,更致命的缺点是,它成本太高,和助听器的价格相当或更高,在中国很少有助听器佩戴者可以接受。
助听器配戴者在选择合适的兼容附件时{zx0}考虑的当然是价格,其次则是音质,然后操作的便利性,使用时的隐蔽性也是需要考虑的。表2是四种兼容附件的比较,可供助听器配戴者参考。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