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质调控技巧_小白的空间_百度空间
鱼儿离不开水,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水质的好坏与鱼类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良好的水质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发育,而不良水质会影响其生长,乃至带来灭顶之灾。由于目前水产集约化养殖比较普遍,养殖中投入品越来越多,水质的调控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调控好鱼塘的水质,已成为许多养殖者孜孜以求的技术。下面结合生产实际,谈几点水质调控技巧,供参考。
    一、水质生物调控技术
    生物调控就是利用生物的方法调整鱼塘养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生物调控方法包括两个方面:
    1、合理移植水生生物
    在目前的养殖中,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和利益驱动,许多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普遍未经净化直接排入水体,并且农业生产中超量使用化肥,加之流域内生态植被破坏严重,大大削弱了水体净化能力,这些物质通过水的地表径流和雨雪冲刷的作用被带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同时,由于进入鱼塘的各种物质xxx殖中的投入品是不固定而时刻发生变化的,如生长、繁殖、死亡、腐烂等综合作用,使水体水质不断发生变化,造成水体污染。水体一旦污染,又破坏了鱼塘水体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不稳定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呢,许多养殖者想到了用药,其实水体中的许多污染不一定非要用药解决,可以采取一些生物的方法予以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生物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养殖水面中适当套养一部分有用的水生生物,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生物养水、以生物养鱼的目的。
    首先,可以合理移植水生植物调控水质。永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鱼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各养殖者可根据鱼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鱼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但注意不可盲目引进,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可以适当移植水生动物调控水质。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机率;套养青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螺蛳等生物对水体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确保有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还可以促进青鱼的生长,增加水体的产出和效益;套养鲢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xx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从而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套养鳙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轮虫;套养草、鳊、鲂鱼可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净化养殖环境,又可以利用xx饵料增加水体中的产出量;套养鳜鱼、乌鳢、鲈鱼等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野杂鱼虾的生长繁殖,减少与主养鱼争食争氧的竞争压力,还可以利用xx动物饵料增加水体产量和效益;套养罗非鱼在水体中的作用也很大,它既食水生植物,又食各种有机碎屑、藻类和水生昆虫,既充分利用了水体资源,又可调节水质。罗非鱼常在水底挖巢,不断拱起底泥,可促进水底有机质分解,改良水质;套养黄颡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锚头鳋,减轻水体污染。
    2、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就是利用xx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xx等治理水质污染,降解鱼类排泄物、残存饵料、鱼虾尸体、化学xx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促进水质良性循环。它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生态环保等诸多优点。如EM菌液就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能够起到净化水质、降低COD、使溶氧相对稳定和增加、改善稳定养殖环境、促进鱼类生物的作用。
    二、水质物理调控技术
    1、定期换水调节水质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cm~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灌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cm~20cm。夏季时鱼塘应尽量保持{zg}水位。
    2、定期搅动底泥调水质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且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zh0},但闷热、气压低的天气时勿搅动。
    3、使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2~3时开机增氧,有浮头危险时也可开机增氧。
    4、搞好鱼塘养殖管理。
    一是管好水源。水源要求稳定、充足、清洁、卫生,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无任何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同时要求注、排水方便,且单注单排。在注、排水口处要建好拦鱼网具,避免敌害生物及野杂鱼入池。水源进入养殖池前要在蓄水池中过滤和xx,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二是合理施肥。肥料多寡既影响着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在养殖时,也可以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质条件,辅助鱼类生长。5~6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每7~10天一次;7~9月份以施化肥或生物肥为主,每4~6天施肥一次。三是科学投饵。饲料投入较多,对水质影响很大,应把握科学投喂的原则,稳定好水质,以免造成危害。在投喂时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酌情少投或不投。四是防治鱼病。一旦鱼病发生,传染极快,污染水质,造成损失,搞好鱼病防治间接可保证水质条件。五是轮捕轮放。随着鱼类的快速生长,池塘载鱼量大幅上升,水质恶化的概率越来越大,此时注意搞好轮捕轮放,释放水体空间,控制好水体的载鱼量,达到调控水质、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三、水质化学调控技术在鱼塘中定期使用生石灰等xx,可起到净化水质、调节水体的PH值、改善养殖环境和预防鱼病等重要作用。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时,一般每半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一次。在鱼类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xx予以增氧。


郑重声明:资讯 【鱼塘水质调控技巧_小白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