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甜甜话“过年”_胖哥_新浪博客



   有苦方觉甜,当人们又一次走近春节的门槛,旧日那些年的喜庆、年的辛酸,如电光火石般在脑际闪过,记忆的残片于是连成一幕幕生动的情景剧。珍藏的这些春节片段,就是历史,中国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在它面前,人们只有感慨、沉默、感恩......忆苦思甜,让我们再次动心、怡情,让我们重新回味、咀嚼。

50年代:精神愉悦战胜物质匮乏。1958年春节叫得最响的口号就是“打破常规过春节”,那年不知有多少人在工作岗位上迎来新年。除夕夜,有27000多名工农兵、学生在十三陵水库工地,整个晚上用劳动与歌声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河南省安阳县男女劳力起五更吃过饺子后,肩扛工具,上工地搞水利建设。初一早晨,长春一汽的8000名职工,在冰冻三尺的荒原上挖排水沟。休息时大家啃冻饺子、馒头。翻开历史,50年代的春节过得都有点不简单。1953年的大年初一,正赶上日偏食,除了新疆和西藏,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大清早起来拜年,都发现与往常有了一点不一样,从7点27分开始,日偏食持续了两个多小时。1954年春节刚过,中央决定准备正式兴建武汉长江大桥,大桥全长1000多米,自古被称为天堑的长江,将随着大桥的建成变为火车窗外的一道风景。1958年除夕,最热闹的要算十三陵水库工地。两万七千多名民工、官兵、干部、学生的劳动歌声响彻了大年三十的整个晚上。1959年春节,xxx总理与赫鲁晓夫再次碰杯,中苏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决定未来8年,由苏联方面帮助我国建设78个大型企业和电站……这是我们对50年代春节的记忆。除了喜庆欢乐,还伴随了一系列国内外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事件。更确切地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事件,过节的人们才找到了欢乐的理由。春节与欢乐相连。它让我们可以站在年关底下,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并且看到了由此结出的劳动果实,所以不禁喜从中来。所以,50年代的人们{za}说一句话:“劳动最美”。

60年代:缺油少荤咱整顿白菜宴。“革命化的春节”怎么过呢?各单位在除夕要开“忆苦思甜”大会,要斗争“地富反坏右”黑五类分子。除夕要吃用糠和野菜做成的“忆苦饭”,而且还要挑灯夜战,抓革命促生产。在家里过年的老人孩子也要坚持“早请示、晚汇报”,年夜饭前要对着{lx}像汇报自己{yt}的所作所为,年夜饭后还要背诵“xxx语录”,以革命的热情辞旧迎新。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60年代的春节因此令人难忘。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饺子显得分外香;平日里没有零花钱,春节里糊个纸灯笼,买个风车,哪怕是逛趟厂甸什么也不买,都能让孩子大人高兴一年;平日里父母儿女被隔离,能吃上一顿团圆饭,哪怕只是萝卜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集体性是60年代春节的特征。单位xx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xx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从1962年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1968年12月22日xxx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大批北京青年奔赴东北、陕北和内蒙古草原,年复一年地体味着远离亲人的春节滋味。无论冰天雪地还是穷山恶水,都无法阻止他们发现并放大生活中的细微欢乐。

70年代:打破枷锁人性回归。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xx“美帝”到“中美建交”,从“xx”到改革开放。禁锢下的生活形态的改变是顷刻间发生的。1976年以后庙会恢复了,传统小吃也陆续恢复,这引发了北京人的巨大热情。70年代的年饭呈现由贫乏走向丰富,由肠胃单调到饕餮大开的改变——食的复归可以说是人性复归的一个信号。70年代短缺经济下,人的消费主题是“{qg}”,要想吃一顿稍好的年饭对人有许多要求:好身体、好耐心、早起床等。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里中国人仍是隆重对待的。1970年的报纸报道说春节期间“粮、油、肉、蛋、水果、茶叶供应充足,市场上还出现了如黄瓜、西红柿、豆角等一些夏令蔬菜”。情况似乎一年比一年好,1971年肉、鱼、蛋、糖、奶粉种类、数量也比前一年同期有所增加,各种鲜菜、糕点、干鲜果品供应充足。1972年还增加了广东、湖南、四川的腊肉、香肠以及山鸡、野兔等野味,活鸡、活鸭、活鱼、活鸟等大量上市,菜市场不仅供应北方蔬菜还供应南方蔬菜。当时,吃上的消费占国人收入的大部分,为了获得丰盛年饭,人们必须付出“起早贪黑”的代价。越往后,食品种类越多。1976年以后庙会恢复了,传统小吃也陆续恢复,这引发了北京人的巨大热情。关于吃,在1979年看到的可能是报纸上最为丰盛的纪录,时鲜多了,春节市场上有金浆、西泉、潞泉白酒投放市场,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 70年代末春节的传统色彩加强了,庙会、传统小吃恢复了,人们嗑瓜子、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而另一方面是一些年轻人穿起喇叭裤、蓄长发、拎着录音机放着流行歌曲招摇过市。时尚的改变是如此让人错愕,我们对时尚的理解也渐趋开放。粉碎“四人帮”以后另一大时尚是学习英语,造成了板砖录音机的走俏流行。而70年代最显著的改变之一是人性的复归,人们对亲情、友情、交际的热爱也达到了{df},从这个意义上讲,70年代末的中国人可能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1983年,{dy}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收到观众来信16万封。当年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当属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而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曲。1984年是陈佩斯和朱时茂{dy}次参加春节晚会,“吃面条”的成功使小品成了气候,一曲《我的中国心》全国传唱,《难忘今宵》几乎成了后来每届晚会的结束曲……大年三十儿,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与荧屏上的影、视、歌、曲艺明星同喜同乐———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一台晚会,不仅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艺形式,更为如黄宏、宋丹丹、赵本山、巩汉林、蔡明、郭达等一大批笑星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土壤。

春节蕴涵着浓浓的传统色彩和厚重的亲情,也是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驿站,记录着每个人的脚步和历史,记录着每个人的收获和错失。生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者,如今已步入中老年的人们,或许更能忆苦思甜感受沧桑。这也许是段不轻松的回忆,亦是难以被“80后、90后”理解的文字,拥有这50年历史性春节的人是有幸还是不幸呢?也许永远无法回答,但正因为苦过,所以他们额外懂得珍惜。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苦苦甜甜话“过年”_胖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