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坤柱到哈利路亚山从黄山到张家界阿凡达惹得祸_方正_新浪博客

 

从乾坤柱到哈利路亚山

(2010-01-31)

● 霍月伟

  湖南张家界“乾坤柱”上周一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的新闻,初看会觉得又是中国一些地方官员异想天开的无厘头之举,简直贻笑大方,难怪中国网民拍砖声四起。

  但细看之后,就会越来越怀疑这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营销行动。

  更名的消息传出来后,网上民调显示,有将近九成的参与调查者反对更名之举,直斥为“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群情汹涌。

  几名小官员纷纷跳出来辩解:是因为原住民、游客及一些导游建议“乾坤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当地管委会便认可了这一举动,“这是一种民间自发的行为”,并非官方说法;另外,将“乾坤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并非抛弃了“乾坤柱”这一叫法,只是多了一种称谓,张家界有3000来座山峰,真正有名字的也仅仅100多座,“乾坤柱”也是后来村民取的名字。

  村民、游客及导游“自发”给景点更名,说做就做成了,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更“奥妙”的是,至今流传出来的更名仪式照片中,只见几名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村民在揭牌,中国官方仪式上必不可少的贵宾——通常是官员——竟然没在镜头内出现,“民间”色彩非常浓郁,恰好印证了那套“民间自发行为”的说辞。

  中国网民这些年来广泛表现的爱国与民族主义感情,以至时而扭转乾坤的批判监督力量,外界有目共睹,当地政府不可能xx没有预料到“乾坤柱”更名之举会招来什么样的激烈反应,但先是执意进行,事后再讲话和以照片“自清”,给人的感觉不似措手不及的急急灭火,倒像是胸有成竹的预定演绎。

  张家界市旅游协会1月19日主办的“借助《阿凡达》营销张家界”座谈会,更是让外界看到,这场“山头战”当初是怎么开始的。

更名推手公开谈炒作

  《阿凡达》在北京首映时,导演卡梅伦在发布会上说片中的“哈利路亚山”原型来自中国安徽省的黄山。迹象显示,黄山也好,张家界也好,《阿凡达》的摄影队伍应该都有去拍,两者应该都是“哈利路亚山”参考的原型,但为什么卡梅伦在北京只提黄山不提张家界,就天晓得了。

 

 

 

正当黄山当局兴高采烈大事宣扬之际,有张家界网民随即发帖指卡梅伦“张”冠“黄”戴、信口雌“黄”,引起网民热议。

  据《张家界日报》整理的座谈会代表发言,这名引爆有关讨论的网民,其实就是张家界xx景点之一、黄龙洞的宣传专干邓道理。他在座谈会上侃侃而谈自己怎么两次发帖、在论坛上发动网民跟帖、怎么“在网上形成了一个宣传的高峰”。为了奖励邓道理的自发行为对张家界的旅游促销“作了很大的贡献”,袁家界景区管委会后来还给他发了1万元人民币(约2056新元)奖金。

  武陵源区旅游局宣传促销管理办公室主任毛坚坚则在座谈会上建议:“在争议盖棺定论之前,我们可继续进行一系列的网络炒作,让更多的人知道《阿凡达》背景之争,找更多的证据来说服更多的网民以扩大我们的舆论阵营。”他也表示,当局应该“尽一切可能”争取《阿凡达》续集在张家界拍摄,把张家界打造成第二个纽西兰(因好莱坞大片《魔戒》系列在当地开拍而使国际游客趋之若鹜)。

  张家界市旅游局副局长何智能也说要“发动和聘请外国朋友在境外用各种语言进行炒作,在国外的炒作主题不是和黄山争论,而是直截了当进行{dj2}揭秘,说发现了哈利路亚山的原型就是中国的张家界”。

  结果,更名一举果然让海内外在仅仅两三天的时间里留意起张家界、乾坤柱……炒作目的达到,闹剧应该收场了,张家界市旅游局局长丁云勇周四当天亮相了,根本就否认了有更名、改名这回事,说只是“山民和景区管理工作者对景观之一的‘乾坤柱’标注《阿凡达》‘哈里路亚山’”,xx而已。“标注”的责任,还是有一半要推在那些村民的身上——他们还不知道有没有看过《阿凡达》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从乾坤柱到哈利路亚山从黄山到张家界阿凡达惹得祸_方正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