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族情结(上)_张琪_新浪博客

 

 

我 的 民 族 情 结上)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记忆:历史的记忆、事物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民族情结的记忆……

                                            

              

 

好多人发现我对民间手工染的蓝印花布情有独钟。是的,我从小经常穿蓝衣花布的衣服。在南京中西式建筑中我曾手提着蓝印花布裙子的一角,学着外国电影中小公主的样子从有转弯的楼梯上走下来;在北京的四合院里,我曾穿着蓝印花布的娃娃装在雨中“照镜子”;七岁{dy}次上xx唱,穿着蓝印花布罩衣,梳着牛角辫。父亲从贵州出差回来,买了不少当地土产。妈妈用白底蓝花的土布给我做了衬衫,蓝底白花的土布给我做了外衣。拍初中毕业照时,我就是穿着深色蓝印花布罩衣,翻着浅色蓝印花布领子,系着红领巾照的,至今看仍很得意。

成年以后,每个年龄段我都有不同款式蓝印花布的衣服穿,不过妈妈做不了,是我自己设计制作的。有两次竟是自己设计图案,求少数民族朋友手工染制蓝印花布做衣服……这种喜爱很执着,没有什麽理由,从直观上就喜欢,如同打小就喜欢蓝花瓷一样。

                                   

 

                   

刚上小学,我{dy}次上台演唱幼儿民歌《老黄牛》,在我们那片就出了名。过了两年学校推荐我考进少年宫友谊合唱团,没活动几次,说我适合唱民歌就调到北海少年之家布谷鸟民歌合唱团去了,一唱就是好几年。唱过马可的《小白菜》、黄复的《过年儿》、《小老鼠》、《放风筝》,我还是这两首歌的领唱,还有《捉麻雀》、《送哥哥当红军》、《浏阳河》……

唱歌带给我快乐也带给过委屈,让我知道了生活中还有伤痛。有件事过去了近50年,十年前{dy}次和老团友周希瑶、周希瑾会面时说出来我还忍不住流泪了。尽管她们说,不一定那麽严重,也许是个误会吧,但我的辛酸的确是从那件事开始的。{dy}届全国音乐周汇演获奖后要到中南海向xxx、周总理等领导人汇报演出前的兴奋中,辅导员通知我,“你不用去了,”怎麽可能啊,我还是领唱呢!看我转眼泪,老师说,别人要问就说嗓子哑了。哭和着急嗓子真哑了,帮我掩盖了尴尬。学校的一位老师说,可能因为你们有家庭问题。当时我不知道有亲属在台湾为军界要员,于是认定父母有问题影响到我。尤其我不太喜欢的父亲被我当成“坏人”好长时间不愿理他。打那以后再唱《小白菜》,唱到“弟弟穿衣绫罗缎呀,我要穿衣破布衫呀;弟弟吃面我喝汤呀,端起碗来泪汪汪呀……”我就是泪汪汪唱的,自己似乎就是那个没有亲娘受人欺负的孩子。痛定依然快乐着、进取着、坚强着。歌还照唱,依旧偏爱着民歌,《绣金匾》、《十送红军》、《翻身家奴把歌唱》、《芦笙恋歌》、《熬包相会》、《刘三姐》、《阿诗玛》……那年代好听的民歌真是太多了。

                              

            

 

因为爱唱民歌没少学跳民族舞,尤其喜欢藏族、蒙族舞。

工作以后是一名优秀的多才多艺的教师,多次获得校、区、市级“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称号。那年头工资很低,没有任何补贴,工作不分份内份外,人的干劲却很足。业余时间我发挥特长辅导学生的文艺活动。刚进校{dy}件事是协助组织学生参加革命史诗《东方红》的排练,我一直在唱歌的队伍里,怎麽变成在后台组织学生了,失落得都快流眼泪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流行起来后,我请吴伯青老师帮忙改编成舞曲,自己编舞给学习排练。参加市里比赛前,学校拔了经费,我{dy}次成功地设计了蒙族舞蹈服装,我们这个节目获得北京市一等奖。

中年以后,我经常去民族地区,非常有兴致地和他们边唱边跳,舞会上我也经常自己走着交谊舞的步点,跳着民族舞的动作,不少民族舞的基本动作我都会,这是童子功啊!

                                

             

 

小时候,胡同里的小女孩抱着洋娃娃时,我抱的都是自家做的娃娃。妈妈是北京友谊时装厂的技师,擅长中式服装,家里有一些绸缎的碎料,妈妈帮我们给娃娃做中式衣服。渐渐地总想自己动手给娃娃换衣服,又不会做,就选自己喜欢的布条给娃娃缠缠裹裹。每天包着换了“新衣”的娃娃出去向小伙伴显摆。几十年后出现了芭比娃娃,我倒不觉得新鲜,因为儿时我已有过自己的中式“芭比”了。

大一些喜欢绘画了,常画各民族娃娃,还会把他们变成剪纸或绣品。这期间发生过一件事让我耿耿于怀。单位抽调妈妈参加中国50多个民族娃娃的研制工作。人手不够,妈妈把在家休病假的姐姐带去画娃娃脸。我不干,自认为画得比姐姐好,哭着要去,妈妈不准我请假偏不让去。全套娃娃完成后在少年宫展览,大姐因帮忙有功得了一件礼物。当打开大盒子看见一尺多高xx仿真的民族娃娃那一刻,我大受刺激,心说:“哼,等着吧,以后我自己做给你们看。”

在描描画画、做做拆拆之中我学习着、积累着。多年积淀,不想爆一把才怪。80年代中期流行丑娃娃,我突发其想,该我动手做56个民族娃娃了!那年女儿刚考入中央美院附中,xx后我念了大学中文系,经招聘考试到民盟中央工作,我有时间和精力大干一场了。我坚持自己设计、染布、制作,xx是自己的风格,为时一年完成半套,入选到新加坡展览。台湾人看到请我做56个民族全套的娃娃,展览后被一个展馆收藏。新影、中央电视台为民族娃娃拍了艺术片,许多报刊特别是涉外杂志刊出多次,我们创作的中国娃娃,传到世界好多地方。我还把自己创作的56个民族的80多个形象画在布上做了一件白色晚礼服,参加了时装春节晚会《霓裳艳》的演出,《时尚装苑》在98年一年的片头中反复播放,还印进国家的礼品挂历中。偶然吗?不。细想想,我小时候不就是个住着四合院、穿着蓝印花布、唱着民歌、跳着民族舞、画着做着民族娃娃的民族小孩吗!

多年来对56个民族的娃娃不断创作,积累了各种表现手段的原创作品十余套,数百个。作建筑设计师、陈列师的女儿还开发了张琪中国娃娃的系列产品,不久会问世。

                           中西合璧盛装

               

 

 

                                                                       待续)

郑重声明:资讯 【我的民族情结(上)_张琪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