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拍案惊奇– 张艺谋的潜意识,韩寒的“鞋扣情结”抑或一个'习惯性动物 ...

三枪拍案惊奇 – 张艺谋的潜意识,韩寒的“鞋扣情结”抑或一个‘习惯性动物’的思考

公映: 2009

?

丁凯 / 2010131日星期日

?

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2009)改编自美国影片“血迷宫”(1984 导演科恩兄弟讲述了一个谋财害命的故事:酒吧老板雇xx谋杀妻子(和她的情人),反被xx所杀。结果,老板被情人活埋,情人被xx射杀,xx被妻子打死。

?

在“血迷宫”里,每个人只看到冰山(或称为真相)的一角:妻子以为xxx了丈夫;xx以为情人拿了他的打火机;情人以为妻子杀了丈夫;然后,就推理行事,越搞越乱,成了三个丈二(摸不着头脑)。

?

记得上初三的时候,有{yt}下午上自习,我和几个同学出去玩了一圈,回来时,我{dy}个进教室,一眼就看到班主任,他示意了我一下。于是,我知趣地退了出来,和后面的同学一道在走廊罚站。过了好一会儿,班主任出来了,示意我们进教室。过了一阵子,班主任问我,说那天让你入座,你咋出去了。原来,我误会了(没戴眼镜,没看清他的表情)。当时,我把错误信息传递给同学,估计他们心里也在想:溜出去玩(事实)、我(的错误推断)和班主任(让我们进去)构成了一个事实:我们犯错了,罚了会儿站,然后回教室继续上自习。一看完“三枪拍案惊奇”,我便想起这段‘翘课罚站’的经历。在片尾曲中,有一段歌词唱道:你我都说xx明白事实的真相,其实听到的也就是个传说这话一点也不假。

?

在“三枪”中,张三(孙红雷)是个xx。他话不多,贪财,有心机,做事小心谨慎(我这么一形容,咋一下就想到南勇了?)可百密难免一疏,他把烟袋锅子掉了,原路找回,发现了李四(小沈阳)的小布包,后者刚刚‘替’老板娘(闫妮)把老板麻子(倪大宏)给埋了,于是,再回来杀李四。{zh1},被老板娘一枪打死了。

临死前,摆在张三面前一个道理:人算不如天算,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否则,越闹越大,越来越失控,{zh1}只能鱼死网破,同归于尽了。

?

“三枪”是一段揭秘之旅,一段如何抽丝剥茧追寻真相的旅程,同时,也让观众懂得,所谓的真相,到头来也许只不过是别人演绎的xx(第二历史)罢了。

?

没看“三枪”前,我看过韩寒的博客和刘仪伟的节目(他在旅游卫视的一档文化评论中,和一微胖的导演侃侃而谈。他对二亿三仟万的票房表示赞叹,但同时也温和地批评了张艺谋怎么不拍主流,反而拍‘男盗女娼’的电影来了。言外之意,张导只顾票房,不顾一切了)。韩寒的评论我记不大清了,只记得,他选择看“三枪”,是因为看过张艺谋的“活着”(1994),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云云,还说“一头扎土里”之类的话。我看了N多遍(‘血迷宫’和‘三枪’),感觉张艺谋在奥运之后复出的{dy}部电影,就选择如此有深度,反映社会现实的题材,没有喝采,却饱受争议,这让我很不可思议。难道他们真没看懂?

?

片尾主题歌涵盖了时下社会的心态,比如头顶光环的大人物,哪个没有艰辛过往;不要疯狂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黄光裕,文强?)。张艺谋亲自上阵唱‘舅、木头’,我听着分明是:钉是钉铆是铆真的假不了,出来混的,早晚是要还的。

?

争议中的“三枪”出征柏林电影节了,影片名称也改成:“女人,枪和面馆”了。看过“阿凡达”(2009)之后,“张XX拍得这叫什么玩意啊”之类的评论不绝于耳(某财经报纸报道),看来,是真没懂。

?

“三枪拍案惊奇”是一部描写心理活动的电影,条理清晰,其中,李四(小沈阳)对老板娘(闫妮)说:我替你把事儿处理完了。然后,中箭而死。‘我虽然少那么点男子汉气概,但我为了你,可以做这一切’就写在他脸上。可看到这儿,我脸上写的是:他那么晚去麻子那干吗?他不是知道麻子出远门了吗?难道他想偷钱然后逃跑吗?

还有一幕,李四埋麻子(倪大宏),却发现他没死。结果,麻子要打死他,枪卡住了。李四把枪拿过来,还给麻子解释呢,结果这回不卡了,麻子又中了一枪。“血迷宫”一开始,旁白说:Nothing comes to guarantee(事事无常,有成事在天的意思),正应在这儿了。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人真得活得惊慌失措吗?就像李四一样,八成心里有鬼。

?

对我来说,影片{zj1}黑色幽默的是,张三的{zh1}一句话:“我要是见着麻子,我一定转告他”。估计,他心里想,我打他杀了,他却‘跑’了。孙红雷扮演的张三,不错,尤其是,挂在他脸上的笑,把纳闷、慌乱和无奈都解释清了。

?

影片中,赵本山的三个徒弟‘二人转’似的擀面一场戏,用了瓦格纳的曲子,这曾在“现代启示录”中被导演科波拉用过,张艺谋用在这儿,有什么特定的意义,我还真没理解。其余的,使用简单音效很好懂,有渲染惊悚的作用。

?

像“三枪”这类有黑色幽默味道的影片,我还看过希区柯克的Frenzy“狂凶记”(1972),其他的我就想不起来了(看来,电影还是看得太少)。

?

‘翘课、罚站’的真相后来只有班主任和我知道。我没告诉当事同学,毕竟它无足轻重,再说,解释他们也未必想得起来。我能安心。张艺谋估计也能,毕竟,这回赚得盆满钵满啊,安心写在张伟平的脸上。

?

注释:张艺谋拍摄这部影片是个大概率事件,由多因素合成:张伟平提醒张艺谋注意小沈阳(市场价值)、面试小沈阳(验证),喜欢科恩兄弟(新风格)、阐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活动(新尝试)、向互联网文化讨教草根观点(新元素)和一帮子据说是八十后的编剧。

?

本文结构取材于Roger Ebert 对“现代启示录”的评论(,关键词“Apocalypse Now (1999) Great Movie)

?

郑重声明:资讯 【三枪拍案惊奇– 张艺谋的潜意识,韩寒的“鞋扣情结”抑或一个'习惯性动物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