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涵的《有味》,素净的封面,安静的文字,翻开{dy}页就赢得我尊敬,全因他开篇对文以载道的担心。我喜欢杂文,喜欢缓慢的东西。汪涵的书就是我喜欢的风格,讲怎样打糍粑,怎样做油布伞,翻看着这些心里欢喜起来。
静谧的文字让我想起在新加坡的日子,因为当地的朋友做艺术相关的工作,列了一些特色的博物馆和艺术工作室给我,我一个人早早出门,走走停停,吃吃看看的过了几日也逛了许多博物馆。
印象最深的是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因为朋友的作品在展出,吃过lucky plaza的海南鸡饭就急急的跑过去,看过朋友的展览继续逛下去。当时国家博物馆的常规展是新加坡食物展。
非休息日,又是下午,整个展览只有我一个人,看着旧时沿街摊贩的食物,味蕾在空无中自我发挥
一度,玻璃瓶的可乐小小的流行过,那时书里常常形容女生有着可乐瓶身材,若是不知道玻璃瓶的凸凹时代怕是以为在形容九头身芦柴棒的模特呢。我有一段时间喜欢玻璃瓶装的崂山矿泉水,于是办公桌上慢慢的站满了绿色的瓶子,阿姨每次打扫卫生都以为我公然在单位喝啤酒:)其实我公然喝的是葡萄酒O(∩_∩)O
5月宏村的早晨,天微微泛光,青色的石板路,我和小八早晨7点多跑出去,沿路的饼摊上香气四溢的饼在油炉上吱吱欢叫,每每路过我便不肯走,还叫着饼饼饼,小八说你真是个饼婆,小八交过钱后,我就在那些煎好躺在藤篮里静待轮回的饼中选了个卖相不佳的,一路吃一路跟着小八到处跑。
那日发烧一个人躺在家,整日未离开床,隔天vicky知道以后炖了一锅乌鸡汤给我,用保温瓶装着送过来,那刻终于明白为何汤水对南人的生活如此重要。用时间慢慢煮炖出来的不仅是荤素还有浓浓的关爱。
在孟买的街边xx的人用手指把蜂蜜类的东西抹在叶子上,指甲里清晰的一圈黑色印记,抹过之后还放很多香料果脯,裹好就可以放在嘴里吃掉,我虽感兴趣却也怕了那圈黑色印记,于是去吃饭。kennis拉着我打赌若是吃过饭那人还在我就要吃掉一个。吃了饭又跑去犹太人的教堂,磨磨蹭蹭的走回去,没想到那人还在,于是我也吃了那黑黑指甲抹出来的食物,至于味道——我不告诉你。
成都文殊院的隔壁,我吃着夫妻肺片和燃面,小小的铺面里,老板娘如蝴蝶般穿梭,收钱端菜,笑语声声的招待所有人,门外细雨斜斜的飘,整整一周每日上午都在下雨,好在午后太阳就会懒洋洋的飘出来,这一方的人和物都散发着缓慢安逸的气息,连太阳都配合着不早起。难怪人说少不入川。
饭后喊结帐,老板娘说4块,我心想这未免也太便宜了,递5块钱过去,老板说4块,哦,原来四川人也是不分四和十。
展览的最里间是化学实验室一样的房间,一排排的瓶子里都是味道
香料,水果,植物
拉着圆环,把鼻子凑过去就可以闻到每一样的味道
我闻过姜的辛,草的馨,花的芬,果的甜,也闻到了心的香,一瓶瓶存储的味道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对应的情境一一播放。
这是我看过{zh0}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