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看己 望远镜看人_耳顺_新浪博客

    在网络博客上闲逛,偶尔看到网名“坠子”的一篇文章《放大镜与望远镜》,读后感觉在理,所有的人都习惯于拿着放大镜看自己周围的人,这就是“原罪”,是亚当吃了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流传给人类的毛病,因此耶稣就教导我们:你们不要论断人;你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上帝就用什么量器量给你。

    读书是为了明理,可是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书读多了之后,不但没有明理,反而是越发的混不讲理了,也越发的会用放大镜看别人,甚至是更加的会批评、批判、论断他人了,然后就是越发的会辩论和争辩了。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争辩,而不是分辨。争辩和分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善于争辩的人,其分辨的能力就会很差,分辨不出好和坏、香和臭,只要是拥护自己观点的,站在自己一边的,哪怕是臭屎粑粑,也认为是好的,因为这臭屎是拥护自己的,是自己人。哈哈,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吃了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使得人人都能分辨出他人的善恶,而不会分辨自己的善恶。耶稣来到这个世界,在地上遇见一个义人了吗?没有,一个义人都没有遇见,所遇见的都是罪人,这就是人类吃了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的实际光景。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一个人能到上帝那里去。不信耶稣的其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与真神隔绝,没有一个人能到乐园和天堂去。

    放大镜看自己,越看越不敢论断别人;望远镜看人,就不会目中无人了。对他人就会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常常听到有人祷告说:“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我也常常为如此祷告的人担心:不要既没有见到耶稣,也没有见到一人,整个就是一个目中无人。

    说实在的,你要是真的见到耶稣了,我估计你也会象xx中记载的保罗一样。见到耶稣的保罗,首先是四面被大光照着,然后是扑倒在地,两眼瞎掉,什么也看不见了,不得不被人牵引着行走。

    如此之后的保罗,就学会了用放大镜看自己,看到自己是个罪人,生命成长到后来,不得不说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是蒙了上帝的怜悯的人,并把死后与耶稣同在看为好的xx。

    而登山变像后中的彼得、约翰、雅各,能够“不见一人、只见耶稣”,是因为在变像山上,不见了耶稣旁边的摩西和以利亚,这个“不见一人,只见耶稣”,指得是摩西和以利亚都“不见”了,只有耶稣,也唯独耶稣的意思,不是指彼得、约翰、雅各也都不见了,他们三个人还是互相能够看见的,而且耶稣命令他们要彼此相爱,不可互相争论谁为大、为首,为首的到要象做仆人的一样,是服侍他人的人。

    以上感想就是看了下文引发的,摘录如下:

    《放大镜与望远镜》

    “有一位公关名家谈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时,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无论多么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师以500倍的放大镜看她美丽的脸庞,看到的一定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脸,使人大失所望。而当我们拿望远镜看青山时,入目的尽是如画的风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这说明,如果你永远拿着放大镜看别人,必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拿着望远镜则始终能欣赏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就是这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

  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放大镜的焦点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的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便能同时发挥{zd0}的效用。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是放大镜与望远镜的{zh0}诠释。”

  对于世理,如果人们肯用心去揣摩,还是能够得到许多亮光的。中国是文史大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孔孟老庄都是愿意追求和揣摩人情世理的人。实际上,上帝的普遍启示,还是很完备和清晰的,只不过,人在有了论断人的原罪之后,只是习惯于用放大镜看别人了,对于明明可知的真理,也不再能够常常的看见和明白,所以说人需要有信仰,这信仰也需要不断的操练,因此就需要参加和组成信仰的团体——教会,在团体聚会交往中打磨、成熟、老成、练达,也就是xx中所说的“老练”。

    如此信仰,我们才能够在上帝的恩典中站立得住。上帝的恩典是能够使人站立的平面,上帝的律法则是个绳子,没有任何人是能够在绳子上长久站立得住的。想在上帝的律法上站立,所有的人都会跌倒。

    放大镜和望远镜都是为了能够使人清楚的看见,但是其功用是不同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放大镜看己 望远镜看人_耳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