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二) - lygxth@126的日志- 网易博客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二)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5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P99)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D  ) (P96)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通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006

1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B  ] (P93)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要求

1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 (P95)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D.课程标准、教学人纲、教科书

17.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B  ]   (P88)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18.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C   ] (P106)

A.目标评价模式        B.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发展性评价模式

 

2007

4.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  ) (P96)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案

5.在泰勒看来,课程编制的首要步骤是(  A  ) (P105)

A.确定教育目标  B.选择学习经验    C.组织学习经验    D.评价教育目标

13.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个体教育活动的种种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教学目标称为( C   ) (P79)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4.课程评价中的CIPP模式是指( A   ) (P106)

A.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B.泰勒模式

C、目标评价模式    D.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008

15.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  C  ) (P95)

A.对教材的研究    B.对教法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2009

1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C  )。(P105)

A、确定方法    B、确定内容    c、确定目标    D、确定标准

13、泰勒的课程论经典著作是( A   )   (P105)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学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群》D、《教学与一般发展》

 

二、填空题

2004

10.在我国,课程的文本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科书。(P95)

 

2005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和教科书。(P95)

 

2006

2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科的研究、  对社会的研究 、   对学生的研究  。(P94)

 

2007

22. 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   社会   和儿童。(P91)

32.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称  地方课程    。(P90)

 

2008

25.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  社会中心课程          等。(P88)

26.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dy},时限性;第二,具体性;第三,预测性;第四  操作性和指导性           。(教材,P138)

27. 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括四个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P105)

28. CIPP计价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背景、输入、过程、 成果评价              。(P106)

 

2009

29. 制约课程的三个要素是知识、  社会  和儿童。(P91)

30. 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学校课程         。(P91)

 

 

三、判断题

2004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  错  ) (P91)

 

2005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错  ) (P94)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错  ) (P105-106)

 

 

四、简答题

2007

40.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P102-104)

 

2008

35. 简述教科书的编写所遵循的原则。

(P101-102)

 

五、论述题

2007

41.论述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

(P105)

 

2009

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P92-94)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B  )  (P119)

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B  ) (P112)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005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 (P112)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 (P128)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2008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 (P123)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二、填空题

2004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  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P124)

 

2005

9.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教学   。(P108)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 学生身心发展                    的过程。(P113)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二类是  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P122)

 

2006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  学生身心发展                  的过程。(P113)

 

2007

24. 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教学 。(P108)

26. 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仃示范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是  演示法 。(P128)

27. 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和   认识的交往性 、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P114)

30. 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这一观点称为教学的 知、情、意的统一    原则。(P117)

 

2009

24、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             性和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P114)

26.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为  演示法 。(P128)

32.   教学 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它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P108)

 

三、判断题

2004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错  )  (P116)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错  ) (P118)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  错  ) (P126)

 

四、简答题

2004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P114)

 

2005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P118-120)

 

2006

42. 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P122-123)

 

2007

39.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P110-112)

 

五、论述题

2005

1.说明下面教学案例贳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试做具体的分析。

“力”的概念的教学

我在讲课时,问同学们知道“力”吗?大家都说知道。但我问到“力到底是什么?”时候同学们却答不出来。我就接着说:“谁能说出力的表现?”于是,他们活跃起来了。有的说 “人提水”;有的说“起重机吊钢管”;还有的说“磁铁吸引铁钉”。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同时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并板书如下:

接着布置归纳分析;从上述几个力的表现的例子可以看出,力是离不开物体的,如人、起重机、磁铁都是物体,水、铜管、铁钉也是物体。我进而又指出:“提、吊、吸,在物理学中都称作用,由此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P121-129)

教学原则:启发性、直观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C   ) (P132-133)

A.提出教学目标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的内容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B   ) (P139)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2005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   ) (P140)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 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P143)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2007

6.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自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单元活动的教学形式是( D ) (P142)

A. 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设计教学法

7.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  A  ) (P142-143)

A.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B.适宜性、科学性、差异性

C.引导性、有效性、科学性      D.主导性、灵活性、启发性

 

2008

9.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P139)

A.个别教学    B.小班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2009

1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蛙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B   ) (P137)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正确的叙述是(  A  ) (P136-138)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来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二、填空题

2004

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P133)

 

 

2005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P130)

 

2006

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分组形式为 外部分组  。(P140)

3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称为   形式性策略 。(P144)

3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上课     。(P132)

38. 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个别教学制  。(P138)

 

2007

16.一堂好课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   气氛热烈            。(P134)

21.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P130)

23.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京师同文馆  。(P139)

 

2008

29.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P130)

3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 效度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称为  信度  。(P137)

 

2009

25. 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P131)

34. 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 班级上课制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P138)

 

三、判断题

2004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练习,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对  ) (P132)

 

2005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错  ) (P140-141)

 

四、简答题

2004

4、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P134)

2005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130-131)

 

2009

38. 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P142-143)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C   ) (P158)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  A  ) (P163)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2005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P153)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P166)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2006

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C  ] (P161)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07

15.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P158)

A.政治课和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社会实践活动  D.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

 

二、填空题

2004

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P155)

 

2005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P154)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的原则是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P157-158)

 

2006

3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  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P155)

37.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P154)

 

 

 

2007

28. 德育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P155)

31.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择业指导                。(P152)

33.初中阶段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和  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             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2008

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学生已有水平    之间的矛盾。(P154)

32. 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体谅模式  。(P166)

 

2009

33. 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陶冶学生品德情感、锻炼学生品德意志和培养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有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P155)

 

 

三、判断题

2004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  对  ) (P156)

 

2005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对   ) (P155)

9.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采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对  )(P164)

 

 

四、简答题

2005

5、认知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P164-165)

 

2009

39. 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P156)

 

五、论述题

2005

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P157-158)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的原则

 

2008

39. 阅渎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根据这一思想确定的德育模式是什么?该模式的理论假设是什么?该模式强调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P164-165)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2009

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达到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道德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的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

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德性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的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同答下列问题:

(1)榜样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P160-161)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B  ) (P182-186)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2005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米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c) (P175)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2006

20.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米的管理方式是[  B  ] (P175)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008

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 (教材,P264)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2.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通过直接管理个人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米的管理方式是(  B  ) (P175)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

2005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ldz}和 设计者    。(P182-183)

 

2006

3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  个性影响力          。(P183)

 

2007

35.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xx的、放任的和   民主的  。(P183)

 

2008

33. 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  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P179)

 

2009

35.    班级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P172)

 

三、判断题

2005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对  ) (P177-178)

 

四、简答题

2004

5、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P180-181)

 

2006

43. 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P182-185)

 

2008

36. 如何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

(P176)

 

2009

40. 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哪儿种?

(P174-176)

 

五、论述题

2005

2、以“我们的理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主题班会定义、主题班会活动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dy},班会活动设计应做到“五要”。班会活动方案一般由活动目标、重点、时间、内容、步骤、措施五个部分构成。

1.活动重点要突出。只有确定了活动的重点,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抓住主要矛盾。2.活动时间要把握。要根据活动的类型、活动的内容规划好活动时间。

3.活动内容要选择。选择活动内容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生动有趣;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可操作性强;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和师资水平;符合认识规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4.活动步骤要清晰,整个活动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中有哪些操作要点都要交代清楚。

5.活动措施要得力。

第二,主题活动要体现五美:

(1)立意美。主题班会的成功,主题立意应该新颖、鲜明、生动、具有时代精神。让学生一看主题就会明了要谈什么问题,而且富有美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主题班会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凝聚力。

(2)内容美。主题班会要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必须将其主题立意具体化,变为实实在在美的内容,因此,选择材料务必真实、典型、生动形象,不能干瘪无趣,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形式美。主题班会的内容是要通过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说,正确地选择和精心地设计主题班会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主题班会的形式一般指主题班会的表现形式,包括活动、编排、人员调配、会场布置、气氛和节奏等。主题班会要形式美,就是指主题班会的形式应该新颖、活泼、丰富多彩。在一次主题班会中可以采用讲演、朗颂、歌舞、小品、采访、报告、座谈、汇报、辩论、竞赛等多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4)趣味美:趣味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所以主题班会一定要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趣味美。通过浓厚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参加主题班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育美。要真正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切忌把主题班会开成“检讨会”、 “批评会”。要巧妙地设计主题班会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情感、意志、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其他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C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二、填空题

2004

1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1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 模块      三个层次构成。

 

郑重声明:资讯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二) - lygxth@126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