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一经传出,引来广泛关注与争议,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三国历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说起三国,就不能不说起曹操,就不能不说起曹操苦心经营的许都,如今的张潘故城。在那里,曹操是真正的主人,一面与不甘心的皇帝斗智,一边与四方的军阀斗勇,终于成就了一代霸业。
这里,是三国历史的核心。
如今,张潘故城已经成了青青田野,四望茫茫。但它又有着怎样的过去,守护着怎样的秘密呢?
1月20日上午,天气阴冷,记者与许昌博物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黄留春一起,驱车赶往张潘,试图整合历史的碎片,奉献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影像。
愍帝陵,景观之中藏奇观
这座高高的土台,包藏着自先秦至西汉的层层墓葬,堪称许国故地的历史标本
来到张潘,记者一行首先探访了愍帝陵。
愍帝陵坐落在镇政府的老院内,看似一个高高的土台。相传是后世哀惜汉献帝刘协的不幸,为他修建的衣冠冢。
汉献帝,为何又叫汉愍帝呢?
公元220年,刘协把帝位让给曹丕,被降为山阳公,来到浊鹿城(遗址在今修武县五里源乡李固村),度过了{zh1}光景。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葬在禅陵,魏明帝谥之为孝献皇帝。汉献帝的称呼,从此叫响了。
那么,汉愍帝的说法又从何谈起呢。原来,曹丕代汉的次年,传闻汉天子已经遇害。刘备就在四川提前为刘协办丧事送谥号,然后名正言顺地承继汉祚,做了皇帝。
今天想来,刘备必须让山阳公刘协提前死去,否则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他,就没有理由称帝了。
按照古代的谥法,“愍”有在国遭忧之意,表达的是哀惜同情之意。而“献”则是赞扬刘协“聪明叡哲”,魏国从刘协手里夺走了汉室江山,又这么夸他,刘协若地下有知,该哭还是该笑呢?
汉献帝、汉愍帝,如何来称呼,在较真的人看来是件大事。明代的许州知州邵宝,就曾经把繁城的魏文帝庙改祠汉愍帝,不称“献”而称“愍”,以显示他尊刘抑曹的倾向。
“愍帝陵上,还有一个奇观。”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黄留春肯定地说:“这座土台中,叠压着从战国到两汉的一层层墓葬。”
黄留春带领记者,围着这座高高的土台四下查看了一番。在他的指点下,记者看到了一层层的夯土,看到了一个个裸露的墓室,有的用空心砖垒筑,有的则只是一个空洞。
“原来,这里应该是面积很大的高地,墓挨墓,墓摞墓。由于人们不断开挖取土,只剩下这一小片儿。”黄留春指着脚下说,“下面还有一层墓,应该属于战国时期。在古代,有专门的人员来规划管理墓地。随着年代变迁,土层堆积,就形成了这样的现象。”
那么,愍帝陵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黄留春解释道:“愍帝陵的叫法由来已久。据资料记载,张潘还有一座愍帝庙,可能也在这里。这个纪念地的存在,也反映了张潘与汉献帝特殊的历史关系。愍帝陵上奇特墓葬叠压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许国故地从先秦到两汉的历史。”
毓秀台,汉献帝的精神高度
只有在这座祭坛上,他才能找回天子的感觉吧
从愍帝陵向东不远,就到了古城村,已经进入张潘故城的外城。再向东前行,就到了内城所在地。
按照史料记载,内城是先秦许国所在地,城池一直沿用到秦汉,称为许县。献帝都许之后,才扩建了外城, 繁华一时。
内城北侧,一座新修的仿汉阙门上写着“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字样,门内的一条大道,指向一座高高的土台——毓秀台,这是故城{wy}值得观赏的建筑遗存了。
按照如今的说法,毓秀台是曹操为汉献帝所筑的祭天之所。但这样的场所不该叫做毓秀,倒是老百姓的说法更靠谱一些:天爷庙。
在宗法社会里,祭祀是皇权存在的象征,祭坛也是都城必不可少的建筑。依照古代宫廷的布局,前朝后寝,左宗右社。左边是宗庙,祭祀历代先王。右边是社稷坛,敬畏着土地五谷,共同表达着王朝的合法性及对土地臣民的占有。
东汉的祭祀制度繁杂难考,这个毓秀台应该是许都的社稷坛,承担着各种祭祀的任务,如果仅仅为祭天而存在,太浪费了。紧贴内城而建,这一定是曹操的意图,便于对皇帝加以控制吧。
据说,当年这个祭坛占地有6亩,台下布列着数十处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歇的地方。毓秀台前还有一座汉御殿,是汉献帝斋戒沐浴之所。台上原有天爷殿、东西厢房、天王殿、山门等建筑,四周雕栏玉砌,正中耸立着一处高峻的坛庙,庙顶为圆柱形,庙基为方形,体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概念。从大殿拾级而下,是青砖铺就的广场,这里有象征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石像,正中矗立的一尊青铜巨鼎,叫“神坛”。广场两旁,还有月神台和雨神台。毓秀台下还有个宽八尺、高一丈的地洞。穿过地洞门就是六十阶青石甬道,当年天子就是从这里登上台顶的。
这样的记述是否属实,已经无从考证。郑州一位文人去年夏天参访后,对毓秀台有这样的描述:“台顶犹如一处农家院落,实为三座大殿,正中大殿为天爷殿,面东背西,其余两座为偏殿,供奉着十二奶奶等塑像。每座大殿里都有一位年迈的老太太把守,每有游客进入,都会力劝往功德箱内捐钱。她们说,三座大殿为盆李村不同的人盖起,自然各有收益。正是正午炎热时分,游客几乎没有,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台上沉沉欲睡的气氛,她们打起精神,竞相招徕。”
在这位作者眼里,毓秀台上现今的一切,拉低了风景的品位,但千百年来,正是这一缕缕民间烟火,延续了汉献帝对天地命运的敬畏,又把高不可攀的皇权拉回了世俗生活。一代代微渺的百姓,以最为平实的心理,讲述着汉献帝的故事,体味着这位帝王在深宫里的痛苦与不平。
这位年轻的皇帝,刚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8岁的时候又没了父亲,9岁的时候被董卓推上帝位,自此成为一个又一个军阀争夺的目标,直到196年,15岁的他来到许昌。
与天对话,行礼如仪。在25年中,他年年会登上这座高台。想当年,形如软禁的刘协,只有在这时,才能登高望远,忘却宫城内的烦扰,找回“天子”的感觉吧。也许,在这位皇帝多难而清晰的履历里,15米高的毓秀台,既是他精神上的制高点,也是他曾经登临的{zg}处吧。
又一年春节就要来到。每一年的正月初九,毓秀台会迎来热闹异常的天爷庙会,人们在这里看台戏,扭秧歌,玩花灯,舞龙狮,以俗世的欢乐,驱散了历史云烟。
许昌宫,不见兵戈的战场 曹操派出三个女儿,抢走了汉献帝的社稷江山
绕过毓秀台,跨过已经不存在的内城城墙,走上一片麦田,就来到了汉献帝曾经生活的地方。
“这里的麦田,比别处要高出一两米。”黄留春拍打着土堰说,“都是硬实的夯土,一层一层可以清晰分辨。”
他又指着前方的一道沟壑说:“那是一条河,皇宫前面的屏障。我们所在的范围,就是汉献帝的宫廷所在地。前些年,就是在这个范围里,挖掘出了一个青石柱础,上面雕着精美的四灵图案,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河南博物院,在这里发现的瓦当上,也有着‘万岁’字样。献帝让位后,这里被称为许昌宫。”
记者弯下腰来查看脚下的麦地,每走几步,就会见到祼露在地表的砖瓦碎块,典型的汉砖汉瓦。
三国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但只有走进张潘故城,走进这皇宫所在,才能走进三国历史的核心,走进汉献帝的心灵深处。
曹操以武为谥,一生功业在于征讨四方,开疆拓土。这是我们看得见的战争,但在宫墙之内,却有着一场不见兵戈的战斗,在他和刘协之间悄悄打响。
刘协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想当一个好皇帝,只可惜有心无力。司马光曾评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一无所有的刘协起初想依靠曹操重振汉业,很快就失望了。一次对前来拜访的曹操说:“你若要辅助我,就应宽厚一些;否则,就开恩让我走吧。”此时,皇宫还是皇帝的地盘,随便找几个人就可以把曹操干掉。一席话说得曹操直冒冷汗,再也不敢乱串门了。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9岁的刘协想找找做皇帝的感觉。他任命董贵人的爸爸董承为车骑将军,密令他联络刘备铲除曹操。可这位老丈人能力有限,还没行动反被铲除了。
曹操诛杀董承时,要将董贵人一并除掉。汉献帝以贵人有孕在身,多次请求免其一死,没能如愿。
看到曹操杀到身边来,刘协的正妻伏皇后既恐惧又不满,密书向父亲伏完倾诉,请他继续董承未竟的事业。很遗憾,伏完拖到公元209年,把嘱托带入了坟墓。又过了5年,也就是公元214年,曹操居然获悉了信的内容,要求皇帝废后。这件事,交给郗虑和华歆来执行。
《后汉书》中,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一幕:伏皇后紧闭房门,藏在墙壁的夹层中,不料还是被华歆找到,披头散发光着脚就被拽走了。汉献帝正在外殿给郗虑让坐,伏皇后哭着说:“你就不能救救我吗?”
刘协说:“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哪天!”又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我这样的皇帝吗?”
伏皇后死了,她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曹操一并毒死,怕他们将来翻案。皇帝还有用,杀不得。皇后的位置呢,则让给了自己的女儿曹节。
早在前一年,曹操一次性把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嫁进皇宫,真是大手笔。
此后,史书中关于汉献帝的大事,全是曹操征战的成果和各种各样的灾异。
直到公元220年,曹操在征伐途中死在洛阳,刘协的帝位终于坐到了头。
难得一见的是,面对曹丕派来索取印玺的使者,曹节曹皇后居然站在丈夫的立场上,愤愤不已。曹丕在那旁假模假样地推让,她在这边义正辞严地不肯,兄妹俩是不是配合着在演戏,难说。
藏兵洞,有待印证的传说 美丽的传说与精美的文物,都是这片土地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曹操的兵,数不清。”民间一直传说足智多谋的曹操为迷惑敌人,通过修建人工洞循环运兵的事情。张潘故城附近,真会有曹操藏兵洞吗?
“曹操长期占据许昌,重兵守卫,一定会留下一些军事遗迹,甚至地下军事工事。藏兵洞的传说流传已久,但具体位置在哪里,还有待认证。”黄留春说,“三国时期,张潘一带多水,若能修建45里藏兵洞,应该称得上是超级工程了。”
在张潘故城的内城之上,有着两个村子,一个叫盆李,一个叫甄庄。紧挨着城墙东北角,还有一个村子,叫做城角徐。当地过去有句话说,嫁到盆李有小盆,嫁到城角徐吃小鱼儿。
盆李,自然是以制盆闻名。城角徐为什么能吃小鱼呢,在于紧临一条河流,周边又曾湖泊众多。
“这条河,应该是内城一侧的护城河。既是内城的屏障,又沟通了与外界的漕运往来。”黄留春指着一条干涸的河流说,“许昌至今还有以运粮为名的河流。在当时,水运是运输重物最便捷的手段,十分发达。”
在城角徐村外,记者遇到一位村民,他向记者逐一指点城郭轮廓。又指着不远处的田野说,在那里,曾经挖出过数百公斤铜钱。
黄留春正是此事的亲历者。他说,那是1987年6月上旬,盆李村村民在打井时挖出的窖藏,他曾经提取一部分加以分析,基本是汉魏时期的遗物。
村民在进行生产活动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建筑构件及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黄留春曾在甄庄见到一个高104厘米、长50厘米的五边形透空陶器,被当做神龛使用。后来一深究,才明白这是先秦之际许都故城地下的排水管道。
在不远处的张飞庙内,一些建筑所用的砖块,竟然有不少纹饰精美的汉砖。1000多年的砖瓦还能如此实用,可见当年这座城市规模之弘大,内涵之深广。
对于许昌汉魏遗址的保护,各级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在张潘故城中新发现的珍贵文物,已次第被文物管理部门整理收存。1986年,这里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市文化局曾组织人员调查钻探,基本探明了内城城门、主要街道的位置;2005年,该城址的保护工作改由张潘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并建立了群众性保护组织;2006年,许昌县政府在毓秀台北修建了仿汉阙门,又对故城轮廓进行了绿化,设置了护栏。
当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为其申报第七批xxxx文物保护单位。
提起三国遗物,不能不说一说张公祠(张飞庙)前近年来枯萎的三姓柏,按照传说,这里是刘、关、张曾经生活的地方,他们留下的这棵柏树,不同的枝丫上,竟然有三种叶子。
这棵枯树还留在原处,应该有些年头了,这应该是一株桧树。桧树在当地罕见,故衍生了如此传说。
树是生物,有生必有死。不妨再补栽一株,让动人的传说有所附丽。
许昌城,历史上有几个 别忘了,在陈曹乡的许田村,还有一个曾经的许昌县
建安25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迁都洛阳。因为曹魏是从许发迹的,他便把这里称作许昌,与洛阳、长安、谯、邺并称为五都。
许昌城内的主要建筑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等,为一时之胜景。文人墨客纷纷赋诗赞颂,用华美的文辞描述殿堂楼阁的富丽堂皇。
从西周以来,张潘故城一直是许地的核心,但为什么又被废弃?许昌城为什么又移到今天的地方?黄留春曾对此作了考证。
东晋时,赵国的石勒多次攻打许昌,南北朝时,北周大将周几焚毁了许昌城。从此,许昌故城成为一片废墟。
张潘的许昌县城被废后,县治迁移到了许田镇(今陈曹乡许田村)。这里,既是春秋时期郑庄公以壁假田之地,也是曹操许田射猎的地方。在东魏时,这里还一度成为许昌郡治所,五代唐时改为许田县,宋代并入长社县。明代,许田一带又改属许州。
第三个许昌城,就是今天的许昌了。这里原本是汉魏时期的颍阴县城,南北朝时改称南郑州,隋代改称许州。许州之名,除宋代一度被改为颍昌府外,一直相沿,至1913年改称许昌县。1947年,以许昌县城区设市。1986年,许昌地区进行区划调整,以市带县,原来的许昌市改称魏都区。
这样说来,张潘故城是{dy}代许昌城,许田接了它的班,后来一再被降格,直到成为今天的许田村。许州则到近代才正式戴上了“许昌”的帽子。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世可以变迁,城池可以废弃,但发生在张潘故城中的往事将永远流传人间。历史人物的情怀际遇,给后世多少激励,多少启迪!
1918年8月,xxx路过许昌,特地与友人结伴到张潘故城凭吊,并与罗章龙作《过魏都》联诗一首,援引于下,以终此篇。
横槊赋诗意飞扬,自明本志好文章。萧条异代西田墓,铜雀荒沦落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