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鼠大战中的筒子楼_宿雨斋_新浪博客

昨天,主任给了我一篇他多年前写的旧文,讲述的是他所亲见的猫鼠“闪电战”。那只猫是他们在路边捡到的,现在已经有13岁了;那只老鼠是当年筒子楼里孳生的,现在已经故去10年了。十年来,筒子楼渐渐远去,那只猫可能再也没抓过老鼠,那只老鼠的后裔也不再容于城市家居,而所谓猫鼠“闪电战”也成了主任平生仅见的回忆。真的是陈年旧事了。

我们家没有猫,但我们家好像从来不缺少老鼠,无论是当年住土坯房,还是现在的砖楼,这大概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在农村的猫有玩老鼠的乐趣,而在城里的猫却只能被人玩,更可悲者,只能四处流浪。

这段旧事被翻出来的起因,就是因为单位附近的流浪猫,那些被有“爱心”的主人始乱之而终弃之的“玩物”。没有多少人善良到会去收养那些流浪猫的,从“玩物”回归“动物”很难,这是猫的杯具。

我对猫捉老鼠其实是不感兴趣的,总觉得猫是女人喜欢的东西,而老鼠从小就觉得恶心。我更感兴趣的是2000年时主任所住的筒子楼。筒子楼里记录着中国一代人的成长史,让今天的我们(8090年代人)回顾一下筒子楼,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平心静气地看待生活。

筒子楼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紧张的产物: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房间次第错开,厨房和卫生间公用,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筒子楼里一眼望到头,谁家也没有秘密。今天筒子楼已经成了历史,成了供上一代人回味的美好,但实际上还是能在今天找到影子。譬如,学生宿舍,譬如刚刚建成的通州的北岸公寓,不同的只是卫生间和厨房。

记得元旦的时候去双桥看北岸,没有厨房的所谓小单间,一条走廊……那不就是筒子楼吗?与当年不同的是,即算这样的“筒子楼”也得花个十几二十万(大多买来出租,没有产权,只有40年租赁权),比起当年免费的筒子楼,真不可同日而语。北京,五十年后,难道要重走筒子楼的道路吗?

2000年,是主任家住筒子楼的{zh1}一年,那年他估摸着45岁,孩子已经十岁有余。尽管他可能属于“时运不济”一类,但在当年20多、30来岁的成家、没成家的住筒子楼的年轻人大有人在。其实也不过才十年而以,十年前的年轻人像我们一样也在为房子愁吗?我相信他们肯定愁过,但多半不是我们现在的心态。所以我总觉得,高房价的背后掩盖、隐藏了太多的东西。

筒子楼已经远去了,但要住筒子楼的其实还大有人在。旧事可以重提,但旧物不会重来,而新的方向在哪里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猫鼠大战中的筒子楼_宿雨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