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2009年本人在主编本部门史志及撰写《武汉教育信息化调研报告》之存在问题、对策措施两部分初稿的基础上,反复查询、深入思考而成一万七千余字的《武汉电教三十年回顾与反思》。下面的(上)部文字发表于《成才》杂志2009第9期。)
武汉电教三十年回顾与反思(上)
在我们的祖国成立60周年之际,武汉市的基础教育电教事业也迎来了30周年的发展里程。笔者也恰巧从事电教工作20周年,在这20年里,我见证了武汉市电教事业的大力发展期,目睹了武汉市电教成果的创造与收获,尤其是近期亲身参加了2008年武汉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调研(以下简称08调研)工作,对武汉市近5年来的电教事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在此,特对武汉市电教事业作如下回顾与反思。
一、武汉电教三十年回顾
(一)30年武汉市电教机构的发展沿革
武汉市的电教机构30年来由于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电教职能的变化发生了6次大的变动,其变化的轨迹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武汉市电教事业的发展历程。
武汉市基础教育电教事业正式起步于1978年11月,全市建立了开展基础教育电教研究和推广的部门机构——武汉教育学院电化教育研究室。其主要职能是到各区校播放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电影、录像,摄制教学录像片,制作幻灯片,开展幻灯教学研究推广等。
1984年10月,该电化教育研究室从教育学院分离出来独立建制,定名为武汉市电化教育馆,由市编委定为科级单位,编制25人,隶属于市教委,成为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电化教学业务指导职能的独立机构。主要任务是面向武汉市基础教育,组织、管理、指导电教工作,收集、录制、传播电教教材,总结、交流、推广电教经验,培训电教人员等。
1991年市教委报市编委批准市电教馆由科级单位升格为县团级单位。
1993-1996年,市电教馆筹建武汉教育电视台,完成了频道审批、场地建设、编制审批、设备购置、试播等筹备工作后,于1997年正式播出节目,并于1998年5月进入市有线电视网播出。1997年武汉市电化教育馆(武汉教育电视台)调整内部机构设置,设二室七部,包括总编室、办公室、电教部、资料部、制作部、专题部、新闻部、技术发射部、广告部。编制45人。职能增加了教育电视台的建设和发展。
2002年,电教馆、教育电视台分离,市电教馆(带编制25人)合并于武汉市教科院,经整合后调整为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内设电教教研科、制作科、资料科、网络科。增加了教育信息网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并开始筹建武汉教育信息网。2003年10月武汉教育信息网试运行。2004年11月23日,武汉教育信息网正式开通。
2004年7月,原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科合并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技术教研科。该中心增加了负责全市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的工作职能。
(二)武汉市30年电教事业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30年来,武汉市电教事业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等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及全市各级电教机构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使我市广大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与时俱进地得到提升。我市电教工作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为{dy}阶段,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等媒体开始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二阶段,信息化教育开始萌芽,其代表性媒体就是计算机和网络。
1996年召开的全市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与2000年召开的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分别是武汉电教史上这两个发展阶段的重要里程碑。1996年的全市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委主任魏华强同志作了《努力开创我市电化教育的新局面》的主题报告,副主任漆文瑾同志作了《武汉市电化教育“九五”规划》的报告,副市长李昌禄和市政府秘书长罗友松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由此开始了武汉市电化教育深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2000年的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则出台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意见》,会议由市政府秘书长兼市教委主任罗友松主持,副市长辜胜祖出席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由此开始了武汉市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建设。
具体来说,武汉市30年电教事业的主要成就和影响有:
1、建设和营造了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硬件环境,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建设,促进了武汉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30年来,武汉市电教硬件环境随着各种现代技术进入教育领域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期间,武汉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响应国家及省有关规划和要求,开展了上至市政府,下至学校的一系列电教工程、项目或活动,建设了基本上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硬件环境。
“八五”期间,国务院批准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武汉市由此开展了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建设工作,{zh1}在全市基本形成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网络,各区、县及部分学校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同时建立了电视教育录像放像点56个;“九五”期间,全市倡导“三机一幕”或“四机一幕”进教室(即录相机、电视机、录音机、投影机,投影幕布),由此不少学校将这“四机一幕”作为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常规教学媒体;2000年在召开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开始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建设;2002年武汉市政府实施了武汉市“宽带校园校校通”工程(即接入INTERNET的带宽为1M以上),市郊、边远学校则推广并建立了部分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地面卫星接收站),至2005年全市基本完成这一政府工作目标;200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武汉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至2005年底,我市共投入3170余万元,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工程”建设,为876所农村中小学分别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地面卫星接收等设施、设备以及教学资源; 2006年底全市正式启动初中标准化建设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将全市300多所初中学校全部标准化,其中包括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达标。以上工程和项目都使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状况都得以大大改观。
截止2008年底,全市中小学(不含职业中学)已拥有多媒体投影仪2310台、多媒体教室1544间、电子备课室622间、电子阅览室166间,平均每所学校拥有多媒体室1.42间;全市可上互联网的学校有730所,占全部学校数量的67%,(中心城区学校达到92.7%);建成校园网的学校有398所,占全部学校数量的36.5%,(中心城区达到62.90%);计算机总数已达到58487台,其中学生机45682台,老师机12805台。
2、大力开展电教教材的推广和研制工作,建设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软件资源环境
根据不同时期的电教媒体应用的需要,武汉市采取了购置引进、自制发行、收集推广等多种方式建设武汉市教育教学软件资源。
幻灯片、电影片和录像片时期,全市引进、推荐幻灯片、录音、录像带和电影片1万多盒(片),教学使用时间达2万多小时;全市组织市电教馆、各区、校电教教材研制骨干制作幻灯教材、录像片,共收集了录像教材约6900框(套)。然后市电教馆采用复制、借用等方法,为中小学,幼儿园及社会教育提供了累积达10万余课时的音象教材。其中不少教师作品获全国大奖并在全市推广,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田万洲、市二十中李正洪、武昌区电教馆谢国享等老师制作的幻灯片在全国电教教材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市电教馆编导录制电视教学片133部,专题片35部,新闻片161条,均在全市发行使用或播出发表。其中,简大农、张岩、李文华、黄绍青等人编制的《李先盛》、《黄鹤楼》、《眼睛的科学》、《飞向太平洋》、《武昌起义》、《植物的呼吸作用》、《斑斓的世界》等教参片、专题片获{gjj}、省级奖项或在中央教育电视台等各级教育电视台播出。
计算机多媒体教材时期,武汉市电教馆长期坚持组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评选和推广其中的优秀课件,利用光盘发送、网络下载等方式供全市教师学习、使用。其中市馆陈义军、胥新宏等老师的作品被中央电教馆资源库收藏,16中林旭峰、武大附小吴向东等多位老师的课件屡获全国一、二等奖等大奖。
网络资源时期,特别是2004年武汉教育信息网建成开通后,全市购买了一百多万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等教育教学资料放在网上供全市师生免费共享。在武汉教育信息网上,开办了课件坊、教育博客等资源类栏目,组织全市教师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3、积极开展电教科研和教研活动,促进了我市课改的深入发展,提升了我市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武汉市长期坚持开展各项电教课题研究工作,xx电教应用工作的开展。全市组织学校参与了教育部“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实验研究》,教育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九五”规划课题《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以及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教并重’的教学策略研究”、中央电教馆—美国甲古文教育基金会合作的“Think.com项目研究”,武汉市“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策略研究”等等专题的研究工作。这些科研工作探索了课堂教学中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模式,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促进了研究成果在学校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很好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同时,武汉市还积极开展各项电教教研工作,促进全市电教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比如长期坚持的有武汉市特色的“电教主题开放日”“电教开放周”活动,各项师生电教作品评比活动、电教学会学术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交流了电教应用经验,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教育技术水平。
4、开展了市级电教实验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全市学校电教工作得到了推进。
为了让有条件并积极开展电教工作的学校更好地开展电教研究和应用,并起到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地在全市推进各项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武汉市长期坚持发展和管理好市级电教实验校。从1992年发展{dy}批武汉市电教试点学校,2000年统一命名为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至今已有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237所。2007年开始,为了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使不同时期发展的实验校能够与时俱进地发挥电教骨干作用,武汉市出台了《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管理办法》,并每两年对部分落实《管理办法》不力的实验学校进行督查整改,开始了对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动态管理。
这些教育技术的骨干学校均在我市电教发展的各个阶段起到了很好的核心带头作用。除了站在教育技术潮头,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外,许多实验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开展了教学软件的制作尤其是教学设备仪器的自制、改进、优化和应用工作,以保证开展实验工作。如蔡甸三小的单反投影机,二十中的双镜头投影机,武汉中学、井冈山小学等学校自制的简易视频展示台、井冈山小学及东方红小学等学校自主构建的计算机无线教学网络等。
这些学校都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促进了整体办学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师资水平和办学水平。比如原汉阳县蔡甸镇第三小学在“七五”期间的教改中大力开展电化教学,并利用电教培训师资,教学质量大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七五”期间跃居全县小学前列,效果显著。该校的电教经验曾在全国{dy}次电化教育工作会上作了交流,后被发展为全国{dy}批{gjj}电教实验校,在当时产生了很好的典型示范效果。
5、开展了各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全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根据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全市历年来开办了“幻灯片制作”、“教育电视教材制作”、“非书资料管理”、“视频纸画动画制作”、“CAI课件制作”、“非书资料著录及计算机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管理”、“网页制作”、“网络课件制作”等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培训了大批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这些学员结业后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起到示范带头辐射作用,为提高我市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市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得到很大提升,不仅将之用于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促进了我市教育技术工作的发展,而且多年来在国家、省、市级的各类教育技术评比、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仅近5年来我市教师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比”、“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等{gjj}比赛中, 我市就有467名教师获得奖次。其中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方勇老师和武汉市育才小学吴琳老师分别代表中国代表队参加了在东京和泰国举办的第二届、第四届国际教师教学交流活动。
下面是近五年武汉市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技术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6、开展好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及学生现代技术、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提高了武汉市广大学生的现代技术、信息技术素养
武汉市坚持开展好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工作,按国家计划开设课程,满足学生信息技术教育需求。历年来还编制了两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华师出版社《信息技术》及武汉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都在发行使用中。
同时,武汉市还开展中小学生现代技术、信息技术的兴趣、特长培养活动,如开展摄像、TV编辑制作、网页制作、动漫制作、电子报刊、程序设计、机器人制作等培训和竞赛,培养了一批特长小人才。
我市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普遍提高,在各级信息技术类竞赛中也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武汉市育才二小的学生机器人代表队多次在全国获大奖,曾代表国家参加在欧洲等地的机器人竞赛;我市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大赛以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都屡获大奖,每年都有学生因为信息技术特长被保送大学。
下面是近五年武汉市学生参加各级教育技术类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7、创建了武汉教育电视台。
武汉市抓住机遇,坚持投资和培育,打造了一个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电视台。
1993年开始筹建的武汉教育电视台,到2002年与武汉市的电教管理机构市电教馆分离时,已经是一个在全国教育电视队伍中xxxx、年广告收入达450万元(目前其年广告收入已经达到2500万元),面向社会、侧重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电视台。该台开办有《教育新闻》、《教育新视点》、《招考指南》、《教坛内外》、《教育影视圈》、《课外辅导》等多个自办品牌栏目;举办和录播了一系列社会影响大的活动,宣传教育,服务教育,努力成为“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型大众教育传媒。
8、创建了武汉教育信息网
自2003年开始,武汉市教育局又连续投资建设了武汉教育信息网,截止2008年,总投资已过千万元。目前,武汉市教科院承建的武汉教育信息网已经成为一个集新型网络资讯传媒、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教育电子政务平台、远程学习、研修平台、教师、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平台于一体的大型教育门户网站。
近年来,武汉教育信息网得到迅速发展,在我市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截止2008年底,武汉教育信息网的总点击量已达480多万次,根据互联网访问alexa排名不xx统计,武汉教育信息网在全国同类城市教育网站排名中名列第7(含京、津、沪)。2006年,武汉教育信息网被评为武汉市政府xx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