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用钢锯演绎名曲
(通讯员程啸、曾凡顺)右手执弓,左手按住锯身,通过锯身弧度的不断变化,拉出“天籁之音”。昨日,“牛人”邱跃进在家中,用一把钢锯为笔者演奏了一曲《天路》。
一次偶然机会与锯琴结缘
今年52岁的邱跃进是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一名机关干部,他用锯琴拉出一首首歌曲,让他成乡亲们眼中的“牛人”。邱跃进介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了锯琴,并成为了他一直的伴侣。1971年,13岁的他对音乐十分热爱,尤其对笛子、二胡情有独钟。那年的冬季,父亲的一位好友来访,这位好友此前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在与父亲的交谈中说道,他在上海求学期间,隔壁住的是一位外国留学生,每晚从留学生的房间里都会传出悦耳的琴声,而学习音乐的他,却始终听不出是何种乐器演奏,好奇心促使他推门进去一探究竟,竟发现这美妙的声音出自于一把普通的钢锯。这段对话让擅长乐器的邱跃进十分好奇,开始对锯琴产生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学会这种独特的乐器。
初练阶段被迫在田间苦练
次日,邱跃进从家门口路过的一个小贩手中花了3元钱买了一把满是油腻的锯子,又找来一根马尾弓开始练习。“刚开始练习,拉出的声音不成调,刺耳的声音吵得左邻右舍不安”,邱跃进说,为了不吵扰邻居,他只好跑到空旷的田间进行练习。当时练习条件非常艰苦,
“冬天里田间风大,风一吹过,脸庞如刀割一般。夏日里烈日当空,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邱跃进称,“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非常枯燥,几次都产生放弃的念头,但{zh1}还是坚持下来了”。大约练习了一年,在田间苦练的他终于“出山”了,优美的曲调在他的锯琴的演绎下回荡在田间地头。
一把锯琴“拉”进了荧幕
1983年,邱跃进参加洪山区举办的文艺晚会,那是他{dy}次登台演出。面对数千观众,邱跃进一曲《梁祝》赢得满堂喝彩。“有人欣赏,就有促进”。邱跃进称,正是观众的一次次掌声和鼓励,促进他不断精益求精。1989年,全国锯琴协会成立,邱跃进担任锯琴协会常务理事。每年都会参加各种演出,中央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多次对他进行采访报道。看到屏幕里表演的自己,他更有了成就感,立志一定要将锯琴这种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如今他也是湖北省锯琴协会的负责人了。
如今邻居希望他在家里练
经过近30年的不间断练习,初学时刺耳的声音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欢快、复杂的曲子。邻居们也为他的技艺所陶醉,主动要求他在家里练琴,欣赏到天籁之音。如今,邱跃进已经能用大小两锯交替演奏。谈起锯琴他如数家珍,“锯子的长短、厚薄决定着音色的不同,大锯音色低沉浑厚,小锯音色清脆明亮,大小锯演奏《北风吹》别有一番风味。”
邱跃进在家练琴早已“声名在外”,不少人慕名前来学艺,有的家长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学琴。但是许多人因受不了练琴的艰苦,半途而废。邱跃进语重心长地指出,“练习锯琴除了要有学习的兴趣,还必须有坚定的毅力。”
资料链接:
锯琴在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后来逐渐流传到全世界,在1900年代初期曾较为流行,但迄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未曾见过锯琴演奏,对{dy}次看到或听到的人而言都感到好奇,因为取材不易,演奏难度也较高.
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