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1.19_山海之城连云港_百度空间

本次会议视频观看地址:

2010年1月19日上午,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


连云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华主持大会


连云港市长徐一平作政府工作报告

【连云港市长徐一平】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遇到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    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形势,从容决策应对,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重大历史机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5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4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2:47.3:36.5。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完成财政总收入232.3亿元,增长2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增长36.3%。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100个工业新增长点项目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增长20%和24%。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分别增长10.5%、1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2.9亿元,比年初增加54.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7%。

       坚持力保增长促进转型,经济发展实现逆势上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坚定跨越信心,力保强劲增势,千方百计扩大投入、稳定生产、促进消费,推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166个项目列入国家扩大内需投资计划,争取中央和省资金10.2亿元。全年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2.9亿元。185项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工业投资628亿元,增长25.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0.2亿元,增长16.5%。

        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0.8%。推动消费扩量升级,形成一批消费亮点。全市新增汽车销售2.8万辆,完成商品房销售51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79.1%、130.6%。家电下乡呈现旺势。加大金融支持发展力度,新增各项xx214亿元,是上年的2.2倍。落实出口退税9.3亿元,增长32.9%。

       编制实施船舶工业、装备制造等9项产业振兴规划,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中材高新硅材料等6个重大产业项目和新能源装备、创新xx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入省“双百”工程,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恒瑞医药成为{gjj}创新型试点企业,中复连众3兆瓦海上风电叶片下线,42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4.5万平方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7亿元,增长62.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4.6个百分点。

          “汤沟”成为xxxx商标,太阳雨热水器获省出口xx称号。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热电联产等20项节能降耗重点工程,完成16项污染减排项目,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3%,化学需氧量削减4580吨,二氧化硫减排完成“十一五”任务。

           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1.5万亩、高效渔业面积4.2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6.5个百分点,成为全国{zd0}的泥鳅养殖出口基地、蝴蝶兰种苗生产基地和省内{zd0}设施渔业基地、鲜切花基地。

            灌云县、灌南县分别建成全国{zd0}的芦蒿和纯白金针菇生产基地。

            发放粮食等政策性补助资金4亿元,建成9个{gjj}高产万亩示范区,粮食总产334.5万吨,连续七年丰产丰收。

            完成绿化造林2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9.5%。新增农业利用外资项目20个,农产品出口连续四年居全省前列。

            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继续加强,申报无公害品牌50个、绿色食品品牌8个、省级xx农产品2个。东海老淮猪肉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

            港口运输在亿吨大港的新起点上增开航线12条、“五定”班列4趟,实现吞吐量1.14亿吨、集装箱运量303万标箱。

            科技创意产业园等28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金海国际商务大厦主体封顶,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建设,全市新发展物流企业310家。

            实施民航机场国际候机厅改扩建工程,客运量突破30万人次。旅游业实现新发展,东海国际水晶珠宝城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新增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境内外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12%。

            第三代移动通讯服务全面开通。商贸流通业加快提升,家乐福、沃尔玛等世界知名零售企业进驻港城,中翔钢材等一批区域性专业市场投入运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2%。

            徐圩港区、赣榆港区总体规划通过部省联合审查,灌河口拦门沙治理乘势启动。石化产业基地、大型商品粮储备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田湾核电5、6号机组获准开展前期工作,华电灌云风力发电、华东物料城、华磁电器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国电联合动力、万吨碳纤维一期工程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港口30万吨级航道获准立项,先导试挖工程顺利启动,30万吨原油码头签订合作协议,30万吨矿石码头具备水水中转条件,庙三突堤集装箱泊位实现临时靠泊。主体港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南疏港道路二期工程基本建成,东疏港高速公路、内河港建设加快推进,开工建设北疏港通道。

            徐连铁路电气化改造竣工运营。连临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基本完成,242省道路基贯通,310国道宋跳至大酒壶段建成通车。盐灌船闸通航,盐河航道整治开工。通榆河北延、新沭河治理、大浦河调尾等重点水利工程有效推进,500千伏伊芦变扩建、220千伏龙河、墅港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建成使用。

            226省道北延段和区内徐新路、港前路、徐圩大道等7条道路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全面拉开。申报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取得积极进展。

            建立投融资平台,与多家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获得银行授信300亿元。同步开展产业项目招商,签订重大产业项目合作协议7项。连云港开发区“五园五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灌河船舶工业园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两翼临港产业区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整合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筹建徐圩新区和科教创业园区管委会,顺利完成板浦镇、宁海乡区划调整。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

            稳步推进基本xx制度试点、社区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新海连公司成功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港口股份获准发债6.5亿元。

            市财政投入资金2000万元,大力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工程。采取降低出资注册门槛、扶持创业载体、成立县乡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等多项措施,大力促进全民创业。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帮助1300多家中小企业融资30亿元。加大小额担保xx发放力度,实施“春风进万家创业助贷工程”。加快壮大民营经济,新增私营企业6000户、个体工商户3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

            利用“台湾江苏周”等各类经贸平台,广泛集聚外来资源,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3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370亿元。扶持外贸企业发展,调整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完成出口19.5亿美元。

            扶持外贸企业发展,调整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完成出口19.5亿美元。创新外派劳务市场管理机制。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新增境外注册商标企业6家。

            实施园区开发提升计划,出口加工区拓展了保税物流功能、二期建设通过海关验收,省级以上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社会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41.3%,占全市比重68.6%。连云港开发区在{gjj}开发区排名中位次较上年前移1位(现为53个开发区第23位)。

            海棠路立交、铁路连云港东站等重点工程竣工使用,新东方供水加压站主体工程竣工。新海城区开工建设苏宁广场等重点项目,完成旧城拆迁改造63.5万平方米。新建续建城市道路18条,城市路网加快完善。

            发行城市公交IC卡,增开和调整优化公交线路8条。整治刷新城市绿化景观,青年公园开园,孔望山生态园、东盐河景观带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开工建设北固山森林公园和海滨公园改造,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1平方米。新增自来水干线管道30公里、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管道燃气用户9000户,完成人防工程13.6万平方米。

            数字化城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垃圾焚烧热电厂基本建成,刘湾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9.3%,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3%,公众环境满意率85.6%,提高1个百分点,25项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考核标准。

            完成15个乡镇总体规划、390个新农村建设规划修编,建设康居示范村30个,开展19个省级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完成182条河道疏浚,新改建排灌站174座,改造中低产田15.7万亩,复垦新增耕地近2万亩。

            建成农村公路520公里、桥梁130座,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81.3%,行政村班车通达率99.2%。新改建村卫生室350个,增加农村户用沼气1.5万户,完成改厕3万座。

            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4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1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5万亩,增加集体收入过20万元村73个。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乡级“农家店”覆盖面达{bfb}。

            与南京大学合作建设xxxx实验室分室和高新技术研究院,引进南京工业大学筹建海洋工程研究院、江苏大学成立东海机械汽配研究院,与河海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和东南大学合作组建省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

            中科院能源动力研发中心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标志着我市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平台。新增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新上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6项。省硅产品检测中心、高性能纤维产品检测中心成功落户。

            开工建设东部城区四星级高中、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连云港开发区三星级高中建成招生,苍梧小学主体封顶。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学率94.4%,小学、初中入学率基本{bfb},高中段毛入学率95.1%。

            创建省三星级以上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级示范专业9个、{gjj}实训基地1个。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加快,连云港师专、工贸高职校迁入新址。

            投资1.4亿元建设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立毕业生见习基地,多渠道扶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4.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8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为2.5万名就业困难对象和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险补贴。

            提高11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人均每月增加128元,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增参保人员11.4万人。开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组织20万城镇医保参保人员免费健康检查,积极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

            竣工经济适用房22万平方米,建设限价房408套、廉租房88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795户,提供人才安置房100套。发放城镇职工住房公积金xx18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经济实力还不强,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压力加大。

            二是重大项目建设、xx人才培养引进等发展制约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大力xx。

            三是中心城市承载和辐射功能还不强,城市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四是民生事业满足群众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同时,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根据省市实施沿海开发规划总体部署,从现在起到2012年,是我市立足国家战略平台,推进落实沿海开发规划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提速的关键三年。

            我们将坚持“以港口为龙头带动、产业为主攻方向、城市为有力依托、基础设施为坚实支撑、城乡统筹为战略取向”的基本策略,持续兴起沿海开发热潮,加快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服务大腹地、实现大发展。

            到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力争18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0元,力争40000元。财政收入达到40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50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连云港开发区进入{gjj}开发区综合实力20强(现为53个开发区第23位)。四县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加快建设“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建成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建设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实施灌河口航道口门整治工程;建设30万吨原油码头、大堤作业区集装箱泊位及赣榆、灌河港区一批万吨级泊位。

            按照“一心三极”规划布局,加快推进东部城区北拓南延、新海城区互连东进、赣榆城区向中心城区汇聚。实施重点片区提升工程,快速推进连云新城开发,起步区初具规模,基本建成科教创业园区和孔望山片区,加快建设徐圩新区、赣榆海滨新区,推进实施东海西双湖、灌云燕尾港、灌南灌河口半岛新区开发建设。

            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20万人,城市化率达50%,四县县城人口均达20万人以上。强力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园林城、卫生城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初步构建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富有魅力的国际性海滨城市

            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2000元,力争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力争9000元,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实现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0亿美元,引进内联客方到位资金4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高于省控标准,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快速推进港口30万吨级航道建设,开展30万吨原油码头前期工作,30万吨矿石码头、庙三突堤5个集装箱泊位投入运营,建设氧化铝、液体散货泊位,加快旗台防波堤、大堤作业区和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建设,推进实施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灌河口航道口门整治和码头泊位工程。

            扎实推进连盐铁路建设,争取连宁铁路开工,完成机场国际候机厅扩建和区域性大型机场选址,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加快实施新沭河治理、大浦河调尾、连云新城挡潮闸等水利项目,完成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推进220千伏临海、灌河等输变电工程。

            开工建设新海发电公司超超临界机组,加快推进华电风力发电、田湾核电5、6号机组扩建工程,启动实施连云港碱厂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确保新海石化二期、杰孚特重工、离子膜氯碱等50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积极推进日本生态科技园、高新化纤产业园、盐化工等重大项目。加快完善连云港开发区“五园五中心”、板桥盐化工集中区、连云港化学工业园和柘汪、燕尾等临港产业园区承载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发展层次。

            今年公共财政支持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市财政安排科技进步和创新投入突破1亿元,增长74.5%。加快实施主体培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三项工程,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品50个、信息化科技工程示范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30亿元。

            完善城市外部交通,建成连临高速,加快204、226、242等国省道建设,推进实施临海高等级公路。新建改建凌州东路等城市道路46条,建成花果山大道猴嘴立交,完善连接各城区的快速交通网。

            完成新浦客运总站扩建,改造苏欣、捷安等汽车客运站。大力推进南极北路、锦屏棚户区改造,完成拆迁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开工建设南城、板桥污水处理厂,续建6座污水提升泵站,新增城市污水管网15公里。完成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新改建自来水管道20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8000户、集中供热30万平方米。建成刘湾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

            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千亩连片设施农业、粮食高产创建等工程,重点培育优质粮油、设施蔬菜、畜禽养殖、食用菌和花卉苗木五大主导产业,新增高效农业3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5万亩,发展高效渔业10万亩、工厂化养殖10万平方米,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创新招商方式,加快政策推介型招商向产业营销型招商转变,举办“新丝绸之路”企业合作国际论坛,突出抓好67个投资3000万美元或5亿元以上的年度重大招商项目。

            各位代表,连云港发展已经迎来加速崛起的重要机遇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xxx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领导下,以克难奋进的勇气、创新创造的举措、团结拼搏的作风,满怀激情,开拓进取,为加快昂起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推进全面跨越、后发先至而努力奋斗!

2009年江苏13市GDP一览表

序号    地 区        08年       09年       增幅
01        苏 州        6701        7400        10.43%
02        无 锡        4419        5000        13.15%
03        南 京        3775        4170        10.46%
04        南 通        2510        2860        13.94%
05        常 州        2202        2500        13.53%
06        徐 州        2007        2220        10.61%
07        盐 城        1603        1923        19.96%
08        扬 州        1573        1805        14.75%
09        泰 州        1394        1650        18.36%
10        镇 江        1408        1580        12.22%
11        淮 安          915          1030        12.57%
12        连云港          750          935         24.67%
13        宿 迁         655          810         23.66%

2009年江苏省各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金额(亿元) 增长(%)
总 计 3228.78 18.20
苏 州
   745.18 11.40
南 京    434.51 12.40
无 锡
   415.91 13.80
常 州
   215.89 16.60
南 通
   198.99 24.70
徐 州
   164.34 30.60
泰 州
   135.91 36.90
扬 州
   128.08 22.20
盐 城
   126.83 40.50
镇 江
   101.57 18.60
淮 安 96.45 35.20
连云港 90.21 36.30
宿 迁
63.07 35.60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2010.1.19_山海之城连云港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