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深陷低迷流动性忧虑重创金属期货---全景- 江明德---在平凡中 ...
大宗商品深陷低迷 流动性忧虑重创金属期货---全景 [转贴 2010-01-30 17:18:43]   
本周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在流动性紧缩忧虑以及A股市场孱弱走势的双重压制下,进一步下挫。场内22个交易品种除两个钢材品种微幅上扬外,其余均告下挫。沪锌跌幅甚至超过两位数,投资者信心之不足可见一斑。

  金属期货:金融属性衰退钢材期货“特立独红”

  流动性收紧的忧虑继续重创对本轮反弹流动性依赖最强的金属期货,其金融属性逐渐衰退。本周国内三大金属期货品种全线重挫逾6%,沪锌更是急泄11%,创出近十四个月单周跌幅之最。

  沪铜本周跌6.38%,也是逾八个月来单周{zd0}跌幅。分析师认为,推动期铜上涨的乐观情绪已经逆转,风险投机资金纷纷离场,这加剧了市场下跌动能的产生。基本面因素逐渐重夺主导权,日益增加的库存压力对铜价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分析师指出,铜价在投机过热后,仍需要时间来吸收利空因素。

  沪铝本周跌6.19%,分析师指出,中国铝供应大幅增加,而需求成长却萎靡不振,意味着市场供应过剩的情况会较先前预期更严重。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数据,中国在2008年生产1310.5万吨铝。估计2009年全年数据会和2008年相当,而2010年铝产量预计增至约1500万吨。

  沪锌本周重挫11.74%,除了流动性紧缩的预期外,分析师直言,由于目前地方收储1年期陆续结束,有巨量抛售的压力预期,因此短期内难以找到锌价走高动因。

  国内库存方面,沪铜和沪铝库存均攀升。沪铜增加3902吨,重回10万吨上方。沪铝增加5481吨至33.39万吨。沪锌库存小幅下滑240吨,但对价格企稳没有任何帮助。

  两大钢材期货品种本周均收报红盘,在满眼绿色的期货市场中“特立独红”。分析师认为,建材下乡及淘汰落后产能超过预期支撑两大因素支撑钢材期货走强。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日前表示,“建材下乡”的效果会超过汽车和家电下乡。据其初步测算,“建材下乡”将直接拉动农村消费超过800亿元。

  此外,现货价格也开始回稳,部分城市螺纹钢价格止跌,另外有多家钢厂调高了螺纹钢出厂价格。

  工信部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09年全年粗钢产量56784万吨,同比增长13.5%,日均产量156万吨。钢材产量69244万吨,同比增长18.5%。钢铁企业亏损面进一步下降。

  黄金期货:连续第二周收低强势美元成{zd0}拦路虎

  本周黄金期货收低1.63%,连续第二周下跌。美元连续第二周反弹超过1%,并创出逾五个月来高位,成为打击金价走低的主要原因。

  美联储本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承诺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稳定,打消投资者对加息的疑虑,避险需求下滑,进而追捧美元资产,促使美元指数反弹。另外希腊债务危机影响持续,打击欧元兑美元大幅下挫,继续助推美元触及{zg}79.33点,进一步压制黄金。

  全球{zd0}黄金ETFSPDRGoldShares本周未有动作,黄金持有量一直保持1111.92吨。美利率政策明朗化也未能促其作出决定,显示机构投资者仍决定多看少动,静观其变。

  能源化工期货:沪燃油弱势震荡沪胶破位下跌

  近期由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而引发的商品调整仍在延续。受原油继续盘整的影响,沪燃油本周维持震荡,1005合约本周跌1.96%,收报4496元。分析人士认为,近日美元的不断走强令油价承压,沪燃油走势依然以弱势震荡为主,而现货报价继续在高位持稳,对期价有一定支撑作用。

  天胶方面,虽然基本面偏好,但受整体市场的拖累,沪胶1005本周下挫6.09%,再破23000关口。周四甚至一度逼近跌停,成交量和持仓量均小幅增加。而随着沪胶价格的逐步回落,现货市场也出现一定松动,贸易商出货心态明显增强。

  此外,郑PTA1005周跌幅3.34%,连塑料和连PVC本周也分别下挫5.14%和5.16%.

  农产品期货:本周全线飘绿白糖恐将延续弱势格局

  本周商品市场呈现整体弱势,农产品也不例外,全线飘绿。

  豆类方面,连豆1009周跌幅0.93%;连豆粕1005周跌幅2.86%。当前黑龙江地区大豆购销清淡,因压榨利润已进入亏损状态,因此油厂停机放假较多,而农民惜售心理也比较严重。

  油脂类品种方面,连棕榈1009本周下挫2.38%,再次跌破6700关口;连豆油、郑菜油周跌幅也分别为2.44%和2.18%.

  白糖方面,受美糖大幅下挫的影响,郑糖1009周四全线跌停,周跌幅3.69%,成交量和持仓量均有明显减少。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紧缩的预期逐渐增强,同时霜冻威胁却逐步减弱,在国际糖市低迷的情况下,预计郑糖还将维持弱势格局。
郑重声明:资讯 【大宗商品深陷低迷流动性忧虑重创金属期货---全景- 江明德---在平凡中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