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内合肥渣土车搅拌车运料车夺命14条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制动失灵”

 

合肥二环路渣土车撞上油罐车致2人受伤。 (资料图片)

  调查动机

  1月27日,《法制日报》视点版以《疯狂拉土车背后的畸形利益链条》为题,报道了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的陕西省西安市,拉土车在城区横冲直撞、屡酿车祸,被人们冠之以“生命收割机”的恶名。其背后的利益链条错综复杂,甚至与监管方有关。

  本报记者在安徽省合肥市调查发现,类似的情形同样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渣土车、搅拌车、运料车”被人们称为“夺命三车”,自2010年以来已夺走14条鲜活的生命……

  □特别调查

  本报记者 李光明

  1月21日下午6点左右,安徽省合肥市一名30多岁的女子骑着电动车从经开区汤口路与百丈路交口经过时,与一辆渣土车相撞死亡。

  这是该市{zx1}一起渣土车肇事死亡事故,这名女子是自1月10日以来在“三车”事故中死亡的第14人。

  在1月10日至13日短短的4天时间里,被称为“夺命三车”的渣土车、搅拌车、运料车夺走了11条鲜活的生命,引发合肥市民对“三车”的强烈声讨。

  合肥市由此开始启动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

  “三车”在合肥乃至全国其他城市马路上上演夺命悲剧,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伴生的怪现象。合肥当前正在掀起的整顿行动能否让人们见到曙光,人们正拭目以待。记者近日对“三车”肇事进行了一次深入探查。

  暴利驱动下的夺命链条

  说到“三车”肇事,几乎每一位城市市民都能在脑海中快速描摹出令人战栗的画面。

  1月13日晚,合肥市政务区南二环路与茗香路交口,一辆渣土车将一辆电动车卷入轮下,致使电动车上一女子头部被后轮碾轧,当场死亡,女子的面貌在车祸中毁损严重,已经无法辨识;电动车上的男子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民警从两名死者身上分别找到了一张身份证,初步认定,男子姓胡,女子姓姚,是一对夫妇。

  记者正巧路过现场,看到一辆牌照为苏AX6067的红色渣土车停在路口,前车轮下卡着一辆崭新的蓝色电动车,车子的碎片、伤者的衣物散落一地,惨景让人不忍目睹。

  通过遇难的男子口袋里的手机信息,警方与死者的侄子小胡取得了联系。第二天,小胡赶到殡仪馆认出了叔叔。据小胡说,死者有个小孩正在上学,学习十分优秀。

  在肇事司机的供述中,一条让人心惊的夺命链条清晰可见:狂赶工期的工头们背后鼓励怂恿———司机为实现利益{zd0}化“多拉快跑”———软弱无力的监管……链条的终端最终锁定的是一个个命丧轮下的冤魂。

  据合肥市交警支队统计,2009年,交警部门共处罚混凝土搅拌车交通违法行为19509起,记分14655分,罚款6169540元;处罚渣土车交通违法行为30751起,记分30080分,罚款9270900元。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占全年该市处罚总量的8.6%。

  1月13日这起事故连同前几日发生的事故造成10多人死亡,迅速激起了合肥市民的强烈声讨。

  “合肥的渣土车还要嚣张到何时?”一些市民纷纷致电各个渠道,发出质问。

  “整治渣土车不仅关乎城市形象塑造,更是关乎市民安全的大事,现在已到了不得不管的时候了。”合肥市人大代表林建清等再次联名建言,“只有下猛药,不讲情面,才能彻底整治染血的渣土车。”

  合肥市也立即行动决心整治,市民期盼的各项措施,如所属权责、实施时间、具体要求、问责机制等在整治方案中得以明确,此外还有由生产企业负责为车辆安装GPS系统,凡出现较大或多次出现事故的车辆所属企业及其法人代表立即清退出合肥建筑市场等xx措施。

  治理措施不能再成一纸空文

  从安装GPS设备,到对渣土车的运行路线、行驶速度、闯红灯、倾倒地点等信息全程监控,再到集中整治活动,方法手段不可谓不多,但面对连发的惨剧,人们有理由要问:这么多的措施方法用在狂奔的“三车”上,为什么仍然“制动失灵”呢?

  市民的担忧不是多余的。去年夏天,“三车”在合肥市屡屡肇事。8月,合肥多个部门出台措施,试图遏制住“三车”频频肇事的势头。当时,合肥市出台了治理“三车”的几项新措施,联动机制、黑名单、禁止通行、GPS锁定、上限处罚、渣土车密闭、信用挂钩都用上了。

  新措施规定,根据“三车”交通违法率和交通事故发生率,建立“三车”运营企业“黑名单”,将“三车”交通安全管理纳入该市安全生产管理。

  但随着血案不断出现,一些市民质疑这些挥出的“铁拳”是否都成了“一纸空文”?

  据了解,合肥市建委和合肥市所有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都签署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在责任书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起到的是督促、教育作用。但是,由于许多“三车”并不属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所有,有些还是临时雇来的,管理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打个比方,儿子犯罪了,老子只承担教育不力的责任,你不能把他老子关起来”。

  一位交警部门的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渣土车的管理涉及交通、运管、市容、劳动监察、交警等多个部门,但是因为各部门执法权限所限,如果不能真正联合执法,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根治渣土车违章的现象。

  行业管理松懈政府监管难

  从2009年6月26日至2009年10月22日,从事渣土运输的长丰县永盛运输有限公司的7辆渣土车先后发生交通事故,每一起事故中都有1人死亡。2009年年底,长丰永盛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被吊销。

  这是一份典型的渣土车的血色档案。该公司三分之一的挂靠车辆是“黑户”。据介绍,长丰永盛拥有的渣土车约300辆,但没有办理道路运输证的竟然超过100辆。而没有办理道路运输证的车辆,交通主管部门往往无法知晓它们的存在,“不出事,我们公司自己都不知道”。

  挂靠渣土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在管理上却非常松懈和混乱。业内人士说,这是渣土运输行业的一个缩影。很多从事渣土运输的公司车辆几乎全部都是挂户车辆,而这些车辆的挂户手续非常简单,只需要交纳一笔很低的挂户费即可。公司在对驾驶员的管理方面非常松懈,存在着“日常安全监管不力、从业人员安全学习教育不落实”等问题,很多管理措施也流于形式。

  日前,合肥市庐阳区交警大队、庐阳区城管执法大队等部门进行了一次联合夜查,在该市蒙城北路财源广场工地门口查获5辆违规渣土车。交警发现这5辆车都没有市区通行证,号牌污损、反光标识缺失。

  庐阳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董常文说,按照规定,大货车夜间进入市区必须办理市区通行证,但这5辆渣土车均没有xx。此外,这些渣土车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极易发生闯红灯、超速行驶、肇事逃逸等行为”。

  面对执法部门的指责,有司机不以为然地表示:“合肥哪有渣土车办理市内通行证的,交警去查,保证一抓一个准。”

  “闯红灯很正常,是为省油,遇红灯停了之后再次起步,非常费油。”一位陈姓渣土车司机坦陈,渣土车平均一晚上要拉十多趟,一趟赚个30多块钱,快跑多拉,自然就能多赚点钱。

  “合肥的渣土车不够用,外地车辆纷纷到合肥来赚钱,而且在合肥干比在别的地方赚钱。”一位渣土车老板说了大实话:任何一家渣土清运公司都不愿意出交通事故,但渣土车司机的工资以拉送的趟数计算,所以,速度越快,司机运送的渣土次数越多,也就拿钱越多。

  记者从合肥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近两年,合肥需要运送的渣土量逐年增加,仅以工程项目不多的老城区计算,2008年的渣土土方量为300万方,而2009年就增长到340万方,而工程项目较多的几个区渣土土方量增长速度则更快。

  “我不怕撞死人,我的车买了30多万元的商业险,撞死人赔偿是绰绰有余的。”一些渣土车车主甚至有这样的心理。

  “车子几乎都在超载。”在合肥政务区某建筑工地拉渣土的李师傅告诉记者,车子一般核定的载重量在13吨左右,但是施工方是按次计算支付报酬的,所以都会尽量多装,一般少的一车也会拉上20吨。他认为超载使车辆的制动性能下降,是事故诱因之一。还有就是渣土车等“三车”多为“转战”各地,路况陌生,一般都是在一个工地干完活立刻转战到别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常开夜班车的司机,路况不熟悉也是他们容易发生事故的原因。而这些因素正好与交警部门剖析“三车”难监管相同。合肥交警支队秩序科一位民警说,渣土车司机的薪酬按趟计算,而且一个土方项目经常是层层转包,到渣土车司机的时候利润已经非常微薄了,为了多挣钱,渣土车司机多采用“快跑多拉”的策略,造成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他还认为,目前合肥的工程项目基本划分为政府承建和商业项目。政府承建项目由于管理比较规范,交警部门也能及时掌握施工进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渣土车管理。但是,商业项目往往“全部采取商业操作”,工地的施工进度等情况,交警部门无法掌控,也就难以管理。

  谁替夺命渣土车“踩刹车”

  渣土车等“三车”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毒瘤”。据统计,2009年,合肥市区涉及“三车”重大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比2008年同期上升34.29%。

  “紧一阵、松一阵以及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的管理状况必须改变。”面对带血的车轮,全国人大代表钱念孙认为,只有将“三车”监管纳入问责,问责不走过场,才能强化监管,解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有合肥市民认为,合肥市2007年出台的行政问责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对涉及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不及时解决,或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的,属于“行政首长履行职责不力”的情形,应当问责。“将‘三车’夺命归之为‘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应当不为过,此时行政问责没有理由再‘空转’下去。”

  一些市民还通过各种渠道,纷纷呼吁对“三车”肇事用重典。有市民甚至建议对撞死人的“三车”司机终身禁驾;有的市民建议只要违规违章,逮住一律重罚,面对巨额罚单,车主一定会三思而后行;也有市民针对当前“三车”监管不力,建议引入第三方监管,监督管理部门,对慢作为、不作为坚决问责。

  “我认为根本问题还是要解决如何让监管真正发力的问题。”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从发认为,当前的房产开发如火如荼,城市化建设高歌猛进,巨大的市场为“三车”提供了最丰富的土壤,“有了利益的召唤,‘三车’奔涌于街头自成必然。‘三车’为什么超载、超速、视交规于不顾?无非是‘钱’字使然,根源在形成的利益链”。

  胡从发认为,依附“三车”的三个利益主体工程方、工头和司机,任务都是逐级分解,逐级压价,多少量、多少钱、多长时间运完,都会先行约定,而且奖惩分明,提前完工有奖,拖延不仅克扣,甚至可能分文全无。如此严苛的规定,就意味着身处利益链最下游的司机,他们每踩一脚刹车,自己的钱包都在不断空瘪,如果再考虑油价“打飞机”的频率,司机心存侥幸“勇往直前”自然难免。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车主看到遵章守法也有可观的收益,才会自觉在生命面前踩住刹车。

  “不可否认,有时政府对建设工期的限期令也助长了‘三车’的疯狂,造成监管不敢发力。”胡从发说,这就需要通过建立制度来控制刹车,甚至踩政绩的刹车。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带血的车轮,合肥再次向“三车”施以重拳。在连续发生血案后,合肥市紧急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明确今后所有生产企业须负责为车辆安装GPS系统,凡是出现较大或多次出现事故的车辆,所属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将被立即清退出合肥建筑市场。

  据悉,合肥市交警支队准备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一套处理措施,对与渣土运输有关的车辆、公司和工地实行“连坐”制度,提高“三车”违法成本,力求从源头xx“三车”治理的症结。



郑重声明:资讯 【1月内合肥渣土车搅拌车运料车夺命14条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制动失灵”】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