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xx3套(2010寒假)_辛悠然_新浪博客

加xx(一)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方望溪删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诗,人以为妄。余以为,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劳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20.简答题。

(1)“少陵”是指唐朝xx诗人      ,“八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      。(2分)

(2)文中“舍其田而耘人之田”喻指什么?(2分)

答: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写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比他人的出场,xx是为了显现她鲜明的个性、张扬的风格。

    B.《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全剧集中表现的周、鲁两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写照。

    C.《女神》被誉为自由体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在艺术上取得了{zy1}的成就,成为“五四”时期现实主义诗作的瑰丽奇峰。

    D.《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老葛朗台的形象已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之一。

    E.《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xx的四大悲剧之一,该剧突出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堪称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22.俗话说:“曹操倒霉遇蒋干。”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情节,概括蒋干中计的多方面原因。(5分)

答:                                 ▲                                  

 

23.为什么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翁桑提亚哥是一个“悲剧式英雄”?(5分)

答: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劳务输出大省紧急摸底民工回流

去年9月底,国家局河南调查总队在河南省10个劳务输出大县30个行政村,开展了农问题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河南省农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区域性特征。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需求影响,城市的房地产业普遍疲软,导致“从事第二产业特别是建筑业的农民务工者最多”。各大城市房地产市场萧条,项目工程相对减少,“当一项工程结束,又没有新的工程可以承接,外出农只有返乡”。省外从事建筑业的农占10%。另据调查,由于国内材料涨价、员工工资上涨,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退出或转移至东南亚其他国家,而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的行业,农培训暂时还未能跟上。此外,因为地区产业转移和部分加工制造企业倒闭,“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近距离打工返乡者比例次之”。从苏、浙、沪三地回乡的有32人,占21%;从广东省回乡的有24人,占16%。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永苏指出,劳务输出依然是未来一个时期河南农村用工的主基调。这也是众多农的强烈意愿。在9月底的专项调研中,75%的年内有再度外出打工的打算。旨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对返乡的农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1)导致农的直接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6分)

答:                                 ▲                                  

 

(2)结合材料,你认为解决农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9分)

答:                                 ▲                                 

加xx(二)

一、文言文阅读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此二者,兵之微权。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

19.用“/”给画线的文字断句。(标在语段中)(6分)

20.写出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词、赋篇名各一。(2分)

                                      ▲                                                                                                        

2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不超过30个字)(2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名xx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C.《女神》是“五四”时期影响{zd0}的一部诗集,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它在文学史上突出的贡献是:诗集大胆移植,探索自由诗体,开创了新文学诗坛浪漫主义的创作源头,唱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强音,开辟了新文学的途径。

D.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利娅深爱着哈姆雷特,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避而远之。而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使得脆弱的奥菲利娅精神失常,抑郁成疾而死。

E.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xx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仍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一个“硬汉子”。

23.简答题(10分)

(1)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宝钗和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5分)

                                      ▲                                                                                                         

(2)试简述《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主要情节。(5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15分)

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任何国家,包括中国的自身事务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自己的事,而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也使得中国的变化对世界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崛起时会重蹈西方殖民大国的覆辙,所以他们大谈“中国威胁论”,以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来推断他国的行为,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文化不一样。中国人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正是“和平的崛起”。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世界各国人民、各国的文化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世界不大了解“和合”思想是东方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这对世界来说,是一个损失。随着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得以凸显,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繁荣。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中国文化必须走出去。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只有进入对方文化而非征服对方文化,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才有可能。中国文化只有在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激荡中,保持个性并增强话语权,这样的文化才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不仅是自赏的,而且是共享的。

(摘自《人民论坛》08年第16期,有改动)

24.西方人大谈“中国威胁论”的原因是什么?(6分)

                                        ▲                                                                                                                                                                                               

25.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结合文意,说说崛起后的中国文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9分)

                                        ▲                                 

加xx(三)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限6处)。(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6分)

微之!夫 贵 耳 贱 目 荣 古 陋 今 人 之 大 情也 仆 不 能 远 征古 旧 如 近 岁 韦 苏 州 歌 行 才 丽 之 外 颇 近 兴 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人贵之。(白居易《与元九书》)

20.“韦苏州”和“元九(微之)”分别指唐朝的哪两位诗人?(2分)

  

2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家》中三个主要人物觉慧、觉民、觉新,其中觉慧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巴金着重刻画了觉慧这个形象,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

B.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暮春时节为落花而悲伤流泪。“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特点,花开花谢本是自然现象,但她却由此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令人同情。

C.《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象征的是一种“硬汉”精神,作者借此歌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并希望这种力量代代相传。

D.同样出自小说集《呐喊》,但《狂人日记》不像《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格,而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及精神意识倾向为主。

E.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通过典型环境塑造人物,运用细节描写、对比、讽刺与幽默、漫画式夸张等手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23.简答题(10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忠义”、“英勇”的故事各一个。(5分)

 

 

 

 

 

(2)《边城》所写的故事较简单,然而却极美。简析整部小说写出了哪些美。(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如果说双博馆是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那么科技馆堪称彰显现代文明的{zh0}载体。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古代文明更需要现代文明交融辉映。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扬州工业从建国时期的初兴,再经历30年改革开放,每一步惊喜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科技生命力。只有建设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才能激励广大青少年崇尚科技、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提高素质,建设科技馆是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的当务之急。事实上,城市经历多轮次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越来越呼唤大批像博物馆之类的公益设施出现,以满足群众对公益设施消费的需求。截至目前,扬州共规划建成了开放式文化博览场所110座,这些公益设施融合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品位,做到了让城市“古得经典”。 建设科技馆要放眼长远,理念尽可能超前,真正把城市特色做出来。不仅要让市民感觉有“看头”,更要让外地游客一览便识扬州、懂扬州。从城市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通过推进科技馆展品的“流动更新”,建设一个“与时变化”、“与众不同”的科技馆,才能让扬州的科技馆充满活力。只有让科技馆充分活起来、动起来,甚至把科技馆“搬”到社区、“搬”到农村、“搬”到学校,才能让它勾住广大青少年的心,让广大青少年经常来,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让他们觉得科技馆是能让梦想成真的地方。

24.从材料看,建设扬州科技馆有什么意义?(6分)

 

 

25.结合材料,请你为建设扬州科技馆提几点建议。(9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加xx3套(2010寒假)_辛悠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