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更名 争议纷纷(摘要)
对于这事儿,有人愤怒,有人遗憾,更有人上升到文化批判的高度。其实没必要,这事儿其实很幽默,大家快乐一下即可。
不得不佩服张家界方面的果断。卡梅隆通过3D和IMAX两种技术向全世界做了免费宣传,景区不顺杆爬上去就实在说不过去了。可人家《阿凡达》里的风景,灵感来自于哪里?真的是在中国?即便取景自中国,找的是黄山还是张家界?就在依旧喋喋不休争论之时,张家界已经直接改名了!当然,这种果断出手的原因,更多的恐怕是无奈。按照正常思维,把张家界、南天一柱做做营销,打出“《阿凡达》取景地”的旗号,已经足矣了,可没办法,谁让黄山在旁虎视眈眈呢?也只有“壮士断柱”了。
理解了张家界的无奈,被大家一致抨击的宋主任的发言就不用当回事儿了。历来,大凡做出什么举措,相关方面总要整点儿似是而非的说辞,所谓师出有名。您要真就“民族与世界”话题与宋主任做个探讨,估计也是耽误工夫,而且这话题太大,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至于崇洋媚外的批评,还真没什么道理,有本事你也拍一部场面恢弘吸引世界的大作,攀龙附凤者照样趋之若鹜——我们要搭的是顺风车,车的产地是哪儿并无所谓。
张家界先下手为强,黄山怎么办?也不是没有办法。一来,可以直接改名为“《阿凡达》潘多拉星球”,彻底走向世界。或者可以游说美国电影制片方,让老外确认黄山才是xx原型。实在不成,可以搞个网络票选,由影迷们评一下两个风景区谁最靠谱,让民意说了算。
不过,这三个办法也各有弊病。改名“潘多拉星球”实在过于搞笑,等于是一出闹剧续集了。而习惯了“跑部钱进”的我们,又缺少放得上台面的公关手段,恐怕老外也不好笼络。至于网络票选,就更做不得准了,在某网站关于“南天一柱”改名的调查中,反对改名者比例达到七成。可面对这一边倒的事实,宋主任却说“改名顺应心声”。这个姑且不提,就拿前段时间国家旅游局就设立“中国旅游日”向社会征集具体日期方案来说,全国各地都抱着本地历史文化名人不撒手,江苏和浙江都尊奉徐霞客,不过,为着是选择徐霞客出行日的3月30日或游记开篇日的5月19日,涉及自身利益的两省互不相让,网络xx数甚至已经达到42亿!这又是哪里来的民意呢?
景点更名又何妨? 1月25日上午,张家界景区内袁家界的xx景点乾坤柱正式更名为《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当地数名身着土家族服装的原住居民为名称标识牌举行了揭牌仪式。而张家界日报25日的报道更是大版面刊发了“借助《阿凡达》营销张家界”座谈会的发言(未经本人审阅——原版面编辑注)。其中,张家界旅游局副局长提到,要“以赵市长名义邀请卡梅隆和主要演员来张宣传(可以考虑包括国际机票在内的所有费用全额承担,同时还给一笔出场费)。亮点是卡通市长诚邀卡导考察张家界。”“把张家界涉及景点的标牌解说词进行修改。”袁家界管委会主任宋志光对媒体表示,乾坤柱更名{jd1}不是崇洋媚外,只是顺应了景区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因为“海内外亿万观众对‘哈利路亚山’原型地张家界心驰神往。” xxx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宋主任代表“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心声的时候,多半没有把主席的话儿记心间。土著居民到底有多少人看过《阿凡达》,有多少人明白“哈利路亚”到底是怎么回事?《阿凡达》上映至今不到一个月,广大游客中的一小部分顶多也就是刚看完,亿万观众酝酿情绪非得哭着喊着在祖国大好河山上找一“哈利路亚山”的愿望,怎么也没这么迫切吧?况且,“看了不哭不是人”的《孔子》已经根据市场规律终结了2D版《阿凡达》,要达到亿万的数量级,3D版的怎么也得再放它半年。照当前形势判断,吾国吾民去尼山背背子曾经曰过什么,似乎要比上“哈利路亚山”替宇宙强拆队和钉子户纠结来得靠谱。 不过私下里,我们也明白为什么会“被代表”。河南有了“曹操墓”,四川彭山也开始全县齐动员找刘备的坟,张家界美则美矣却没有什么显赫的名人撑腰,心下难免发虚。这种心理就像迟暮的资深美女忽然发现身边多了不少花枝招展的年轻小姑娘,分流走了相当数量的目光,能不着急吗?无古人可攀附,自然就得找当今之外援。几年前,汤姆·克鲁斯拍《碟中谍3》在西塘取景,后来这个古镇上随处可见一手写招牌,正经点的写着“碟中谍取景处”,不靠谱的几乎把“汤姆·克鲁斯吃/喝/拉/撒处”写了个遍。时光荏苒,不知道如今有无改观。但这种“{jd1}不是崇洋媚外”的精神显然被张家界完好继承和发扬了。也是,《阿凡达》是条粗腿,要抱不仅须趁早,更得干脆。比如,给卡梅隆及主演们报销所有费用。当然,这些在某些领导嘴里,必定也是“景区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北京晚报)
|
作者:时言平
一般来说,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票房,二是观众的口碑。
可是,一部电影的辉煌就仅仅止步于高票房和好口碑吗?也许《阿凡达》要说:NO!昨天,中国的张家口风景区将景点南天一柱更名为《阿凡达》场景中的“哈利路亚山”,可以说又是《阿凡达》创造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它在异国他乡制造了“后阿凡达经济”。
张家界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拥有中国文化根基的南天一柱更名为《阿凡达》场景中的哈利路亚山,真正目的昭然若揭:借《阿凡达》的东风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
尽管国人对此一片“数典忘祖”的骂声,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版的“哈利路亚山”说不定还真会成为海内外亿万“阿凡达迷”们“朝圣”的景点,而由此引发的“阿凡达旅游热”也将直接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2008 年奥运的火爆带来的“后奥运经济”对北京文化经济等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而《阿凡达》的火爆则在张家界产生了“后阿凡达”经济(“阿凡达经济”主要是票房),虽然笔者也认为张家界以牺牲本土文化的做法有些过于唐突,牺牲本土文化也有些冒险,但能够将国外制造出来的火爆电影引用到本土经济发展上来,却不失为一个妙招。
其实,发展“后电影经济”在国外已有先例,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就是一个极为经典的范例,但是它和此次“阿凡达经济”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其采用发源于原产地并向国外推销的模式,即这种“后经济”的发掘者在本土,而“后阿凡达经济”的发掘者却是在异国。
因此,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张家界的市场思维是没有错的,甚至堪称巧妙,错就错在他们将这种“后阿凡达经济”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上,挑战了国人敏感的神经也破坏了本土的文化。试想:如果张家界保留南天一柱原有称号,并有意宣传为“中国版的哈利路亚山”,并且在附近建造一个类似于迪斯尼乐园的“阿凡达主题公园”,岂非两全其美之策?非但不会招至骂名,甚至还可能成为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
张家界为何不直接更名为阿凡达市?
司马平帮
听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袁家界景区最近把区中一景――南天一柱更名为“哈里路亚”山,意指此处就是电影《阿凡达》里的哈里路亚悬浮山。
虽然张家界自认《阿凡达》的哈里路亚山来自于自己景区内的南天一柱,但我知道《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并不承认自己电影里的这座外星奇山来自于张家界,他只说过是黄山――或者黄山在美国人那里更有名,或者卡梅隆即使知道这座山的样子出自南天一柱,但并不想被人抓住把柄。
而且,哈里路亚山这所有奇特,多在于悬浮,这一点张家界的山做不到,地球上的山都做不到。
虽然《阿凡达》现在很有名,哈里路亚也未必就广被人知,一部电影能传播的品牌有限,大家都知道它是“阿凡达”,就没人会理会那座山叫什么,哈里路亚山之所有让人觉得名气大,还是卡梅隆把《阿凡达》拍得好。
而张家界的管理者们这次的做法却正相反,据当地(武陵源)一旅游局宣传干部在接受湖南在线记者采访时强调,虽然张家界是国内{yl}景点,但在国外并不知名,通过给景区中的南天一柱更名可以提高张家界在国外的名气――这道理听起来多么可笑,依此,不如直接把张家界更为“阿凡达”或“潘多拉”不是会更有名吗?
当地的管理者们,这回的聪明在于学会“利用民意”为南天一柱更为哈里路亚山做挡箭牌了,据当地一位宣传干事说:“因为原著居民、游客及一些导游建议乾坤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当地管委会便认可了这一举动”,所以,“这是一种民间自发的行为”。
查一下百度就知道,拥有南天一柱的张家界武陵源区,总人口47755人,在一个4万多人的地方,我不相信会有能够放映《阿凡达》的相当级别电影院,据我所知,中国的二级城市以下,公共电影院基本上消失得差不多了,想看到2D电影几乎都是不可能的,更莫说可以放3D版本《阿凡达》的豪华电影院了,难道武陵源区的47755名原住民都是看过《阿凡达》的盗版强烈要求将南天一柱改名的吗?
而且,若严格套原住民的概念,我相信这47755里,只有一少部分人合格,其他人仍然是外来者。
倘真如此――你们看了人家的盗版,本身就是对《阿凡达》的知识产权侵犯,你不装着没看过,还拿出来炫耀,你们武陵源区的原住民们也欺卡梅隆太甚了吧。所以,我断定,武陵源区的所谓原住民们可能根本就没谁看到过《阿凡达》,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哈里路亚山是怎么回事。
我看到当地官方网站上宣传此事的照片上真的有几个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人站在“更xx”前,没有人去问一问他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戴3D眼镜或不戴3D眼镜看过《阿凡达》的;何况,我相信即使真是看过《阿凡达》却不是3D版本,一定不会激动地想给当地风景改名。
《阿凡达》的故事,本身就是讲一群外来者为了在潘多拉星球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和潘多拉星球上的原住民发生矛盾,动了武,不过{zh1}是原住民赶走了外来者,而南天一柱改名的过程似乎也贯穿着这样的相似逻辑,武陵源区管委会这次是利用原住民的名义将南天一柱改名为哈里路亚山,他们不但利用了原住民的名义,而且还存在可能命令当地的原住民穿着民族服装站出来为他们的决定摆样子的嫌疑――至于这些原住民是不是真的能看到《阿凡达》肯定没人关心。
《阿凡达》里,原住民们{zh1}胜了,张家界武陵源区的原住民,却只是景区管理者的玩偶罢了。(凤凰网)
南天一柱“更名”“阿凡达哈利陆亚山”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