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天坛公园

   

0097

冬日的天坛公园 

/蓝天黄黄 

    今天天气很好,吃了早饭便跟男朋友一起向我们的目的地——天坛出发。由于早饭吃得晚,到了天坛已经十一点多了。从外面看,天坛就是一个由高墙围起来的大院,黑砖砌成的环形的墙,古老而又不失威严。

    一进天坛公园,就看到迎面走来很多人,三五成群,有说有笑,不是游客,而是闲暇锻炼的老年人,真羡慕他们,生在皇城根上,随时可以进这万人瞩目的名胜古迹来游玩。

    虽然已经中午,可人们依然玩得兴致勃勃。公园空地上,百年古树下,宫殿长廊里,随处可见唱歌、跳舞和下棋的人。这些人老年人居多,但也不乏一些中年人。这边唱京剧、下棋的,那边唱黄梅戏、跳印度舞的,远处还有合唱团在集体歌唱,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很多人,不知道有多少是歌友,但很多人都是路过的,被这几十年前的老歌曲换醒了脑中的红色记忆,便也加入进来一起歌唱。

    为了便于游览,我们买了联票,也就是所谓通票。天坛一共三个景点:祈年殿,回音壁和圆丘。

    祈年殿应该是古代皇帝登基前或新年时的祭祀的地方吧。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3层,高6米,每层都有雕花的汉白玉栏杆。台基与大殿是一个不可分的艺术整体。登上台阶,站在殿前仰望,大殿高高在上,矗立于云霄,在它面前,人是那么渺小。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往南望去,只见那条通往天坛和圆丘的笔直的甬道,往南伸去,是那么远,那么远(如果不是在观光游览,我想很少有人能走那么远的路)。一路上门廊重重,越远越小,极目无尽,有一种从天上下来的感觉。难怪一位法国的建筑专家在游览了天坛之后说:“摩天大厦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却没有祈年殿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我想这也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惊人之处,不仅是祈年殿,整个故宫建筑都是如此。

    经过长途跋涉,穿过那条不知道多长的宽阔的甬道,首先来到的是皇穹宇(天坛回音壁是它的外墙)。

    回音壁外,都是百年或是千年古柏。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似祈年殿的建筑——皇穹宇,而回音壁其实是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可现在,回音壁的内外均围起了距墙两尺左右的护栏。据公园管理人员说,护栏已经围了很久了,目的是为了保护墙体,但并不会影响到回音壁的效果。一般人认为离墙体越近听声音越清楚,所以常常趴在墙上,其实这是误会。回音壁回音的原理是圆形墙面连续反射声波,所以说话时要和墙有一定的距离。距墙两尺到一米并不会有大影响,而直接趴在墙上的效果反倒不好。可是我们喊了半天却没听到丝毫的回音,难道是我们喊的方式不对?

    参观完回音壁,出门再往南走就是圆丘了。

    圆丘实际上就是一个圆形的祭坛,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圆丘大概有三四层,四周都有台阶,登上高高的台阶,最上方是一个圆形平台,平台中央有一个圆圆的直径大概一米的石饼,到这上面的游客纷纷在“大饼上合影留念。当时觉得没什么意思,便没有拍照片,现在觉得有点后悔。

身后便是圆丘

圆丘红砖蓝瓦的外墙

圆丘下

圆丘{dy}层平台

登上圆丘(很遗憾没在中心的圆饼上留念)

    此次天坛之行到此也算是结束了,参观完重要景点,我们在天坛公园里转了转。园中到处是松柏,古老的,年轻的,高大的,矮小的,使这古典庄严的古建筑显得更加肃穆、静谧。离开都市的喧嚣,在这里走一遭,浮华躁动的心顿时静了下来,仿佛离了尘世,到了世外桃源享受天籁之音。

2010124

园中的松树可真不少!!!

身背雷锋式纪念背包的游客

已过中午,公园中锻炼游乐的人丝毫不减

0098

 

郑重声明:资讯 【冬日的天坛公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