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办公室——觉醒的年代- 合租写字楼- jiayi_1981 - 和讯博客
虚拟办公室——觉醒的年代 [原创 2010-01-26 11:43:40]   

注:下面所描述的各类情景在517office商务中心,已经是常见的了,当初代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517office商务中心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了,如果您也有所感悟,有所觉醒,那么就一起加入我们吧,一起到517office商务中心迎接未来的挑战吧!http://www.517office.com
 

  未来会逐渐消失的办公室,就是那些具有私人空间性质的办公室,同时某种既有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而消失。

  未来无论在法律上或实质上,全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的权益,都会根据比例获得公平的保障。

  个人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以换取更多的自由。

  消失的办公室

  无论在组织内或组织外,今天的工作已不同往昔。这迫使我们对工作与时间的整体概念进行思考:在何时工作?在何处工作?如何工作?以及为何工作?

  我曾在亚特兰大会晤一位记者。我们在她凌乱的书桌前交谈,这张书桌是在一间可容纳200人的大办公室中央,室内人声嘈杂,打字声、聊天声、电话声不绝于耳,而且烟雾弥漫。我没椅子坐,只好坐在她桌上。我说:“这不是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你不在家工作吗?起码可以有一部分时间在家工作吧?”她微笑中略带伤感地说:“我从来不曾如此。当然,我也可以在这里完成大部分工作。但如果我可以在家工作的话,不仅工作环境没有干扰、更安静,而且可以省掉通勤时间,这样我可以做得比现在好得多。假如我需要来办公室,随时可以来,至于工作联络只需通过电话即可。”我问:“那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他们不肯。”她指着坐在办公室尽头大玻璃窗后面的两位上司说,“他们喜欢我留在他们看得见的范围内。”

  总有{yt}这些人会了解,任何办公室都没必要设计成工厂的模样。亚特兰大这家新闻机构为了便于监视与教导员工而必须付出较大的代价,并不值得。我们虽然都需要有个工作地点,以便上班、开会、沟通、聚会等,但我们不再需要成天呆在那里。当然,如果你必须在那里服务顾客则另当别论,例如,商店售货员、教师、医生、餐厅服务员等等。这些人员其实本来就没有办公室,他们的工作地点就是服务顾客的场所。未来会逐渐消失的办公室,就是那些具有私人空间性质的办公室,同时某种既有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而消失。

  借鉴广告公司的做法,可以看出未来人们工作的大致模式。广告公司通常将人员分为几个“专家部门”与“任务组”。“专家部门”分别由专家、创意人才、规划人才或负责媒体安排的人员所组成。然后再从各个“部门”里把人员抽调到各个不同的任务组,根据某个特定客户或产品的要求进行工作。同一个人可以分别为几个不同的任务组工作,而各组的成员也会随着工作需求而改变。这是一种“流动式矩阵组织”。顾问公司的做法也是这样,此外还有医院的病房或手术小组。它们都有一个塞满了明确规定的“核心”,但也都留有一片创造与改善的空间。人员素质越高,空间可以越大。

  旧的管理词汇似乎已不再贴切。事实上,它在某些领域从来就不合适。例如,专业组织、医生、建筑师、律师、学术界几乎不用“经理”这个职称。并非因为他们自视甚高,不屑于用这种不够专业的职称,更重要的理由是,专业人士有必要如此,因为每一次任务都有稍许不同,所以必须建立某种弹性与独立性。同时,他于专业规则与培训上的种种要求,使得这么做有其可能性。也就是说,每一个专业人士都确信,自己的同僚在两个圆圈之间的空间所做的一切事,应该都是值得信赖的。当每个人都知道目的是什么,也知道标准在哪里的时候,就能发挥良好作用。

  走向多元工作的组合

  在总劳动人口当中,约有40%属于“组织外工作者”(其中多数是在不情愿下成为独立工作者的)。对他们而言,这种工作形态的转变是令人困惑的。尽管这种工作形态也许是未来的主流,但迄今为止没几个人愿意当开路先锋。不过,已有一些趋势与观念开始出现。当企业纷纷调整结构,把自己转化为“最小化组织”的形态时,它们同时将回归过去的做法:买“成果”而非买时间。这等于是不再以时间决定价格。目前,许多公司自雇法律专家,但未来的“最小化组织”将采取按个别法律事务支付服务费的方式。专业人士或专门技术人员一向是按项目收费。未来,每笔费用都会将时间因素考虑在内,但工作品质、声誉、可靠性也都将列入计价因素。作家约翰·拉斯金曾经控告艺术家雷克斯·惠斯勒,指责他绘制人像费时甚少,却收取超额费用。法官问惠斯勒到底花多少时间画这幅人像,他答道:“10分钟,再加上一辈子的经验累积。”消费者支付费用是根据产品的品质,而不是根据提供产品者所花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个人的做法和专业人士的做法一样,收取费用而非领取工资。他们发现自己逐渐走向“组合式工作”,这意味着放弃全职工作以换取独立。所谓“组合式工作”,是针对不同顾客的不同工作集合。“工作”如今的意义等于“顾客”。我的妻子是人像摄影师,她随时都有一大堆“工作”。帮我修房子的工人也是如此。在我的儿女完成学业前夕,我曾告诉他们,找工作时应抱持找顾客而非找老板的心态。在未来,对找寻工作者而言,打动老板的{zj0}条件是,在效力于某一固定组织之余,又有余力出售部分时间给其他公司或工作。

  看成果,不看时间

  我读过一个令人羡慕的故事。两个男人在伦敦某家夜总会巧遇并开始交谈,其中一人来自中东,他要寻找一项解决当地严重灌溉问题的方法。碰巧这位和他交谈的人认识一位女士,这位女士所经营的公司能解决这位中东人所遭遇的问题。这位幸运的仁兄于是获得了500万英镑的介绍费。他获得这份报酬,与他所花的时间多寡无关,而是因为他掌握了某种关键性的重要信息。价格制定是根据成果,而非时间。

  专业人士,即各种类型的“知识工作者”,显然有资格成为组合式工作者。制造或修理东西的人同样也是,包括传统的水管工、建筑工、木匠、电工,以及新兴的各类中间商如代理商、中介商、会议筹办者、房地产商等。目前有一些新兴的服务业,通常以一两个合伙人为核心,再加上一群特约兼职的后援,如厨师、司机、园丁、医疗人员、语言教师、儿童看护、宠物看护、房舍看护、清洁工等。此外,也有各种新式与旧式的技术工匠,如陶瓷工、织工、面包师傅、画家、作家、软件设计师、摄影师等。

  翻阅任何一个城市的电话簿,都可发现组合式工作世界的存在。这些人收费的依据是其成果,而非他们所花的时间。事实上,他们的工作时数与勤奋度都超过一般受雇者。然而他们却拥有较多的自由,可以自行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分割时间。所以现在要紧的是如何利用时间,而不是使用了多少时间。假如你能以这种方式利用时间,这便是一种自由的形式。凡是从事计时收费的人,惟有拉长工时才能赚更多的钱;然而,凡是根据成果收费的人,都是靠提升工作品质而非延长工时而致富。以往,对某些活动来说,这个道理便一向是真理。现在,这个道理更有可能适用于几乎每一件事。能干的园丁报价时,会以完成花园修剪工作的包工方式计资,而不会按工作时数计费。聪明的人都会选择接受包工制计价方式,因为在这种方式下,承包人有义务妥善利用自己的时间,而不需要我们来督促他善用时间。

  科技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事组合式工作。许多组织已逐渐承认这种可能性。它们甚至于将所谓“看成果不看时间”的原理加以延伸,使其应用于内部工作。它们对某些单位、群体、个人的看法,越来越像过去农夫或商人的方式,规定某月某日以前必须完成这件事;你可以以任何方式完成,但必须准时,且品质要合乎标准。这就是所谓“权力补贴”的实践。它所显示的意义则是:即使在组织内部,人们也可享有更多自行决定如何分割时间的权力。假如他们希望分割的份数少一些,而让每份大一些,也xx可以自由决定。

  时间银行

  随着这种做法日趋普遍,全职工作与兼职工作的主要差异将在于权利与名分,而不在于时间。我相信,未来无论在法律上或实质上,全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的权益,都会根据比例而获得公平的保障。因为兼职人员不再是工作场所编制外的“边缘人”,他们会要求获得更多公平合理的待遇。无论如何,凡是思想前瞻的公司,未来都会这么做,因为它们希望紧紧抓住越来越多的“外围人员”。假如这些兼职人员继续被冷落于“外围”,他们将缺少忠诚,而对公司构成危害。

  帕特里夏·休伊特称此原则为“时间银行”。我们逐月逐年所积存的“时间存款”,可以日后根据个人需要领取。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和现金等值的时间,逐周存入某一养老基金之内;根据现行法律,这么做将可享受免税优惠。当金额累积到足够数目时,可以将它提出,用以替代某一段时间的工资。

  挪威已拟订草案,打算准许人们反向而行,即以未来的收入换取现在的时间,就像xx一样。假如我想请假六个月回家照料家务,可以日后以薪水抵扣的方式偿还。我个人比较希望能设法用时间偿还时间,而不要牵涉到金钱的因素。但我承认,这么做有其实际困难。

  社交会所

  如前所述,各组织目前正将其办公室的一部分变成社交会所。未来所有的“外围人员”,随时可自由使用社交会所,且会有个人专属的活动式电脑办公桌,可以随时拉出、插上插头、输入资料,迅速接通各个系统,且立即有自己的电话分机号码。IBM以及若干较有电脑常识的公司已经开始这么做了。有一些小型电视制作公司由于办公空间有限,再加上大多数人员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工作,也已这么做了。

  在这些“社交会所”所举行的一切例行会议,都会安排在某几个特定的“开会日”,其他时间如要知悉每一个人的行踪或正在做些什么事,便需要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语音邮件进行联系。假如大多数行政主管都面临这种情况,则区分全职人员与兼职人员便不再有意义。员工领取薪酬,将根据公司所要求他做的工作内容与工作量而定,是一种“内部计价”。此后,他们必须比以往更费心支配自己的时间。他们可以xx地用,也可以节俭着用,但不管怎么用,薪酬都一样。我们必须按成果计价,而非按时间计价。未来,时间分割将更有弹性。

  虽然重新思考工作时间的问题,并无法xx现存的各种困难,但这么做可使困难变得可以加以管理。新的做法使个人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以换取更多的独立。如果要公平,组织对于它们按年或按月计酬的员工,不应有过度的期待,而对于按小时计酬的员工也不该太过苛刻。不过,要企业做到第二点,无疑需要有法律措施加以鼓励。虽然所有的实例显示,在一个讲求知识的行业中,只要给予员工发挥的机会,工资越高的人越可能创造出较高的附加价值,可是企业通常还是喜欢廉价劳动力。

联系人:钱小姐
手机:   18939803485
电话:  O21-51691640
E_mail: officehotline2@gmail.com
QQ群在线交流:1160881084
MSN群在线交流:guangdahuizhan2@hotmail.com
网站:http://www.517office.com
517office商务中心—上海徐汇光大会展中心
517office光大会展中心实景照片:http://www.517office.com/aboutgdhz.htm

郑重声明:资讯 【虚拟办公室——觉醒的年代- 合租写字楼- jiayi_1981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