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红茶的前生今世(2)_与茶共舞_百度空间

2004年, 一份提案敲开复兴之门

   进入新世纪,国内茶叶市场迅速升温,名茶林立,但“坦洋工夫”却依然沉寂。不过,在2004年,命运终于出现转机。
   这一年,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魏文生,受命前往福安参加茶农的扶贫工作。按当时的计划,扶贫的主要项目就是帮助茶农实现“红改绿”,即大规模砍掉红茶树改种绿茶。
  可到了福安,魏文生亲密接触“坦洋工夫”,聆听了它那段辉煌的历史后,却为“坦洋工夫”的沉寂倍感惋惜,甚至萌生了复兴“坦洋工夫”的想法。就在魏文生犹豫之时,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站了出来,他的一番话最终把魏文生送上了复兴红茶的道路。
  今年已经百岁高龄的张老,一直对红茶情有独钟。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以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国家提交了一份提案,力陈保留“闽红三大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与白琳工夫。他常这样说:“红茶占据了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80%以上。而福建作为中国红茶的故乡,却没有发展好红茶事业,真是愧对茶界先辈。”
  在张天福的鼓励下,2004年7月,魏文生在福安设立“坦洋工夫”红茶基地,之后,他又想尽各种办法推介红茶。先后开设了“元泰红茶”专柜,让过往的顾客免费饮红茶,成立了“福建红茶俱乐部”,举办了“元泰杯”世界红茶征文比赛以及红茶品茶会等活动。他的复兴行动引起了福安市政府对“坦洋工夫”的重新审视。
  关键时刻,福安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召开,一位老茶人向大会递交的一份名为《重振坦洋工夫茶品牌 再创福安茶叶辉煌》的提案,正式叩响了“坦洋工夫”的复兴之门。
  “年商品总值11.32亿元的茶叶产业竟没有一个xxxx,又谈何竞争力?”这位老茶人、现任福安市茶业协会会长陈成基,一席话道出了当时福安茶产业的软肋。的确,由于“坦洋工夫”品牌的缺位,使得福安茶业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替别人做嫁衣,所产茶叶主要作为原料茶卖给江浙地区,当地茶农茶商获利甚微。
  这份提案立即引起了大会的高度重视。此后,当地政府组织一批又一批省内外茶叶专家及经济专家对提案内容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果一致认为陈成基“重振‘坦洋工夫’”的提议具有远大意义和可行性,调研报告提交福安市委市政府,立即被采纳。
  2006年,福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时任福安市委书记陈家东为组长的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定下了“五个一”战略工程,即打造一个公共品牌———“坦洋工夫”;每年新植高香型茶树良种子1万亩;建设一个海峡大茶都;每年举办一届茶事活动;建设一个现代化厂房加工区。
  当正式文件发出,陈成基喜极而泣,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此后三年间,一个又一个关于“坦洋工夫”的喜讯接连传来,变化之大,更是乱花迷眼,叫人目不暇接。



郑重声明:资讯 【坦洋工夫红茶的前生今世(2)_与茶共舞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