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超市,做的并不是超市,而是对xx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把握。
在经济低迷的时候,要想节省开支,去超市购物是不二的选择,但近两年,在一线城市的闹市区,一个又一个“xx超市”开张营业。让我们看看时下备受关注的几家“xx超市”,上海的城市超市(CITYSHOP)、北京华联的BHG、和记黄埔百佳超市旗下的TASTE、屈臣氏的GREAT、华润万家的OLé、武汉中百的生活剧场、远东百货国际生鲜超市、伊势丹、武商量贩超级时尚生活馆等。尤其是在北京和广州,似乎“xx超市”成了xx商圈内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
在这些“xx超市”里,陈列着比比皆是的进口商品,摆放着你平常买不到的珍奇水果,货架不高不低、开阔通畅,店面装修典雅、时尚,导购员看上去都像西点面包房的服务员,购物过程{jd1}让人心旷神怡,但价格标签也是毫不含糊地“xx”。为什么被称作xx超市?卖什么商品?提供什么服务?如何培育和占领市场?当然,答案不仅仅是“xx和高价”。
一、本质上并不是超市
从字面上讲,“xx超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开在xx住宅社区附近的大型综合超市,周围两公里以内的居民多数为高收入人群,消费档次比较高;与此同时,超市的物业租金以及运营成本也高。在高消费、高物业成本的背景下,超市的产品档次高、定价也高。例如,上海的古北家乐福,东临虹桥开发区,西临长宁别墅区,超市对街的古北小区是台商聚集的地方,因此属于典型的“开在xx社区的超市”。超市内的商品和其他超市没有太大的不同,依然货品齐全、琳琅满目,只是多了一些xx商品,同时普通商品的价格稍高而已。商场的陈列布局、装饰风格、服务方式,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
另一类是开在xx商务中心或商圈的“xx超市”,这类超市的面积一般不大,小则1000平方米,大则3000平方米左右。这类超市主要以生鲜、食品为主,甚至达到90%的比例,尤其是进口食品是其一大特色,能够达到30%以上,同时也销售一些xx的日用消费品。这类超市属于典型的“开在xx商圈的超市”。它所瞄准的并不仅是周边的居民,主要是来此购物逛街的xx人群,因此往往选址在购物中心或百货大楼的内部或附近。例如,华润万家的OLé已经进驻北京国贸、双子座、金融街,最近开张的武汉中百生活剧场,已经在汉口航空路的xxx百货中心、汉阳钟家村的铜锣湾购物广场开办了两家面积近千平方米的“xx超市”。
而目前业界所广为关注的“xx超市”,多是第二类,即开在xx商圈的xx生鲜、食品超市。这类超市面积小,以xx食品为主打商品,兼售少量的日用消费品,高价格、xx装修、优质服务。事实上,我们很难称之为超市,因为它已经不再具有Super-Market的特征了。
二、无法沿用超市业态思维
关于这一点,这还得从零售业的演变历史说起。
二十年前,在居民家庭日用消费领域,我们的城市零售业态还是以百货大楼、副食品商店、菜市场为主。后来,超市出现了,在那里几乎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一种日用品,而且是全新的自选模式,xx可以和过去的大市场相提并论,其明码标价的定价特征,让消费者着实轻松了许多。再后来,出现了更加细分的专业商场或商店,例如,服装百货大楼,家具、建材、卫浴产品商场,电子电器商场,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窗帘、布艺、床上用品商场,化妆护肤品商店。进入二十一世纪,超级购物中心出现了,地下二层是超市,地下一层是电器商场,地上一层是黄金首饰和化妆品店,二层至五层是服装,六层是餐馆,七层是电影院、书店和游戏厅等,甚至还有药店、外语培训中心。
对照一下 “xx超市”,首先,从其商品种类上看,仅仅局限于生鲜、食品、少量的日用消费品,其80%以上的生鲜食品比重,远远超过了普通超市35%左右的比重,品种数量也相应地大大减少。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可能到此一站式购齐日常居家消费品,而“一站式购齐”是超市的基本特征。其次,“xx超市”销售的仅仅是生鲜食品和少量日用品,每天都需要,每周都要买。这不像耐用消费品,买一次用一年甚至多年。因此,除非是富裕阶层,城市的“白骨精”们不可能每次购物都在“xx超市”,他们去“xx超市”购物只是为了一个“体验或尝试”,绝不可能把这里作为经常性大量购物的地方。而这一点,和超市的消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超市需要的是“每日都消费、每周都采购、每次都买齐”的常客,目的在于满足一个家庭的日常居家全部所需。另外,由于超市主要提供日用消费品,因此其辐射半径有限,一般是两到三公里以内的居民为主要消费者。因此,传统超市选址都比邻人口密集的居民住宅社区,而当前开在购物中心和商业街的“xx超市”,显然不支持这种居家购物方式。
由此可见,从商品的供应、顾客的需求、购物的方式来看,都不能简单地把“xx超市”定义为典型的超市,或者从根本上说,“xx超市”已经不是超市。就像身边的便利店一样,当初也是从超市业态演变而来,但已经不是超市的概念了。这一点区别非常关键,如果“xx超市”还沿用超市的业态思维和经营思路来发展、采用超市的营销模式来推广,必将走向失败。本质上,“xx超市”是一种以xx生鲜和食品为主打商品的自选式专业商场。
从城市零售业的未来看,大件耐用品将沿着“先专业、后两端”的方向发展,而快速消费品和小件耐用品将沿着“低端全、xx专”的方向发展。家具建材商场、服饰百货大楼、电子电器商场成为了耐用商品的主流零售渠道;之后,这类专业商场也有了高、中、低端不同的定位。同时,定位中xx的专业化妆护肤及洗浴用品自选商店(如屈臣氏)、专业的居家小型耐用品店(如特力屋)在一线城市已经很普遍了。现在,主打生鲜和食品的“xx超市”,也应当是一种定位中xx的专业自选商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商品一应俱全的超市。
值得一提的是,屈臣氏所售的虽然是快速消费品,但是消费者一次采购之后不必每周、更不必每日来购买;特力屋所售是耐用品,消费者更不需要每周重复购买。而生鲜食品就不一样了,基本上属于当周购买当周消费的产品,甚至对于营养观念较强的xx消费者来说,生鲜产品的消费理念是“当日购买当日消费”。在这一点上,对“xx超市”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
既不是传统意义的超市,又与xx的专业化商场有所不同,xx超市该如何发展?我们从定位、选址、商品、服务四个方面,对“xx超市”的营销模式做一些探讨。
三、构建“非超市化”营销模式
3.1.需求定位
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态,任何营销行为都要基于准确的商业定位,如果定位不准,一切都将是错误。首先,xx超市并不等于高价超市,也不等同于购物环境高雅,更不等同于服务体贴周到。对于同样的产品,仅仅由于坐落于商圈中心、装修豪华、服务人员着装优雅,就让消费者掏出更多的钞票,即使是富裕阶层,恐怕一次、两次可以,每天每周都这样也不现实。
因此,xx超市的定位,本质上应当是售卖高品质的商品,或者“物以稀为贵”的商品,这种商品在普通超市难以买到,至少可选的同类商品在普通超市非常少。这样一来,由于普通超市不能满足这种购物需求,消费者才愿意到xx超市来购物。商品供应符合顾客需求才是其中的关键,而不是其他“重要但非本质”的商品之外的东西。
另外,“特色”也是一种可选的定位。这一点,可以从一家名为乐活城的有机食品超市略见一二。乐活城目前已在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开设了22家门店,主要销售有机蔬菜、水果、杂粮系列食品,倡导有机、健康的生活理念。虽然其中也不乏平价的商品,但是大部分商品价格偏高,超出了一般消费者日常购买的能力和意愿,也可以称为一种专业化的xx食品商场,符合现代富裕阶层的健康消费理念,xx可以称之为“xx超市”。其中的奥妙,并不在于所谓进口食品、购物环境豪华、星级服务,而是更符合理性消费取向的有机和健康理念。
3.2.门店选址
对于门店式零售企业来说,业界有个形象的说法道出了选址的重要性:“只要选址正确你就成功了百分之七十”。“xx超市”的选址,应当考虑到顾客和商品的定位。
对于xx超市来说,其目标顾客是具备高消费能力和意愿的人群,这些人群最集中的地方是xx住宅社区和xx商务区。而其作为主要定位的生鲜和食品是居家消费商品,从这一产品特性来看,xx住宅区是更佳的选择。如果一个城市有一处或多处足够大的xx住宅社区,这里必将是理想的选址,例如,上海的浦东联洋社区、长宁古北xx住宅区,都是外国人和高收入群体的居住聚集区。
然而,目前众多xx超市也选择了xx商圈,应该说是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xx商圈汇集了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高消费购物者,理论上说,他们也是xx超市的目标群体。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商圈自身的人气,坐拥现成的潜在消费者,实现“顺便购物”的便利。这正是众多xx超市之所以选址在xx商圈或购物中心内的原因,屈臣氏、特力屋,也是基于这一考虑,才在城市的主要购物中心开设门店。
而另一方面,对于生鲜食品的零售,可就不一样了。xx消费者不仅喜欢xx食品,更喜欢有营养、新鲜的食品,他们决不会周日买来放入冷藏柜、等到周五才吃掉。因此,当天或隔天购买是这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同时,这些xx消费家庭中,购买生鲜食品的一般不会是忙于工作的男主人或女主人,而是赋闲在家的父母、全职太太、或者保姆,他们每天或每两天一次驱车赶到5到10公里以外的购物中心,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因此,与xx住宅社区相比,选址在xx商圈,对xx超市的生鲜食品销售并不利。
3.3.商品陈列
xx超市的商品陈列,和传统超市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首先,传统的商品陈列是按照商品类别来划分的,这符合消费者的一惯思维,有利于他们快速找到想要采购的商品。其次,目前一种较新的商品陈列理念也比较适用,按照消费者的食用方式来陈列商品。例如,可以尝试把牛肉、洋葱以及相关的调料陈列在一起。这种陈列理念存在三大挑战:一是同一种商品如果适用于多种烹饪食品,就需要多处陈列;二是不同食物的储存条件有着截然的区别,根本无法xx放在一起陈列;三是消费者很可能没想好做成什么菜,或者根本不想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传统的产品分类更容易被找到。因此,这种按照食用方式来陈列的主张,只能作为传统陈列方式的补充,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
另一种陈列方式也可以借鉴,即按照商品的体验特征来陈列。例如,消费者可能想购买一些来自澳洲的商品,或是想购买一些有机食品,也可能想购买一些外出野餐的食品等。xx消费者购买食品,不仅仅是要吃的饱、吃得好,而且还有独特的体验需求,在传统超市的消费者中,这种需求并不明显。如果xx超市抓住消费者的这一独特需求,在商品陈列上费些功夫,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引导消费需求,当然,这种陈列方式也是一种补充。
事实上,目前的xx超市这一细分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因此对消费者的引导就变得异常重要。当消费者进入商场之后,商品的陈列就成为了最有力的引导力量,也是顾客{zh1}决策的关键因素。毕竟,面对xx消费者,太多的POP宣传单恐怕不合时宜。
3.4.营销策略
xx超市的营销,不能像传统超市那样到处派发纸质宣传单,也不能在商场内到处悬挂黄色的降价促销卡,更不能让厂家的促销小姐手捧试吃托盘、腰挂小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叫卖。xx消费者不是价格敏感型的顾客,而是品质和体验敏感型的顾客,品质的宣传不需要超市自己的说教,这些消费者自有判断力。而对于体验的引导,则大有文章可做。
因此,在消费观念和体验上引导消费者,尤其是间接的引导,将是xxx的营销策略。比如,屈臣氏在店内陈列信息快递《护肤易》等各种个人护理资料手册,免费提供各种皮肤护理咨询;药品柜台的“健康知己”资料展架提供各种保健营养分配和疾病预防xx方法;运动服装品牌零售商迪卡侬,在门店经常举办各种儿童体育活动,以此引导消费,在迪卡侬的墙体广告牌上,你经常看到穿着登山服的登山者、穿着沙滩服的冲浪者,但是看不到任何一个品牌的名字甚至是Logo,因为这种无品牌的画面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运动体验,而不是广告,而这种体验自然引导了消费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xx超市会做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广告宣传,这种宣传的成本,是不言而喻的。另外,xx产品和服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如果你把它宣传成一个家喻户晓、整天回响在耳边的品牌,它的xx形象也就毁了。
四、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xx超市,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xx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要满足消费者的什么本质需求?
顾客的采购行为方式是什么?我们的选址是否为其创造了便利?
顾客如何穿行于货架选购商品?我们的商品陈列符合他们的购物体验吗?
xx消费还须培育和引导,如何做到潜移默化而非强势推广?
总之,xx超市不是高价超市,而是满足优质生活需求的专业商场。选址在顾客家人购物方便之处、提供高品质健康食品、按照顾客的购物方式来陈列,并引导顾客的消费观念和体验,这些都是xx超市成功的关键,也是零售企业营销模式中必需考虑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