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品牌战略让“蓝色生产力”红透市场——来自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报告 ...

 一所省属职业中专能打造成一个颇有知名度的品牌学校,其中倾注着全体教职工的心血,也凝结着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爱。这些年来,省教育厅、省农委及辽阳市政府给予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支持和关心是多方面的,既有硬件建设上的投入,也有软件环境上的关爱与呵护,称得上是鼎言、鼎情、鼎力。实践已经证明,打造一个品牌学校如同企业培养一个名优产品一样,缺少哪方面的要素都是不容易成功的。 
    尽管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上先行一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实现教育科学发展这篇大文章还有许多题目需要xx,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内容还有许多方面亟待更新。只要各方面群策群力,重教、谋教、兴教,人们有理由相信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乃至我省职业类教育事业在“十一五”期间会步上一个更新、更高、更好的发展平台。
    绿树成荫,花草簇锦。高耸明亮的教学楼与机声轰鸣的实验楼烘托着几多{zy1}、几多辉煌。
    这里,有一群人善于刷新历史:国家教育部认定的 “{gjj}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辽宁省教育厅评定的 “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与应用省级示范专业”等等,这些成就或佳绩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却孕育着现实。
    这里,有一群人勇于创造纪录:“全国{zj0}就业率职业学校”、“{gjj}小规模数控实训基地”、“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等,这些殊荣或桂冠虽然已属于昨天但却预示着明天。
    这里,有一群人敢于挑战自我:“企业信得过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学校管理示范单位”、“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等,这些牌匾或奖杯虽然已成为过去但却昭示着未来。
    还有连续多年“98%以上的就业率”、还有享誉全国的 “数控紧缺人才培训基地”、还有{gjj}刊物上数百篇有份量的学术论文、还有许许多多的出人意料,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可思议。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证明、正在证明或还将证明发生在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变迁{jd1}不是偶然的。
    将一所默默无闻的普通学校打造成一所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将一个不知名的职业中专培育成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从中不难看出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决策层的管理经营意识和开拓创新理念是与时俱进的。
    “培养我国急需的蓝领技术人才,让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锻造的 ‘蓝色生产力’红透市场”。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骆玉岐如是说。
思路决定出路大思维催生大市场
    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古城辽阳,是一所具有五十余年建校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gjj}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但曾经的“风光秀丽”在20世纪之末和21世纪之初在教育产业化潮流的冲刷下并没有多少“风光”,相反却因为近半个世纪的封闭办学对教育市场化的阳光适应不了。最冷清的时候招生数量竟完不成计划的1/3,与省内大多中等专业学校一样出现了“门庭冷落车马稀”的窘境。“唯大学论”的社会需求及独生子女家长的片面追求,迫使众多考生竞先拥挤在一条“大学的独木桥”上。在这种背景下,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也很难独善其身。
    尴尬与难堪,让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领导班子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沿袭传统的办学思路已经没有出路,创造新的办学模式又谈何容易。
    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面临着{swql}的抉择!
    “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何去何从的大讨论”让全校教职员工思维和视野从封闭走向开放。
    “课程教材内容老化单一,新专业和新技能知识滞后”,这是教与学之间的严重脱节。
    “理论教学远多于实习实验,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这是毕业生素质不高的症结所在。
    “恪守传统模式,坐门招生”,这是导致生源不足的致命缺陷。
    “实习实验场所匮乏,硬件设施不足”,这是教育发展基础的先天不良。
    “办学机制与市场缺口不能对接,办学方向与劳动供求关系不能同步”,这是{zd0}的弊端。
    当所有的问题都被赤裸裸地摆在桌面上的时候,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决策层们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改革才能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痛定思痛之后的抉择是明智的。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和省劳动厅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相关政策,这所学校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遵循“有进、有退”的原则,将市场紧缺的专业人才培训纳入重要的教学内容,新增了汽车维修、电子工程、模具、数控等热门专业;也将一些萎缩、市场缺口不大的专业进行了淘汰。调整专业比例,按照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使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在同等专业学校竞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多年来,这所学校一直强化数控、电子、汽车专业的投入力度,不论在师资配备和实习设备上,还是在教学基础布局上,将这几个专业作为教学的骨干或特色学科。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这所学校的数控专业在省内外同等规模的学校中已经xxxx,其基础性建设在全国处于{lx1}地位。 2007年,设在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 “{gjj}小规模数控实训基地”圆满完成了设备调试、安装、验收等工作,于当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这个基地的落成改善了数控、机加等相关专业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目前,这所学校已经拥有先进的数控车床15台、数控铣床5台、加工中心2台、数控线切割机床3台、电火花成型机1台、刀具预调仪1台;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内有普通车床23台、铣床1台、刨床1台、插床1台、带式锯床1台。充足的设备能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实训操作环境管理模拟工厂,让学生加工真实的典型零件,使他们能熟练掌握机床操作技能,使大部分学生能达到中级工操作水平,让他们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及早适应就业的工作环境。
    有耕耘就有收获。如今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数控专业人才已经遍布大江南北,数控专业毕业生{bfb}的就业率赢得了众多学子、家长及用人单位的赞誉。多年来,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这所学校也是屡获殊荣。在2008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秀,获得一等奖4名,二等奖3名,其中数控专业的金德伟同学被选拔到辽宁省代表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在参加“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中职组数控铣工项目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由于苦心经营,数控专业已经成为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响当当的品牌。这个品牌的美誉度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和辽沈、大连等地很有口碑。许多用人单位都是提前一年与校方签订劳动用工协议,从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锤炼出来的“蓝色的生产力”以力挺千钧之势已经或正在红透全国的技工市场。
    思路决定出路,大思维催生大市场。
    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在面向市场化办学的实践中赢得了品牌效应,也赢得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环境决定处境多投入带来多产出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处境。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改造,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毕业生在技工市场上的处境可以用“闲庭信步”、“独领风骚”来形容。招生,连续3年生源逾千;就业,累计5000多名毕业生都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毕业生职业无忧、处境无忧、前程无忧,这首先要归功于学校在育人育才上的大手笔、大动作。
    为了改善教学环境,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通过创收、争取国家及省专项资金等途径,筹措资金累计近2000万元,新建了8000多平方米的实验楼和实训楼,6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等建筑群。同时,还投资800万元用于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投资380万元修建了标准的400米运动场和环行路,投入70万元用于教师进修培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基地的改造和改建上,这两年来更是不遗余力。2007年和2008年这所学校分别投入600万元、480万元对教学环境的硬件予以改造、改建。业内人士评估,这所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我省同等规模学校中处于领跑、{lx1}、领导的位置,“甚至50年都不落后”。
    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为什么在环境改造、改善上如此地大投入呢?校长兼党委书记骆玉岐告诉笔者,环境决定处境,培养国内{yl}的蓝领技工队伍,没有{yl}的设备设施是不可能的。他举例说,一个好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不配备好的电脑是不会出成果的。骆玉岐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资源,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以实用为目标,增加动手操作方面的内容;同时,坚持理论基础课与技能操作课按4:6或者更大的比例来安排,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了解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所学校的投入大部分都倾力在职业技能训练上。
    目前,这所学校有各种实验、实训室36个,设备资源丰富,性能先进,xx能够满足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供用电、钳工、焊接技术、模具、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的教学实验实习要求。
    多年来,这所学校把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作为培养方向,把“2+1”作为主要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既考虑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打造装备制造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又兼顾了学校自身传统专业优势,把机械加工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确立为拳头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辽宁省中职示范专业,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品牌。
    汽车专业相配套的实训室有汽车电器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变速器实训室、底盘实训室、板金美容实训室和整车实训室。这些实验室为汽运专业的学生提供{zx1}型号汽车的基本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能达到汽车维修工人的基本水平。
    电工、电子类实训室配有电子实验台及配套设备24套;电工实验台及相关设备24套,共48个工位;有家电维修实训室和各种家电及其检修设备40余套,使学生能达到诊断并排除掉常用电器故障的水平。
    工控实训室内设有24个配电柜,xx按照标准规格配置,使实训xx与实际操作相同,能切实提高实践操作水平,使学生达到初级电工水平,为将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钳工实训室配有48个工作台位及48套钳工工具,能够达到钳工工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为专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焊接实训场地配有焊接工位12个及12台zx315电焊机,基本上达到焊接工厂的设备水平,使学生通过实习能够学会基本、实用的焊接技术。
    PLC实训室配备了西门子 S7—200PLC、欧姆龙PLC各21套;单片机实训室内配有MCS—51单片机实验系统21套;配合相关教学使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动手操作,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对常用电器控制能进行编程操作。
    还有其它,还有许多。如在师资方面,这所学校以各专业科骨干教师为主,外聘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开展实践课教学和指导;同时还实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合作,与周边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既解决了学生生产实习问题,又为学生的就业铺平了道路。
    这些投入主要用于学生的实习、实验的技能训练,而在助学金、减免学费上的投入也是很慷慨的。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国家助学金的相关政策,这所学校确定了1432名学生为助学金发放对象,其中超额的118名学生的助学金已由学校垫付,并将助学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此外,学校从2005年起,在辽宁东部山区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学校对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免费入学政策,共有180名贫困家庭的学生受益。学校还对所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减免500元学费,xx一项学校每年要多投入50余万元。同时,学校食堂还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安置了部分贫困生,使他们不必为伙食费犯愁。
    这一切都昭示着学校决策层的苦心、爱心!
    有了这么好的土壤,播下的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结果的;有了这么好的平台,从这里起步的蓝领阶层一定会成型、成才、成功的。
    “坚持以培养生产{dy}线中高级蓝领技术工人为目标,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于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管理者来说都不会改变这种初衷的。
    因为,多投入才能带来多产出。
细节决定成败新模式带来新变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人才的成长自然离不开方方面面的营养。除了职业技能素质的打造之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也是确保人才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多年来,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始终将素质教育作为办学育人的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既注重人的技能又注重人的品行,既把握学生的就业去向又把握学生的人生走向,用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调控着学校的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使学校的校风校貌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过去,草坪上的一张废纸,可能无关痛痒;如今一纸通告会让你记住耻辱。
    过去,寝室里发现一个烟头,可能谁也不会在意;如今一纸罚单会让你汗颜。
    过去,会场上一声手机铃响可能是存属无意;如今一纸戒令会让你小心翼翼。
    还有不少类似的小事,如叠放被褥、就餐排队、衣着发型等约束,将这些小事纳入学校管理并非是小题大做,而是在新形势下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探索职教规律、转变管理模式的一种尝试。有人称这种尝试是xx的“封闭式管理”,对此校方的态度很明朗: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即使是再封闭一些也是很值得的。
    据了解,2006年以来,这所学校重新修订了《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学生日常考核细则》、《学生违纪处理细则》、《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在这些细则或章程里,几乎囊括了生活、学习、休息所有的细节性问题。防微杜渐,止于毫厘,用章程制度扼制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不良隐患。
    在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你无时无处不在体验着一种军事化管理的氛围:寝室里被褥叠得有棱有角,教室里桌椅擦得溜明锃亮,晚八点前关闭校门谁也别想“越雷池半步”等等,种种迹象都在渗透着种种的紧张、种种的严肃、种种的一丝不苟,可谓是“今非昔比”。曾经的打架斗殴、曾经的酗酒滋事、曾经的脏乱差、曾经的不守方圆,如今已经被封闭式的管理所“封闭”了。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守规矩已蔚然成风。
    学校还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从细微之处去正面感染学生崇尚真善美的情操。如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人士为学生作报告,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开展演讲、征文、队列、汇操大赛和“两优一先”评比活动,并创办了一份颇具特色的《机电校报》。这份《机电校报》在思想政治教育、对外宣传、打造文化品牌,树立学校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还积极发挥橱窗、广播站、校园网等媒体的宣传作用。此外,学校还在省级、市级报刊及电视台上都开辟了宣传专栏,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这些点点滴滴的工作,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重塑了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形象品牌。几年来,这所学校先后被辽宁省委、省政府和辽阳市委、市政府授予“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学校”、“辽宁省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辽阳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与封闭式管理相对应的却是开放式办学模式。
    为了造就{yl}学生队伍、师资队伍,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从2006年起就逐步将校门的“宽度”放开。实行“学分制”是这所学校率先推出的激励机制,只要你考核的分数到位了,你便可以提前毕业、提前就业。此举xx与国外的开放式教育接轨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多证制”在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也是最早铺开的。为了鼓励学生 “一专多能”和“多专多能”,学校开辟各种渠道支持学生在校“博学广览”。这所学校的学生不仅可获得省教育厅颁发xxx书、省人事厅颁发派遣证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考核,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
    延长教育链,也是这所学校开放式办学的一个模式。在学历教育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又开办了成人大专、脱产、函授和短班培训教育。近三年函授学员的招生数额每年都在150人以上。
    推出“双师制”,为开放式办学注进新的内容。如何让从教者既是讲师又是技师?这所学校对专业教师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一是新大学毕业生{dy}年到基地锻炼,不允许讲课;二是每年有计划安排若干名教师到企业锻炼实习1—2个月,已先后派出50多人次专业教师到相关科研和生产单位进修实习;三是专业教师要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制度,为专业和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双师+名师”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校方介绍说,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80%以上。
    开放式办学还表现在实施 “阳光工程”上。去年省农委给该校下达“阳光工程”培训指标是600人。而这所学校实际完成培训并安置农民工711人,超额完成任务。学校还成功举办了两期“全省农民工管理软件培训班”,来自14个市的165名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这种教学模式外延的扩大对于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学校的美誉度都是很有益的。
    凡此种种,给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都带来了xxxx的变化。这些年来,从这所学校走出的毕业生几乎个顶个地成了企业的栋梁之材,一些蓝领技工的月薪都在四、五千元,有的甚至超过万元。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学校的招生数量年年增加,实现了招生规模上的巨大突破,招生人数从最少时的百余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近千人,增长了十倍。
    从办学思路的转变到办学环境的改善再到办学模式的突破,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可以说是“沧海桑田”,一跃跻身于全国重点中专行列的前茅,一跃成为我省中等专业学校的品牌学校,其变化是喜人的、惊人的、感人的。仅仅从这所学校的招生数和就业率这两项硬指标就不难看出:没有一个办学的大思维就不会有一个教育的大市场;没有一个创新的领导班子就不会有一个叫得响的教育品牌。
    展望未来,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决策层可谓是信心满怀。因为过去和现在已经证实:只要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从这里走出去的“蓝色生产力”一定还会红透辽宁、红透中国的。    
                                                                                隋任花 彭淑芬

郑重声明:资讯 【实施品牌战略让“蓝色生产力”红透市场——来自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的报告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