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理论学习笔记整理| 花开的地方(系统管理)

以下多是由D90的用户手册和杨飞的摄影指南,经个人的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一. 档位

程序自动档(P)

快门优先自动档(S)

光圈优先自动档(A)

手动档(M)

不同的相机(单反),档位缩写可能会不大相同,但是这几个档位应该都是有的。

P:在拍摄快照以及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相机设定的情况下使用。即在形势比较紧急的情况下使用。

S:手动调整快门,保证快门足够快,自动调整光圈。用于定格或者模糊动作。在光源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需要使用该档。这个跟后来要讲到的“快门安全速度”有关,当然假如用三角架拍摄静物,另当别论。

A:在想要的{tx}的光圈上,自动调整快门。用于模糊背景,或使前景和背景都位于焦距内。这个需要光源足够,同样是“快门安全速度”的问题。

M:全手动。可实现长时间曝光。

二. 图片质量与ISO

定义:ISO感光度是CCD或者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ISO数据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ISO200以上的胶卷或者数码相机ISO设置高于200不宜拍摄风光。

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宜的情况下才使用。

三. 快门

定义: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快门速度应不低于此安全速度。否则图片易模糊。

四. 光圈

定义:光圈就是相机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光圈值越大,孔越小,进光量越小。通常我们说的光圈大小,指的是光圈通光孔的大小,不是读数的大小。

镜头在中等光圈时成像{zh0},拍出来的照片最清晰。

五. 测光、曝光与曝光补偿

曝光就是快门与光圈的组合。

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快门与光圈的组合。

小结:有三个因素影响正确曝光,光圈、快门、ISO。光圈和快门决定进光量,ISO决定感光度。假如曝光不足,可以增大光圈、降低快门速度或者提高ISO。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低则照片可能会糊,提高ISO照片质量也会下降。没有xx的解决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测光:

如果不能准确的测光,那正确的曝光就无从谈起。

数码相机里有一个光敏电阻,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相机内的“电脑”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判断光线强度,进而确定曝光值(光圈、快门)。

常见的三种测光模式: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区域(平均)测光。

D90也有三种测光模式: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3D彩色矩阵测光II

大多数情况下,用区域测光即可。在光线明暗反差很大时应该采用点测光,用区域(平均)测光或者中央重点测光也可以,你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为了修正相机测光时的失误(误差),或者是为了特殊效果。

曝光补偿的原则:白加黑减。

当构图中出现大片的白色的物体或者有灯特别明亮的物体时,就要相应增加曝光量(增大光圈和/或者降低快门);如果构图中有大片的黑色物体,则要减少曝光量。

一般来说,在光明比较平均的环境里,相机的自动测光和曝光比较准确,但在明暗反差很大时往往不准需要手动曝光补偿。

六. 景深与光圈优先

通俗地讲,景深就是图片焦距前后延伸的“可接受清晰区域”。

景深是由有三个因素决定的:光圈大小、焦距长短和被拍摄物体的远近。

估计景深的三原则:

1. 光圈越大(通光孔越大),景深越小。

2.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3. 被摄物体越近,景深越小。

于是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光圈的三个作用:

1. 控制曝光量。

2. 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 光圈影响图片的清晰度。任何一个镜头都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zh0}(图片最清晰),在{zd0}光圈和最小光圈时解像度差。

七.白平衡

白平衡就是相机对白色的还原确性。

彻底解决白平衡和色温的准确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方案:使用RAW格式存储图片。

个人总结:

影响正确曝光的{zd0}外界因素是光源。

在较强的光源下,比如在有阳光的室外,不管拍动还是拍静,都能很容易拍出来效果(构图属于美学、艺术层次的内容,不在这里讨论)。本质上还是快门安全速度的问题。比如在有阳光的室外,曝光时间一般都是1/1000以下,甚至1/2000秒,这样的快门速度,即使是手抖,或者被拍摄物移动,图片都不会模糊。

而在光源不足的情况下,拍摄会比较困难,因为曝光时间通常都会比较长,假如没有三角架,图片很容易糊掉。这正是相机的另一附件闪光灯发挥作用的领域。

  • 档案

  • 相关页面

  • 归档

  • 元素

  • 最近评论

    • on
    • on
    • jhk on
    • 科西嘉 on
    • on
  • 最近文章

  • 功能

郑重声明:资讯 【摄影理论学习笔记整理| 花开的地方(系统管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