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数码相机越来越密切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便以照片拍摄为圆心发散出了更多的智慧功能,有些功能服务于xxx便捷的拍摄,有些却仅仅只是噱头大于本质的“鸡肋”功能,更有些甚至舍本逐末背离数码相机xxx的拍摄初衷。试问:有多少人会为当今数码相机中存在的无用噱头买单呢?究竟用户是不明真相的冲动群众,还是具备了火眼金睛的理智消费者,恐怕只有市场能给出我们一个最终的答案。
这篇文章,我们将列举当今数码相机中六大无用功能,并作逐一分析。这些功能有的是用画质的损失在追求无谓的画面效果,有的是看似功能强大实质上一点也不好用,更有一些是在购买时套牢了无知的用户买入后才知道这些所谓的附加、增值功能其实我们一辈子也用不到一两次。
一沾“数码”便有水
许多朋友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即便对这一产品了解甚微也大都可以问个像素跟变焦倍数。就是在变焦倍数这一问题上,许多人掉入经销商的陷阱,以为买到了更高变焦倍数的或者是焦域表现范围更广相机。说到这儿,我们不得不提这个几个词——数码变焦、数码微距。
我们平素所说的镜头焦距指的是平行的光线穿过镜片后,所汇集的焦点至镜片间之距离。基本上,若是被摄体的位置不变,镜头的焦距与物体的放大率会呈正比关系。举一个例,如佳能 IXUS200IS这款数码相机我们从其镜头上的读数可以看到镜头实际焦距为4.3 mm - 21.5mm ,我们便说它是 5X 的光学变焦,意谓原始的镜头实际焦距为4.3mm,经过镜头系统的伸缩改变,{zd0}可以将镜头实际焦距调整到21.5mm。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下,可以将被摄体放大五倍。而这样基于镜头内部物理变化而而拥有的变焦能力也被我们称之为“光学变焦”。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10px; TEXT-ALIGN: center" src="http://photo19.hexun.com/p/2010/0129/383362/b_vip_9B9BD8B69A82823608AB6189BB8895B1.jpg" border=0>
图为:佳能 IXUS200IS其镜头上的焦距标称
而数码变焦(英文名称为Digital Zoom)是在经销商口中常常与光学变焦同时提及的一个词汇,甚至有些经销商将数码变焦与光学变焦倍率相乘从而告诉我们这款相机具备高达90倍的变焦倍率。这一数字的确大得让人咋舌,不少人也会怀疑这其中的水分有多少。而实际上,数码变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焦活动,它并不是基于镜头运动完成的物理变化,而仅仅只是在机身内部对于画面局部进行裁切,从而利用人们对景物“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让人误以为拍摄到了更远一些的景物。普通的数码变焦,会将裁切过的画面再次抻回到原比例尺寸,可想而知,这样操作的后果便是画面品质的极大损失。虽然后来出现了索尼的“智能数码变焦”并声称这种数码变焦并不会损失画质,但是考察经过该操作的照片原件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照片的分辨率比我们当初在相机中设定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所以,数码变焦是一类基于画面裁切并以画质损失为代价的“伪变焦”。
图为: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画质对比
与数码变焦异曲同工的便是早些时候很多相机中出现的“数码微距”。相信解释了上面的数码变焦大家应该不难理解,数码微距同样并非基于光学运作的镜头微距表现,而是对画面中央位置进行裁剪,从而以损失画质为代价带给我们所谓更近的微距照片。
电子防抖你不知
购买数码相机时,为了满足长焦与夜景等拍摄题材的良好表现,我们常常要求相机具备一定的防抖能力。然而,在防抖领域我们常常听见的便是“光学防抖”与“电子防抖”这两种说法。其中,光学防抖是从镜头上作文章,在C牌与N牌的数码相机中使用的即为光学防抖。所谓光学防抖是依靠磁力包裹悬浮镜头,从而有效克服因相机振动产生的图像模糊,得到清晰稳定的图像。而电子防抖主要采用强制提高CCD感光参数并加快快门速度的方式,同时针对CCD上取得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的一种防抖方式。电子防抖实际上是一种通过降低画质来补偿抖动的技术,此技术试图在画质和画面抖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与光学防抖比较,此技术成本要低很多(实际上只需要对普通数码相机的内部软体作些调整就可做到),效果也要差。
人脸识别技术的产生的确让数码相机的拍摄变得更加智能,相机能够自动识别出现在取景范围内的人脸并对人脸优先对焦,以保证面部良好的曝光与色彩。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厂商运用,尼康率先推出了多张人脸识别技术,下面两幅广告图便是当年尼康和松下在推广人脸识别时挂出的雷人广告——连屋子里面的幽灵都给识别出来了,甚至连妈妈肚子里的小baby都能识别出,这人脸识别技术得有多强悍啊?
图为:尼康多张人脸识别广告图
紧随其后,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了多张人脸识别,用以在朋友聚会,大合照时使用,甚至有些相机内置了记忆功能,能对某些人脸进行标记与特殊化的记忆,以便在多人拍摄时优先对你心仪的目标对焦,这样一来,即便其他人都模糊看不清,你想要得到的那张人脸依旧是清晰完整的。听起来是多么曼妙的一项功能啊?然而,这功能确实像广告中说的那么好用吗?这,却是一个问号。
图为:多张人脸识别技术在大合影中的应用
经过我们长期的测试与试用之后我们不得不说,人脸识别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往往很好用,而在多人场合,所谓的N张人脸识别技术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奏效,往往不是这个没识别出就是那个没识别出,拍摄者对了半天焦,最终还是顾此失彼。所以,这一功能终究还是没有在易用性上让大家满意。
share与打印机的非姻亲联系
我们常见的许多数码相机都用了share键或者一键打印按钮。这一按钮存在便捷之处就在于,将数码相机与打印设备连接,一键便能将相机中的照片打印出来了。虽然在购买时不少人会听信经销商的吹嘘,觉得这个功能实在是方便好用,且不说如今还有几个人迷恋厚厚相册本与打印照片的乐趣,又有几个人会拍完照片不经任何后期处理直连打印机输出呢?而那些依旧依赖冲印店,家中也并没有照片打印机的用户,是不是还要为这一形同虚设的按键而另外购置一堆价格不菲的耗材呢?虽然一键打印看似让分享更加方便,但是这样的功能目前为止还并没有真正对准每一个普通家庭用户的口味吧。
全景还得自己拼接
说到全景拼接相信不少人还是很钟情与S家的智能全景拼接模式,不需其他任何繁琐,只要调整相机至该模式,举起相机按住快门并水平或者垂直移动相机便能完成流畅的全景拍摄,相机还是即时为我们回放这一全景图片。但是此前的不少厂商,其推出的全景功能却是要求用户按动三下甚至更多下快门,不仅要自行对准拼接位置,甚至还有一些相机并不支持机内拼合,需要用户后期到相应网站或者使用相应软件对独立的三张照片进行拼接。很显然,这样繁琐的操作早就消耗掉了我们对于全景拍摄的新鲜感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