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EGFR表达不同_小饭钵_新浪博客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EGFR表达不同

台北学者Gow等报道,在NSCLC原发灶或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在晚期NSCLC患者中,单纯检测原发灶EGFR表达的情况并不能为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提供充分的依据。

该研究配对分析了67例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EGFR外显子18-21的表达情况,这些患者抽样前未接受TKIxx。结果显示,在26例转移灶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中,有17例患者的原发灶EGFR没有突变。在直接测序法检测的18例患者中,9例存在原发灶EGFR突变而转移灶未见突变。综合分析后,原发灶和转移灶EGFR突变的不符合率为27%。[Ann Oncol.2009,20:696]

肿瘤防治不可忽视维生素D缺乏

美国流行病学家观察到,在某些阳光照射充足的地区,结直肠癌等肿瘤的死亡率较低。他们猜想体内维生素D可能对某些肿瘤,如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等有防治作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长期服用维生素D的女性发生结肠癌的风险降低67%,紫外线照射量与非皮肤癌死亡存在反向关系。

Freedman等的研究发现,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发病与光照时间呈负相关,皮肤癌发病则与光照差异呈正相关。关于晒太阳导致皮肤癌风险增加,有专家指出,晒太阳每导致1例皮肤癌的同时,维生素D能预防30例癌症死亡事故。

对12万人的长期随访调查发现,服用维生素D 300-449 IU/d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不服用者低43%,服用维生素D 150-299 IU/d者比<150 IU/d者低22%。

直肠出血即应筛查结直肠癌

为了帮助非肿瘤科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更好地判断结直肠癌风险,英国Bristol和Birmingham大学研究人员对结直肠癌相关症状的预测价值进行了分析,强调直肠出血和排便习惯改变这两种症状尤其需要警惕。

研究者对547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8 314例对照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风险{zg}的症状是直肠出血(出血部位越接近肛门,则便血颜色越鲜红,需与痔和其他原因便血鉴别)和排便习惯改变。对于60岁以上男性,直肠出血的阳性预测值(PPV)为2.4%~4.5%,80岁以上人群的PPV为4.5%;女性风险略低,PPV为2%~3%。排便习惯改变的PPV约为3.9%,但由于非肿瘤科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常把各种类型的xx和腹泻均归为“排便习惯改变”,所以统计分析可能存在较大偏倚。其他临床表现的PPV较低,xx、腹泻、xx和体重下降的PPV均低于1.5%,分别为0.7%、1.2%、1.2%和0.8%。

研究者指出,现行指南建议直肠出血持续6周或伴有腹泻时才需要进一步检查,而该研究结果提示这两项附加条件是多余的,事实上仅直肠出血症状即足以提示结直肠癌风险高,需进一步检查。研究者还强调,因为仅有15.6%和11.2%的结直肠癌患者表现为直肠出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多数患者仅有一项所谓“低危”表现,因而不能忽视后者。对于仅表现为“低危”症状者,新的评分系统、生物标记物或直肠DNA等检查均有助于及早诊断。[BMC Medicine.2009,7:17]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数目预测生存获益

意大利Regina Elena国立癌症研究所Briaa等报道,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可切除的淋巴结数目(RN)和转移淋巴结数目与RN的比率(NR)可独立预测患者的生存获益。

该研究入组415例可手术NSCLC患者的资料。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N和NR均为预测患者总生存期、癌症特异性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延长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01),其中RN10以上患者的总生存期(P=0.02)和无病生存期(P=0.0005)获益更显著。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NR<9%同样预示患者的预后良好。[Lung Cancer.2009年3月25日]

 

早期筛查卵巢癌价值有限且导致不必要活检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Partridge研究发现,CA 125血清学检测联合经xx超声检查,筛查卵巢癌以及早发现病变的价值有限,反而会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活检。

该研究入组34 261名55~74岁女性,每年筛查CA 125及经xx超声,持续4年(T0~T3)。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经xx超声阳性率从4.6%(T0)降至3.4%(T3),CA 125阳性率则无明显变化;共发现89例进展性卵巢癌或腹膜转移癌,其中60例通过筛查发现;T0时筛查阳性者566例接受手术活检,18例诊断为进展性卵巢癌,83%是晚期(Ⅲ或Ⅳ期),筛查准确率为31:1;T1~T3期手术活检604例,42例为进展性卵巢癌,67%为晚期,筛查准确率为14:1。

研究者认为,CA125检测联合经xx超声早期筛查对早期诊断卵巢癌的价值有限,且导致过多不必要的手术活检。[Obstet Gynecol.2009,113:775]

转移性肾细胞癌的xx

       结果:转移性TCC的xx在过去5年已经从生物反映调节剂转为新的靶向xx,历史上,生物反应调节剂如IL-2、a-干扰素反应率大约15%,最近,三种靶向试剂sorafenib、sunitinib和temsirolimus已经证明对RCC有效,而且贝伐单抗已经研究表明增加RCC无病生存率,白介素-2仍然是诱导xx、持久缓解{wy}试剂,然而,许多病人不适合这种xx,新的试剂已经表明优于a-干扰素和安慰剂组,贝伐单抗联合a-干扰素同仅用a-干扰素组相比较效果更好,不想IL-2,靶向xx获得{zd0}的益处是疾病达到稳定(SD),尽管它们有好处,但是靶向xx在临床试验中彼此比较和选择最适宜的试剂仍然受到挑战。迄今为止,{zh0}的结果或联合xx没有确定,然而,依维莫司最近表明了在靶向xx进展的RCC患者的效果。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EGFR表达不同_小饭钵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