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反映世界的镜子还是打造世界的锤子_老范_新浪博客

    去参加达人文化公司的《听电影》节目的录制,主持人邀请我来谈谈过去一年最喜欢的电影,我谈的是纪录片《海豚湾》。我谈到《海豚湾》除了在内容上给了我很大震撼外,创作者对于纪录片的态度也给我很大启发,创作者拍这部纪录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完成艺术创作,而是完成一次社会行动,只不过是用影像的方式、用纪录片的方式来完成行动。行动的意义也并不单单在于动物保护的意义上,更在于纪录片人对全球公共事件的xx和参与上。

    《海豚湾》让我看到了纪录片进行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在《海豚湾》创作和传播后,日本停止了海豚肉的学校午餐计划,孩子们可以不再吃有毒的海豚肉了。《海豚湾》的片尾还给出了一个号召全世界网民参与社会行动的网站,号召大家一起xx屠杀海豚的行为。

    而就在不久前,在英国学纪录片的天琦跟我说她希望纪录片不仅要记录社会,也要改造社会,我在内心还曾深深怀疑,我跟她说不应该让纪录片承担改造社会的使命,因为它改造不了,这个社会的固有结构和积习都太强大了,纪录片改变不了什么。

    在这之后的{yt},我参加了中国一些{dj0}法学家、政治及社会学者的一个论坛,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宪政前景的展望,会上大家多次提及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多次提及公民这个概念,也提及中国人在身份上的分裂——我们的身份证上一面写着“居民身份证”,另一面写着“公民身份证号码”,我们到底是这个国家的居民还是公民?依照《宪法》,我们是公民,但我们的基本身份证件为何叫居民身份证而不是公民身份证?

    强调公民的概念即强调权利的概念,因为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尤其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强调公民的概念也是强调义务的概念,公民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共事件,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参加这样的会议和议题让我不由得想到我的身份,抛开纪录片导演这样的社会身份,我的基本的社会身份是公民,公民是要对社会有参与、有表达的,而我的参与、表达的方式其实就是纪录片创作。

    这样的思路让我豁然开朗,因为之前我一直有这样的困惑:纪录片仅仅是完成自我表达甚至自我意淫吗?纪录片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吗?纪录片的社会意义是什么?我不敢说我找到了答案,但我认为纪录片xx可以是我作为公民的一种社会参与行为,这种参与不单单是展示,也不满足于解释,更不是猎奇,而是要对公共事件、对社会问题表达意见、寻找策略,以期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看上去是个太大的宏愿,似乎不应是纪录片所应承担的,但其实已经有很多中国独立纪录片xx重大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议题了,比如《上访》,比如《归途列车》,比如《请投我一票》,只不过大家还只是自发地去“记录”而不是自觉地去“参与”。

    回到《海豚湾》,这部影片让我看到纪录片参与社会行动的{zj0}示范,但这种示范也有巨大风险,《海豚湾》的创作团队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此片拍摄的。前段时间坊间留传的艾老的《蹄花》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行动纪录片,片子很精彩,但是付出了一些代价。代价和风险肯定会有的,不耽溺于艺术创作的单一追求,而把纪录片创作指向更宽广、宏大、复杂、危险的社会领域,肯定是有风险的!

    我又想起英国纪录片大师格里尔逊在1920年代对纪录片发展的贡献,他对纪录片的兴趣首先不是将它看作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将它当作一种影响公众舆论的媒介手段。我们听听他在九十年前说的话:“在一个充满活力和迅速变化的世界上,一面举向自然的镜子不如打造自然的锤子那样重要。”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是反映世界的镜子还是打造世界的锤子_老范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