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续2)_曲建武_新浪博客

做辅导员的时候,我去农村的一个学生家家访。那是个夏天,到了学生家的时候,我已是满头大汗。学生的母亲见我大老远的来家访,马上给我打了盆水让我洗把脸。脸洗完了,可是拿什么擦脸呢?学生的母亲赶忙到屋里的“躺箱”里(一种农村使用的老式家具)找了一条八成新的毛巾递给我。我在农村生活过,夏天洗脸洗手是不舍得用毛巾的,洗完了用手一抹就得了。

 

吃晚饭的时候,饭桌端上了炕,从家长的表情能看出来,她想到了应该把桌子抹一抹。拿什么抹呢?她又拿出了给我抹脸的那条毛巾。我猜想平时他们恐怕是不怎么抹的,即便是抹也是用这条毛巾吧。要睡觉了,我把脚洗了洗,这个家长又把那条毛巾拿递给了我。能看出来家长很难为情,我也不好意思,一再推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控一控就好了。这次我没有使用这条毛巾。

 

我的感触很深,我们国家地区间,家庭间的发展很不平衡,这个学生的家庭只是我国广大农村贫困家庭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十多年了(我是90年代去这个学生家的),但是在大学生中仍有许多像这样的学生的家庭,他们家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贫困的。

 

98级学生开学的时候,我已是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了。新生报道那天,有个辅导员领着一个学生家长和一个学生到我办公室找我。 这个学生没有带够学费。我问还差多少?辅导员说还差1000多元。这时,学生家长连忙从兜里掏出一个纸包递给我说:“您是学校领导,千万别让俺这孩子回去了,请您照顾照顾我们吧。我这里还有几百元钱。”我打开纸包,里面是厚厚的一叠钱,{zd0}面额的是10元,有的钱已经很陈旧了。我不再忍心看下去,转身望向窗外。控制了一下情绪后,我说这学生学校收下了,这钱你就留下吧,孩子吃饭还要用。家长一把拉过孩子,让孩子赶紧给我鞠躬,我的心又一次地颤抖。

 

现在的日子与过去比总得看是好多了,但是与更加美好的未来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任务,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前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生活环境,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像接力赛一样,把接力棒传下去,我们没有理由在我们这一棒拉大与西方国家的距离,我们只有迎头赶上。

 

要想赶上,就不能坐享其成,惟有艰苦奋斗;要想赶上,没有实力是不行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迎头赶上。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尽管上世纪{zh1}20年,我国每万元GDP能源消费量累计下降66%,远大于同期世界19%左右的平均降幅;我们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支撑,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但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就这一点来看也太需要艰苦奋斗了。

 

前些日子,中宣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号召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向王选同志学习。王选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xx科学家。他一生执着追随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敢于奉献,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1979年到1984年,是王选同志科研道路最艰难的时候。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英、美、日等国的xx厂商大举进入中国,争夺汉字照排印刷领域这块巨大市场。用户和业内人士大多不看好王选同志及其团队的国产系统,几家大报和一批出版社、印刷厂先后购买了国外产品。与此同时,一些参与这个项目的研发人员面临写论文、评职称、出国进修等多方面的压力,而激光照排项目从事的又是繁重的软、硬件工程任务,开发条件差,看不到任何名和利,研发人员骤减,协作单位退缩,专家论证会也做出了主张引进国外产品的论断。这时几乎身临绝境的王选同志毅然做出了决战市场的选择。他和同事们排除干扰,不分昼夜,埋头苦干。19797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原理性样机研制成功。

 

王选同志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从1975年到1993年这18年中,我一直有种逆流而上的感觉,这个过程是九死一生的,哪怕松一口气都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功。”人们很难想象,这18年,病痛缠身的王选同志过着怎样的生活!宵衣旰食,常不暇暖,没有寒暑假,没有星期天,甚至没有白天和夜晚。但是,还是这种敢为人先、筚路蓝缕的勇气,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精神,王选和他的团队才有了如此辉煌的伟业,从而实现了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时代。

 

王选的业绩再次雄辩地说明,科学女神绝不会钟情于那些纨绔子弟,谁不付出艰辛,谁就休想得到科学女神的青睐。在大学里有这样一种情况,家境贫困的、地域偏僻的学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比家境富裕的、地域为中心城市、大城市的学生比例要高一些。这种情况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前者“置于死地而后生”,后者容易安于现状。有个农村的学生说,读本科不是我的目的,我还要考取研究生。这个学生早早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打算,也不怕吃苦。

 

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财富,作为非智力因素,他时刻鼓舞和激励着大学生勇攀科学文化的高峰。大学生活中也有一些反面例子告诉我们,要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一个大学生,家庭生活还可以,可是生活讲排场,嫌学校食堂饭菜不好,每天都在校外吃,还经常购买xx服装,出没茶吧、卡拉OK等消费场所,家里给他的生活费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这种消费,他想到了偷。起初他的胆子还小点,看见别的同学买得比较畅销的书,他便顺手牵羊地偷走;有时他也到办公室等场所偷教工的书,然后再到别的大学趁下课时迅速把这些偷来的书卖掉。他说偷书不算偷,被人撞见了,找个借口把书给人就行了。渐渐地他的胆子大了起来,凡是能卖钱的物品,能偷到的他都偷。他把偷来的这些服装、鞋子等物品拿到旧货市场去卖。有一次,当他提着旅行袋又准备到旧货市场去卖掉偷来的物品时,被学校保安人员当场抓住了。他很后悔,他说是好逸恶劳毁掉了他。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续2)_曲建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