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吨钢与建筑用棒、线材延伸加工_钢筋加工_新浪博客

3亿吨钢与建筑用棒、线材延伸加工

——访中国工程机械协会钢筋与预应力机械分会秘书长 张学军研究员

《中国冶金报》记者:蔡立军

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中国1至11月钢产量已突破3亿吨,成为世界上{dy}个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如何合理消化这“3亿吨”,尤其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其中的7000多万吨建筑用棒、线材钢筋?遵照 “钢铁新政”——《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如何延伸棒、线材加工?请看工程机械行业的专家、中国工程机械协会钢筋与预应力机械分会秘书长张学军研究员是怎样解读“3亿吨”钢的。

张学军认为:首先必须明确,钢铁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3亿吨”钢是中国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折点和新起点。“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应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应全面贯彻和执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做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钢铁企业提高钢材加工配送能力,延伸钢铁企业服务链。尤其是建筑用棒、线材,应该大力发展商品钢筋加工与配送流通模式。

张学军介绍说,现代建筑工程中棒、线材钢筋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我国今年用于砼结构的棒、线材钢筋总量已超过7000万吨,因此建筑用钢筋的深加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钢铁企业应与下游行业——建筑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提高综合成材率、劳动生产率,建立集加工、配送、仓储、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现代配送物流模式,直接为终端用户服务,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现代化钢筋加工配送物流模式可以帮助钢铁企业通过为下游建筑行业提供增值服务拓展市场,同时也是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板材的加工配送发展较快,国内如宝钢、攀钢、鞍钢等企业在全国各地建立多个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服务于家电、汽车、集装箱、造船等下游行业,建立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而建筑用棒、线材钢筋加工配送尚比较落后,属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发展前景很大。我国建筑业存在着人工数量多、劳动强度大、质量精度低、废料率高、能源损耗大、占用场地大、安全隐患大、噪声扰民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行新的钢材加工物流方式。即:在固定的加工厂进行专业化设计后,以盘条或棒材为原料进行专业化加工制成钢筋部品(定尺钢筋、箍筋、弯曲钢筋、焊接网、钢筋笼、柱……),然后进行钢筋部品配送、安装等服务。建筑用钢筋加工配送中心能同时可为多个工程提供产品和服务,形成规模化,能进行综合套裁提高原料利用率;提高了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加快了施工速度,缩短了工期;使工地施工现场的管理程序简单化,管理更透明,有利于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适应钢筋加工配送的需要,国家钢筋加工技术归口单位、施工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规程编制工作的同时,与意大利Schnell公司合作引进了国际{lx1}水平的钢筋加工配送生产成套设备技术。此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工程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技术”也已通过了建设部技术鉴定,并用于北京、广州、浙江、河南、山东等省市,为建筑业钢筋加工配送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张学军认为: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应成为兴建钢筋加工配送中心的骨干力量。因为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具备管理、技术、设备优势,可形成规模化生产,与用户建立长期战略联盟和稳定供需关系。

张学军强调说,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发展阶段。“3亿吨”钢意味着我国钢铁工业进入新征程;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我国建筑行业技术革命发展也进入新阶段,这给建筑工程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要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延伸钢材加工产业服务链。建设部已确定:建筑工程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是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建筑业的技术革命发展需要钢铁工业的力量支撑,钢铁工业也应该满足各行业加快发展的需求。

 

郑重声明:资讯 【3亿吨钢与建筑用棒、线材延伸加工_钢筋加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