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对南京“世遗”的历史性贡献_mm9999_新浪博客

曹寅对南京“世遗”的历史性贡献

严 

 

与南京有关的世界文化遗产有明孝陵;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有昆曲、南京云锦和雕版印刷(由广陵古籍刻印、金陵刻经、四川德格印经捆绑)。这些“世遗”的申报成功除得力于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参与外,还得益于前人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前人”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乃祖、曾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1658—1712)的历史性贡献。

建造奇特伟孝陵

位于我市东郊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处。洪武十四年(1381)开工兴建,至永乐十一年(1413)建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工程的建设前后达三十余年。明孝陵规模之宏大,规制之奇特,古今中外罕见。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到了明末清初,明孝陵已破败不堪。康熙六次南巡到江宁(今南京),有五次亲自祭奠了明孝陵,一次遣皇太子和大臣祭奠。

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第三次至明孝陵奠爵,阅视陵寝。谕大学士等曰:“朕今日往明太祖陵寝致奠,见其圯毁已甚,皆由专司无人,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随后又命曹寅与江苏巡抚宋荦会修明陵。康熙并御书“治隆唐宋”四大字,交与曹寅制匾勒石,以垂{yj}。现今匾已不见,而碑尚存。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明孝陵西北角梧桐树下陷蹋一窟,曹寅当即向康熙作了报告,康熙朱批道:“知道了,此事奏闻的是,尔再打听,还有甚么闲话,写折来奏。”随后曹寅又向康熙报告说:“臣细访得彼时民间讹称,洪武冢陷下深广十余丈,扬州、镇江各处传闻略同。有疑看守不谨,盗发岁久致陷者;有说明朝气数已尽天陷者;有疑前明初起工程不坚者。小人之谈,纷纷不一。臣随回省往看,陷处甚小,不过二丈余。实因日久土松所致,并无他故。且离冢甚远,毫无关碍。随令守陵人役,将宝城开放三日,许百姓纵观,咸知讹谬,至今寂然,遂无异说。随后已经填平,打扫完净。”

康熙之所以通过曹寅不断xx明孝陵的情况,目的是团结和笼络汉族遗民,xx汉满隔阂,以求巩固其统治地位。这样,客观上则促使了明孝陵得以较好的保护下来,以至今天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百戏之祖”昆曲尊

昆曲,亦即昆腔,戏曲声腔,剧种。清时多称昆曲,解放后或称“昆剧”,原系元代昆山一带流行的民间戏曲腔调。明代经过艺人的整理加工,创造了我国古代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并逐渐流传各地,对许多地方戏曲剧种的产生影响深远,因此被称为“百戏之祖”。

明末清初,金陵梨园冠于全国,其倡导者中以李渔、曹寅为最。曹寅不只是一位戏曲鉴赏家,而且还是一位戏剧作家。他在出任江宁织造时,织造署中蓄有“一班小戏”(俗称“织造班”),并有戏台、看戏厅、内戏房等。康熙南巡驻跸织造署时,曹寅尝于晚宴后为康熙献戏。

康熙四十三年,《长生殿》作者洪昇来到南京,晤见曹寅,曹寅奉为上客,搬演其所作《长生殿》:“时督造曹公子清寅亦迎(洪昇)致于白门(即今南京)。曹公素有诗才,明声律,乃集江南北名士高会。独让昉思(即洪昇)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阙。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帑兼金赆行。长安(喻指南京)传为盛事,士林荣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多处提及《长生殿》中的《弹词》、《乞巧》等关目。

曹寅还是一位戏剧作家,写过《红拂记》、《太平乐事》和《续琵琶》等剧。而《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还提及了《续琵琶》:“(贾母)指湘云道:‘我像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桃》、《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史料记载,曹寅还曾粉墨登场参与戏班演出:“有时自傅粉,拍袒舞纵横。”据传,曹雪芹也继承乃祖遗风,“放浪形骸,杂优伶中,时演剧以为乐。”

正是因为曹寅等“前人”对戏曲的传承和弘扬,才使得昆曲有成为“世遗”的可能。曹寅功不可没。

南京云锦胜彩霞

南京织锦始于六朝,至元明清三朝都在南京设有官办织造,而清初由曹雪芹祖辈三代四人主政的江宁织造,是伴随着康熙六十年盛世的,因而它是我国织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而在织锦中,江宁织造主要以云锦织造为大宗。其桃花结本、通经断纬、控花盘织、逐花异色等织造工艺和艺术风格所代表的流派在我国独树一帜。南京云锦就其品种来说,主要有库缎、织金、库锦和妆花,都是“上用”之物。

曹寅在他22年的江宁织造生涯中,对南京云锦的继承和发展,可谓是不遗余力。因此他深受机户们的爱戴,据嘉庆《江宁府志》云:“康熙间,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呼公奏免额税,公曰:‘此事吾能任之,但奏免易,他日思复则难,慎勿悔也。于是得旨永免。机户感颂,遂祀公于雨花冈,此织造曹公祠所由建也。”曹寅殁后,里人又将他祀于江宁府名宦祠。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是诞生在江宁织造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耳濡目染了这个织造世家所发生的一切。因此,他后来创作《红楼梦》即《石头记》亦即《金陵十二钗》时,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就是以江宁织造署中的人和事为蓝本的,其中不乏以南京云锦为服饰。如王熙凤穿的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贾宝玉穿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薛宝钗穿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史湘云穿的水红妆缎狐肷褶子等。不仅如此,雪芹还在书中直截了当地写到“上用内造”的卐字锦,这正是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家为皇室织造的。而书中所写荣禧堂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则正是隐含了曹家显赫的织造世家这一事实,因此,脂砚斋在此处批云:“实贴。”

“康版”刻印冠古今

曹寅藏书极富,又喜刻书。曾汇刊前人文字音韵书为《楝亭五种》、艺文杂著为《楝亭藏书十二种》,校勘精审。内廷御籍多命其董督,雕镂之精,胜于宋椠。后世称“康版”者,即曹寅xx。

康熙于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在苏州发《全唐诗》一部,敕命曹寅为“校阅刊刻官”,校刊《全唐诗》。曹寅受命后,立即委派名家筹划并在扬州天宁寺开局,至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书成,其间康熙曾在曹寅的奏折上朱批:“刻的书甚好,等细细看完序文,完时即打发去。”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康熙为书作序并题额,因名之曰《御定全唐诗》。

《全唐诗》面世后,康熙又命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商刻《佩文韵府》。为此,曹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令人遗憾的是,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曹寅在天宁寺书局病殁。然而,《佩文韵府》的刊刻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停顿,而是由李煦继续完成。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初十日,李煦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说:“窃臣与曹寅、孙文成奉旨在扬州刊刻御颁佩文韵府一书,今已工竣”云云,康熙当即在此奏折后朱批:“此书刻得好的极处,南方不必钉本,只刷一千部,其中将乐纸二百部即足矣。”

曹寅xx的“康版”,为我国雕版印刷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广陵古籍刻印和金陵刻经都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声明:未经《红楼研究》编辑部及作者同意不得转载侵权后果自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曹寅对南京“世遗”的历史性贡献_mm9999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