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干佬_东天_新浪博客

    拜干佬也叫“拜寄”,在渝鄂边区的土家苗寨较为普遍。对干佬的称呼因人而异,有叫“干爷”、“干爹”、“干爸”的,也有称“保爷”的。

  比起抱儿子、随娘儿(随母亲出嫁带来的),干儿女在名份和实质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抱儿子得一半,干儿女光眼看。”除了逢年过节、生朝满日到干佬家走人户,干儿女不承担其他义务,享受的权利也就当然有限。就是在认养仪式上,抱儿子也要比拜干佬隆重得多。抱养儿子一般要大张旗鼓整酒庆贺。祖父曾为塘坎上一户抱养儿子的人家写过一副对联:“盖山飞来螟岭子;塘坎涌现金龙身。”“螟岭”即比喻义子,说的是这个抱养儿是从盖山溪来的。

  拜干佬以拜已婚者为主,也有拜未婚青年的。拜已婚者称男女双方为“干爷”、“干娘”,而拜未婚青年,无论男女均统称“干爷”。如果拜的是女青年,在其出嫁后也不改口,对她的丈夫也得喊“干爷”。所以当地常有人打趣那些拜未婚女青年为干佬者,是否该称其丈夫为“干娘”?除了拜人外,也有拜树木、石头、水井等物的。据说是五行中缺什么,便拜什么以弥补,容易犯什么,便要拜一与之相克的以抵冲。

  拜人为干佬大多是事前商量定好,再择一日子举行仪式。户主将一碗水放在灶头上,让欲拜之人将水倒掉,也有的将水泼在他(她)身上。然后大人领着孩子向其xx、叫喊,这门干亲就算结下了。两家大人称此为“打干亲家”,以示与儿女亲家相区别。干佬则要将自己拴的腰带解下为孩子拴上,或送一其他礼物,并为其取名。所以,不少农村孩子便有了两个名字,一个是父母取的,一个是干佬取的,有的干佬赐名还比本名叫得响哩。

  也有拦路强行撞拜的。几年前的{yt},我到乡下游玩,遇到一妇女背着孩子在修一座木桥。她拦住正欲过桥的我说,她的孩子自小多病,“先生”(农村对看相、算命者的称呼)便叫她背孩子修桥,拜{dy}个过桥的为干佬,保孩子消灾去病、健康成长。出于对她们的同情,我按她的要求铲了三铲土在桥上,但却没有接受她孩子的xx。

  分析起来,拜干佬不外出于以下原由:一是像上述所说,保佑孩子平安、顺利,“保爷”一称便由此得来;二是多认一门亲戚,平时有个走处,遇到困难有个靠处;三是两家大人关系好,以结干亲的形式使之更趋于稳固;四是前些年生活捉襟见肘时,也不乏想找一个家庭好过的干佬,好讨点打发的,所以有俗语说“干儿干女是场戏,打发给少了就莫去”。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日趋改善,持这种想法的已是越来越少了。

    (发表于《重庆日报农村版》2010年1月29日第十四版文化副刊。)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拜干佬_东天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