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印迹城隍庙——《活着的西宁卫城》系列之一阿里巴巴gemqhcn的 ...

  开栏语公元1373年(明洪武六年)西宁州改为西宁卫,公元1385年(洪武十八年)动工修建西宁卫城。六百多年前,西宁卫城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城门,熙来攘往的大街小巷,无一不向我们透露着西宁卫城的繁盛。西宁卫城的建立标志着西宁成为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今天的西宁市区格局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将通过那些“活”在现实中的西宁卫城的点点滴滴,带您走进六百多年前的西宁卫城,同我们一起领略卫城昔日的风采。

  城隍,“城”原指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神在古人心目中是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有些地方的城隍神,则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是造福一方的廉吏贤哲,因而历代封建王朝,都将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祭典。至唐代,城隍庙已遍及全国各地,至今仍很有名的城隍庙有上海城隍庙、北京城隍庙、西安城隍庙等。

  西宁城隍庙虽不及那些城隍庙名气之大,但在本地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西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后经数次扩建,形成其{zd0}规模。后历尽岁月的洗礼,虽多次遭破坏,所幸的是,它的整体建筑基本保持了完整。

  如今想要领略西宁城隍庙昔日的风采,我们可从西宁老人的口中和历史的记载中找到相关的记忆和记载。

  时间:2010年1月26日下午

  地点:西宁市解放路少儿活动中心院内

  讲述者:青海省地方史研究专家杨文盛

  解放路,一条被时装店连起来的小街道,到处充满着时尚的气息,然而在路北的一个院落里透出的却是几许肃穆与宁静,城隍庙便坐落于此。站在院子门前,杨文盛老先生说:“我们已经看不到昔日庙门前的那座长约12米、高约5米的水磨青砖浮雕大照壁,更看不到那高峻挺拔的山门了。”杨老挥着手给我比划着那座大照壁和山门的规模,我想象着那个一进门就给人以震撼的场景。回到现实,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扇充满现代化元素的铁门把守着这座老院子。现如今这座院子是培养青少年各方面才艺的少儿活动中心,但是通过院子中央那静静站立着的11棵老榆树,我们还能感受到这座古建筑的沧桑一角。

  杨老介绍说,城隍庙鼎盛时期是前后六院的规模,照壁和山门都属于{dy}院。山门为宫殿式结构,高屋建瓴,飞檐斗拱,肃穆壮观,正中上方高悬蓝底金字“城隍庙”长方竖匾一块,据传是清乾隆皇帝御笔所题。只有在庙会期间山门才会打开,平常山门紧闭,游人香客只能从东侧耳门出入。进入第二院就能看到高约十米的两座钟、鼓楼,院子里建有三间厅堂,中间是通往三院的走道。厅堂左右塑有青面獠牙的恶鬼形象,通道两侧则塑有两尊“文书先生”,一个执笔,一个掌簿。杨老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空地说,以前那里便是三院大戏台的位置,由于这个院子面积比较大,因此每年的庙会都在三院里举行。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从农历四月十八隍老爷的生日起,到农历十月初一,这期间的大小节日都要来城隍庙逛庙会。每逢庙会,在大戏台上锣鼓喧天、琴声悠扬;戏台下也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肃穆的城隍庙此时沉浸在一片喧闹的红尘之中。

  四院是城隍庙里{zd0}的院落了,杨老说:“除了手法高超的泥塑像之外,最让人叹为观止的便是泥塑群———《十八层地狱》了。”这些活灵活现的泥塑成就了一位青海民间的艺术大师,他就是很多老西宁人所熟知的“柴大头”柴成桂。由于塑像太逼真,使得这里阴森恐怖,杨老小时候是不敢独自来这里的。五院里的主建筑便是现在保存完好的鉴心殿,隍老爷的塑像也就坐落于此,善男信女们上香祈祷的地方也就在鉴心殿前。迈进{zh1}一院,便是城隍的后寝宫,现在是西宁市文物管理所的办公地点。院内遍布各种植物,犹如一座私家小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杨老带我走遍了城隍庙的每个角落。此时,上培训课的孩子们下课了,肃穆的院子瞬间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当历经了六百多年风雨沧桑的城隍庙与充满朝气的孩子们相遇时,便是人间美好和谐的又一幅画面。(作者:胡星文)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青海西宁印迹城隍庙——《活着的西宁卫城》系列之一阿里巴巴gemqhcn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