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雾里看花---读《在中国屏风上》有感_Evelyn_新浪博客

          

      毛姆(1874-1965)是英国xx作家,董桥很喜欢他的小品,据说张爱玲也深受他的影响。毛姆曾周游列国,1920年来过中国。《在中国屏风上》是他的游记,描绘了一个古色古香、散发着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

    屏风上有遥远、古老、神秘的中国景致:令人敬畏的长城、奔腾的长江、天光云影的水田、纪念先祖的牌坊、各式各样的庙宇、竹林深处的农家、路边的客栈、随处可见的苦力。上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战乱,贫穷、肮脏。

    在英国人眼里,中国是一个既古老又神秘的国度,幅员广阔、特产丰富,有着悠久的文明,却停滞不前。中国人也让他们难于理解:一方面善良、热枕、孝敬父母、疼爱孩子;另一方面则圆滑、残忍、好说谎、不可信任。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不是买办就是苦力。在毛姆看来,中国的街道总是拥挤的,旅店总是肮脏的,苦力永远穿着破烂的蓝衣衫。走马观花的旅游,难免会以偏概全,雾里看花,更会有些是误读。在毛姆眼里,中国的xx馆干净明亮,“真令人愉快,像家里一样,舒适温馨,令我想起柏林那些小酒馆,每天晚上劳累了{yt}的人们常去享受安逸的时光。”丝毫没想到正是英国殖民者用xx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旅店看到一个官员同苦力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他大为感动,觉得“这是真正的民主”。

    毛姆说自己不是一个勤勉的观光者,作为一个小家,他对人性更有兴趣,对风光着墨不多,反倒描述了大量在华的洋人:传教士、外交官、汉学家、商人、海员等。毛姆说:“写作中,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因此,个性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让人叹服,有些文章甚至可以当作小说来读。毛姆的文字冷峻犀利,充满了英式幽默,不经意间将人性的弱点:自负、贪婪、虚荣、做作,描写得淋漓尽致。比如有“社会主义者”之称的亨德森,初来中国时不坐黄包车,因为有违他关于个人尊严的思想,车夫也是人,一个兄弟,虽然他骨子里有种族歧视,“你不必去关心中国人,你明白,我们在这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我们是统治的民族。”充分显示出英国人骨子里那种日不落帝国的优越感。他因车夫走错路而大怒,还狠狠踢了车夫一脚。

    作为人性的观察者和批判者,毛姆并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他对苦难深重的人民充满了同情:“他们的劳苦让你心中觉得沉重,你充满怜悯之情却又爱莫能助。”“他们赤着脚,光着上身,他们汗流满面,他们的号子是痛苦的xx,是绝望的叹息,是揪心的呼喊。这声音几乎不是人发出的,那是灵魂在无力苦海中的、有节奏的呼号,它的{zh1}一个音符是人性最沉痛的啜泣。这生活实在太艰难、太残酷了,这是他们{zh1}的绝望的抗议。这就是江中号子。”读了让人为之动容。毛姆的博学让人惊叹,对孔子、庄子竟也深有研究。描写中国苦力时引用庄子的话:“在中国,驮负重担的不是牲畜,而是活生生的人啊!”

    毛姆在中国,曾与辜鸿铭有过交流,在他眼里,辜鸿铭学贯中西、满腹经纶、哀叹道统衰落却又吸xx逛妓院。那时,多数年轻人开始对西方的一切趋之若鹜,不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抛弃中国古老的文化,学习西方那野心勃勃的、雄性兽类的生存方式和处世哲学。古老的中国,直到现在一直分崩离析着。人的浅薄和堕落并不自今日始。中国人喜欢用屏风为自己隔离出一个小世界。只是,单薄的屏风怎能抵挡外面的强风烈雨?屏风被吹倒之后,xx敞开自己的世界,借外力与己之力与过去彻底了断。失去自己的坐标能走多远呢?时至今日,媒体宣称中国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人xx不计如果论人均GDP,中国实际排名在百名之后,自顾自沾沾自喜着。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靠的不仅是硬实力,更是软实力。当年大英帝国的建立,绝不仅是靠洋枪大炮,看看今天英语传到世界各个角落,英式教育每年为英国创收多少外汇就知究竟了。更勿论美国和日本文化产业的强势输出,一部《阿凡达》就让美国人数钱数到手软!

    《在中国屏风上》是一本毛姆写给英国同胞的书,让他们了解中国。也是一本值得中国人看的书,更是一本值得中国人反思的书。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发扬光大。抛弃自己固有的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就好比一条短尾狗,偏要学猫追着自己尾巴跑,只能说:那是东施家的狗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走马观花&雾里看花---读《在中国屏风上》有感_Evelyn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