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看粮食安全- 沫若使者- 天府社区博客

随著近期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国际粮价的持续上涨,粮食安全再一次成为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中国政府网日前播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知》提出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七项主要措施,其中第七项措施为:「行政机关带头节约粮食」,要求「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加快对农村市场的投入,在推出针对稳定农业生产的各种保障措施的同时,一系列针对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措施也迅速的展开。在2009年4月1日就展开了针对粮食库存的整顿,这是时隔八年以后,又一次全国范围的粮食库存大检查。显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家粮食安全对保障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存在空仓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整体效益欠佳。从1961年到2006年的四十多年间,国有粮食企业一直处于整体亏损的状态。直到2007年才扭亏为盈,国有粮食企业统算实现盈利1.67亿元。2008年,国有粮食企业再次实现统算盈利20.9亿元。而随著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各地粮食储备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有的出现了空仓的状况。据了解,空仓有几种情况,一是目前我国粮食仓容大于实际粮食库存,也就是有一部分闲置仓库;二是粮食库存数量是一个动态的数字,腾仓并库、储备粮轮出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暂时空仓;三是有的粮库年久失修或报废。

中国是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和粮食问题因此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经济上重要,政治上也很重要。因此,粮食安全是个牵动决策层神经的敏感问题。长期以来,中国追求粮食的自给自足,这里蕴含的意义是:只有当粮食生产达到自给自足时,中国才谈得上粮食安全。这种看法在中国有著长远的历史渊源,「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更是老百姓和官员信奉的一个信条。

而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之中,我国也深受其害。更严重的是,政府为了稳定经济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付金融危机当中,忽视了对农业的基础投入,这对于今后的农业尤其是粮食产业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随著世界环境气候的变化,粮食问题成为了世界各国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对最不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发展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8年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虽然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较好局面,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变化影响,上述趋势难以逆转,中国粮食和食物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包括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和全球粮食供求偏紧。

注重「供应安全」

在粮食生产面临人为因素带来压力的同时,气候的极端变化则给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来无法控制的风险。2008年的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发生以后,紧接著跨越2008年和2009年的北方大范围、持续的干旱再一次显示极端气候带来的破坏。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极端气候现象正在增多。以往在北方缺水出现的干旱问题,在气候异常的时候,已经迅速的转移到我国的南方大部分地区。2009年底的南方干旱毫无保留的显示出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在气候异常的环境下面临著巨大的威胁。

从当前国际的粮食格局来看,南美因气候的变化,2009年已经出现减产,虽然2010年会有所好转,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农业生产的投入还是没有恢复。美国虽然在2009年的大豆生产有所好转,但是其局势也同样不容乐观。非洲则正在遭遇金融危机以外的粮食危机。我国在连续实现了六年的增产以后,受技术和气候以及农业本身投入的因素影响,增产的压力越来越大。可以预见2010年粮食生产要实现稳产是很难的。

而在气候变化和全球复杂的形势下,随著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回升,粮食稳定对我国的物价起著关键的作用。可见我国的粮食安全,{jd1}不是「自给自足」这么简单。中国要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只盯住「自给自足」了,而应该转换观念,从「自给安全」转向「供应安全」──只要能保证中国可稳定地获得粮食,就可以看成战略上是安全的。同时还要注重「粮食平衡」问题。所谓「粮食平衡」,指的是一方面是粮食结构上的平衡,另一方面是在粮食结构平衡基础上的粮食价格上的平衡。只有这样,中国的粮食安全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稳定经济发展,保持一个合理的物价水平,保证粮食的安全生产与供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来源:大公网,作者:周子章

郑重声明:资讯 【从战略高度看粮食安全- 沫若使者- 天府社区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