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怀:灯火下楼台(转)

我有个习惯。看到好的文章,就爱把书买下来收藏。所以下班后去书报亭买2010年{dy}期《中国企业家》。走了三个书报亭,都说卖光了——平日很少见。第四个老板说,前两天来了一个人,这期杂志,有多少要多少,全买断。于是再走了两个报亭,得到老板证实。

原因可能与这篇封面文章《郑俊怀:灯火下楼台》有关

那我就转一个。

郑俊怀出事前的董事长助理张三林(自称郑接受调查的翌日被伊利扫地出门)说,郑俊怀目前在“给几个朋友帮忙当顾问”,其中包括一家新能源公司和一家网络公司,每处月工资三四千元。朋友本来要给郑俊怀配车,郑说一来自己不会开车,二来费用太高,不如给他租一套房子。郑认为自己的“行情”至少应该在年薪百万以上,因为他的许多部下(郑出事后从伊利出走的)已经达到了这一数字。但朋友们支付不起,他只能象征性地收一些顾问费。“也没什么,”张三林说,“我以前跟他出差总是吃方便面,这个人节省惯了。”?
按照张三林和郑俊怀的辩护律师刘爱国的说法,郑俊怀入狱前两年的年薪、奖金共计520余万元一直在伊利未领,出事至今索要无果。呼和浩特劳动仲裁委员会曾受理此事,不了了之。呼和浩特市政府曾指示伊利公司按月发放5000元给郑的家属,但只执行了数月即被伊利停止。2005年初,郑俊怀身陷包头看守所,其分别在日本和法国上学的一子一女经费无着,郑妻向牛根生求助,后者与四位蒙牛高管为之筹款30万元,其中牛根生10万(一说8万)。?
况且,郑似乎对媒体给他展示的壮阔前景兴趣不大。2009年1月,由刘爱国联络,一位前呼和浩特市副市长请郑吃饭。刘说,郑在伊利的时候,该市长与郑关系并不好,但他认为对郑的判决不公正。席间,刘问起郑的打算。当时,欲请郑加盟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一家在北海经营珍珠养殖、在西藏搞牦牛奶的公司。郑的说法是“等几年再说”。刘分析,郑虽然一直没有明言,但心里还是想“把自己的问题搞清楚”。所谓“等”,是要等内蒙古政府换届。?
会见室里,郑俊怀主要讲述的是自己为什么要在启元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上签字。当时,刘爱国准备就此提起诉讼。郑说,从2005年5月到郑案开庭前,呼和浩特投资公司及政府官员先后6次找他谈话,督促他同意转让启元所持伊利股份。开始,郑“扛得很死”。{zh1}一次,在看守所,来人说,我们受市里的委托,你就签了吧,签了以后,你们入资的本金,领导说,肯定退给你们。你签了,{zg}领导就知道了,你们也就没事儿了。“我总不能因为这个事儿把住(不放)吧,弟兄们还有四个人在里面圈着(同案伊利高管杨桂琴等)。我们不要了,回家就算了。”郑没有再考虑之前刘爱国对他的嘱咐: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上面,这个东西算不得数,案子正在审判过程中,哪个领导能说这个事免了就算了??
2006年由看守所转入监狱后,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刘爱国曾向记者描述了他2005年1月8日在包头看守所会见关押不久的郑俊怀的情景:零下20多度的天气,郑俊怀站在会见室朝向关押区的窗户外面,xxx在窗户的铁栏杆上。郑俊怀个矮,手高高举起。在看守所,郑与七八个犯人同住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号子”里,大通铺,“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遭看守打骂是家常便饭。在那里,没人知道郑是谁,即使知道,也未必有人关心。看守所伙食恶劣,借以下饭的菜汤,使用的是带哈喇味儿的陈油。跟他的同伴一样,郑俊怀每天最盼望的是吃一包方便面(可购买,但数量有限制)。有开水当然{zh0},如果没有,他们就用自来水把方便面泡软了吃。2005年12月22日,冬至,郑案{dy}次在包头中院开庭,郑吃到了进入看守所一年以来{zh0}的两顿饭。 中午是炖牛肉米饭,晚上是伊利速冻水饺。据说水饺是审判长给买的:老郑,冬至了,没别的,我们给你买点儿伊利水饺(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
在监狱里,郑原来的身份得到一些尊重。有一个堆放五金电料的仓库,管理库房的人不用心,教导员让郑俊怀来负责。管库本是监狱中的“优差”,得之不易。郑当时还在因病输液,咬着牙与另外两个犯人一起,用了一个xx时间,将仓库整理得井井有条,物品分门别类,并贴好了标签。郑的表现得到狱方赞赏。半年后,郑服刑已满刑期的三分之一,按规定可以申请保外就医。郑有严重的胆结石,一直未手术xx。他在监狱医院里住了两个月,医院院长对他说,你什么条件都够(指服刑期和病情),别人能批,你不能批。?
张三林说,在郑俊怀等人被带走调查后,张在伊利的配车、办公室也都被伊利收回。伊利中高层管理人员有500多人或主动离开或遭辞退。郑俊怀出事前,郑与潘刚的矛盾已经激化,原因是潘刚的姐姐、姐夫等众多亲戚开办多家承揽伊利广告、劳保用品业务的公司,郑极力反对。潘刚与同遭郑截断财路的伊利独立董事俞伯伟(俞的亲属办有咨询公司,曾为伊利提供咨询服务)同仇敌忾,将郑使用公司资金为自己买入伊利股份的事公之于众。有多人告诉《中国企业家》,潘刚与当地某政要的儿子关系密切,因此能在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5年8月,郑俊怀在看守所时,由蒙牛两个高层撰写的《蒙牛内幕》一书出版。书中披露的《牛根生自述:我是如何从伊利出走的》一文说,郑俊怀免去牛根生在伊利的职务后,安排他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书,这期间,“凡是我用过的人,生产部长、销售经理、技术人员??基本上都被免了或者以其他职务被挂起来了。”离开伊利时,牛根生同样没有拿到伊利所欠的年薪。“作出离开伊利的决定时,”牛根生写道,“我心里相当难受。段永平从小霸王走时老板送他一辆奔驰,而我不但没拿到我应得年薪,还说欠企业20万,上北大的1万元也要我交??在伊利那头越寒心,在蒙牛这头做事的动力就越强。”?
《蒙牛内幕》说,1997年,蒙牛现任总裁杨文俊被郑俊怀提拔为伊利液态奶总经理。经营一年,未有赢利,团队情绪低落。为鼓舞士气,杨与液体奶领导层集体讨论,决定截留12万元货款给30多个骨干人员发放奖金。尽管杨本人分文未取,但由于违反规定,受到伊利内部纪检委的审查,被就此免职。其时杨的行为在伊利其他部门并不鲜见,独有杨受到惩罚。他认为,是因为郑与牛当时矛盾增大,而自己此前一直在牛根生手下。1999年,杨离开伊利加入蒙牛,随后伊利将已内部处理结束的“挪用货款发放奖金案”移交检察院。由于杨及时补交了挪用款,而且单据俱全,检察院决定免予追究。?
由此,对郑及其朋友所说的“把伊利当成家”也必须重新审视。通常,这个判断的意思是大公无私,郑及其朋友想必取义于此。就郑之种种看来,结论未必如是。郑把伊利当成家,可能意味着他把伊利当成了自己的家。郑的个人节俭是其多年养成的习惯(事实上这在与郑同辈或年纪更老的中国企业家中并不罕见),与大公无私无关。像牛根生用自己的钱为大家补发年薪的事郑俊怀也有可能做出,呼和浩特市政府曾奖励郑50万元,后者全部捐出。实际上郑俊怀在乎的是决定权。在给伊利董事会的一封辞职信中,牛根生写道,有一次牛、郑到新疆参加乳品会议,返程到机场时,牛坐了客户派的车,而郑却打车前往。事实上,客户派了两辆车,由于郑俊怀先行动身,没有接上。牛说,这辆车一直追到了机场。因为这件事,郑俊怀觉得牛根生眼中没有自己。郑俊怀可以打车,可以出差坐经济舱吃方便面,但必须是出于自愿,这是一个xx所必须的。?
入狱前,胡志标曾因夺得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使爱多VCD家喻户晓,但企业很快资金链断裂以至破产。 胡因挪用资金罪被判刑8年。出狱当年,36岁的胡志标受邀为一个名为“彩宴”的灯饰品牌做策划顾问。胡袭用了自己爱多时期的策略,在广告上投以巨资,使“彩宴”一夜之间声名远播,代理商和经销商纷至沓来。如“彩宴”市场总监所述:“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市场推广手法,一种在照明行业见所未见的广告战略,让彩宴一瞬间成为行业的热门话题。”?
希望在另一些人身上,比如唐万新。唐在入狱前曾掀起产业整合的巨浪,冀望打通金融和实业之间的通道,后资金不继功亏一篑。2006年4月,唐万新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及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刑8年,折抵关押时间,目前已服刑5年。据报道,唐保外就医后,“一个以唐万新为精神{lx}的创投团队也随之成立,管理的资金规模约为7500万元”。唐的一位现在任职北京现代汽车的前部下说,唐又已获得“保外”,正在北京,只是暂时不敢再张扬其事。“这个人,一定会干点儿什么的。”唐的这位前部下说。?

If you enjoyed this post, make sure you !

郑重声明:资讯 【郑俊怀:灯火下楼台(转)】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