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寻找年味_问茶行者陈绪武_百度空间

    当北国还在春寒料峭之时,“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大理,山茶花、梅花早已怒放争春,桃花、梨花也都次第吐秀,苍山洱海间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在大理有着悠久的历史,更与白族文化相结合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韵。大理的年味不仅仅看得到,还可以听到、吃到,只要用心感觉,那年味儿就从每个人的笑容、话语中悠悠散发出来——“是啊,过年了!”

    味道之一:花气袭人

    春节前后,大理街市上就开始有人xx各种各样的鲜花或者盆栽。最常见的是水仙,花农们将含苞欲放的植株堆起来挑着沿街叫卖,各家按照买花时间选择花苞大小,年前一两个星期的就选花苞小的,年前几天的就选花苞大的,然后根据花苞成长情况放在阳光下或者背阴地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过年那几天看着水仙花鹅黄色的蕊芯从洁白的花瓣里透将出来。

    山茶花与杜鹃花则是养在花瓶里,谁家要是有几株野生的,串门的邻居亲戚都要羡慕赞叹一番。野生的花枝要粗壮些,开出来的花朵特别精神,但野生的难买,通常是苍山下的村民爬到半山腰砍取花枝。野生的杜鹃花更要爬到有积雪的地方伐取,再用马驮下山来摆在街市口卖。这些卖花人多是男性,从马背上放下花就在街市口一蹲,吧嗒吧嗒抽起旱烟,从不吆喝,可是他们的花倒总是早早卖光了。

    大理以养兰花出名,每到一户人家或多或少都放着几盆兰草,这个时节刚好兰花绽放,为大理的春节平添几分风雅。在古城,家家户户把盆景摆在门前搭成一座座“花山”,大街小巷百花尽放,整个古城香风满道,花气袭人。

    味道之二:浓墨淡香

    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各家都忙着要写春联了,一般都是家里的长辈写,或者请当地毛笔字写得好的人。白族很早就在使用汉字,写对联的历史也十分悠久,不仅长者能写出工整对仗、意境高雅的对联,家家户户都以贴上自编、自写的对联为荣,有些还互相赠送,把对方家小孩的名字嵌进对联里。白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借用汉字写成的白语对联也十分有趣。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所以,在大理农村有这样的说法,要是这个时间睡着了,第二年自己田地里的地梗会倒掉。而大理守岁是要守到凌晨六点,虽然小孩们不能够守到这么晚,但也总会睡得比平时晚,一旦父母催着要他们早早睡觉的时候,孩子们也就理直气壮地摆出要守岁的理由来。

    味道之三:五味炊烟

    在大理人家,除夕这天准备的年夜饭特别有讲究。除了传统的鸡鸭鱼肉,还有几盘当地的特色菜:杂菜汤,汤是用鸡汤和排骨汤各自熬好兑制而成,汤里煮红萝卜代表红红火火,蒜苗是能“算”,茴香顾名思义要“回香”, 白薯、青菜是希望一家清清白白,莲根(藕)则为好运“连”着来;

    一道“百合圆子”,是在配好料的肉丸子外面用百合瓣包好,再上蒸笼蒸,蒸好的圆子肉自然透出百合的清香来,这道菜有“合家幸福”之意。

    叫“吹肝”的菜,是用调制好的料用气筒打进猪肝里,然后挂在屋檐下风干,过年时候煮半个小时,切成片后蘸着调料吃,这时候的猪肝片呈蜂窝孔状,而调料都填进了小孔里,味道也极好。另一盘叫“酥肉”的菜,意思是日子要过得舒舒坦坦,做法是将半肥半瘦的猪肉切块上调料,用蛋糊包裹后下锅炸成金黄色,冷却后再煮,装碗后撒上些芝麻,黄白相间香气诱人。

    千张肉,是用三线肉切片装碗后在大铁锅里蒸,为了让千张的味更浓更纯,蒸的时候就将千张肉放在下面,干腌菜放在肉的上面,取出来后倒扣在另一只碗里,千张肉就在干腌菜上面了,所以那碗也叫扣碗。到年三十的晚上,孩子们开始央着大人烤饵块,在农村一般用炭火盆架上铁丝网,这样烤出来的饵块特别容易像气球一样鼓起来,不会出现半生半熟的现象,手一掰,热气刺溜刺溜往外窜,趁这时候抹上腐乳或者蜂蜜,吃上一口别提多开心了。饵块一定是要烤的,住在城里的人家没有火盆,就用电炉,还有用取暖器,甚至有的人家在买取暖器时就已经在考虑方不方便烤饵块了,在大理,还见过取暖器推销员把能烤饵块列为推销优点之一。

    味道之四:香火缭绕

    在农村,白族主妇们中午都要到村寨中的本主庙里祭祀本主。本主意为“本境之主”,是村寨的保护神,也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这种原始的崇拜,已渗入了对祖先、英雄的崇拜,并使祖先、英雄崇拜构成了“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白族本主是单个神祇,但大多也有谱系可寻,比如将军洞的本主神,就是公元754年唐天宝战争中阵亡的唐将李宓。

    有些大理市民吃过年夜饭就到将军洞准备抢烧新年的{dy}炷香,从年三十晚上十点到正月初五,将军洞里总是人山人海。不过,新年祈福也有讲究,通常要准备公鸡、鲤鱼、煮蛋,还有一块方方正正的白煮肉,然后请庙里的老太太供到本主面前说些祈福的话,仪式就完成了。

    味道之五:甜言蜜语

    在年三十晚上,白族妇女还要准备好第二天的菜肴,并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按白族习俗,初一全天不能再动菜刀、挑水和扫地,水也不能泼,用专门的桶盛着初三再倒掉。初一一早,白族主妇们就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zh1}到大门口拜祭,之后方可出门。

    初一起床后的{dy}件事就是喝米花茶,通常一半米花一半红糖水,代表新的一年生活甜蜜,然后就要吃元宵。在大理,有馅的叫元宵,没馅的叫汤圆,元宵馅使用红糖、花生、芝麻、陈皮粉捏制而成,特别是陈皮粉,起到甜而不腻的作用。

    吃完元宵,大人小孩便纷纷出门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到处鞭炮齐鸣,村村寨寨响起了欢快的白族唢呐,小伙子敲着八角鼓,姑娘们唱着白族调,打着霸王鞭,在村寨中心的大青树下且歌且舞。群众组织“洞经会”、“莲池会”xx舞龙队伍和财神走街串巷,各家各户争着把龙和财神请进家中歌舞一番,讨个吉利。每当财神唱出吉利的祝词,人群中就爆发出“谢金口”的欢呼,一时鼓乐齐鸣,村寨中处处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其它的味道

    1每年春节,大理当地人都会爬到苍山上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干净的积雪担下山,再摆个小摊,把雪盛在碗里淋上木瓜果脯的蜜汁来卖。吃起来酸甜可口,还带着冰凉的感觉,别有一番滋味。

    2在大理,酸汤一年只能吃到一次,其实就是用杂菜汤发酵而成,只不过平时不会煮那么多肉汤,油水不够汤一捂就会变搜,所以一年一次的酸汤特别让人期待。在发酵的时候放些辣椒,味道更好。

    3吃年夜饭时每盘菜还要分出一部分,敬天地祭祖先,门前红色高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要从吃年夜饭起,一直烧到大年初一。




郑重声明:资讯 【在大理寻找年味_问茶行者陈绪武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