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评论: 中国传媒业的战略转型:以沿海非省会城市平面媒体为例)
2010-01-28 15:11:50   来自: (难行就无谓再拖)
的评论   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


  《中国传媒业的战略转型 以沿海非省会城市平面媒体为案例》
  李良荣 姚志明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dy}版
  
  P2: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规定》中明确:“报刊、新闻、广播、电视是党的舆论机关。”(《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88页)正是因为这样,中央主管部门明确规定,传媒业的上级党政部门掌握传媒业主要领导干部的人任命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内容的终审权。
  
  P2-3:1993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把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列入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体育事业。2001年8月20日发出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和广电集团属事业性质。
  
  P3:什么是事业单位?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时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的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P16:从长远讲,地区发展和传媒业发展是一致的,但眼前利益却不一定。
  
  P17:区域传媒的战略转型,包含三层含义:
  {dy}, 从新闻传媒转向文化传播;
  第二, 从文化传播转向文化建构;
  第三, 从单一的事业型转向事业产业型。
  
  P20:在西方各国,教育、教会、传媒是一个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三大支撑。在中国,教育、党的思想工作、传媒构成了主流价值观的三大支撑。
  
  P23:一块是精神层面的,可囊括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层面。在这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它体现为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它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城市形象、思想传播与学术研究。
  
  P43:这不是否定宣传和舆论导向,但是宣传、导向,只是影响百姓的一种可能,并不是必然有效,更不是{jd1}有效。
  
  P44:在我们看来,“用新闻实现舆论引导”,就是及时有效报道与市民密切相关的政治新闻。
  
  P45:传媒在政治文化中的作用是“勾连”,而其立足点,必须是在市民而不是在政府。这就是说,无论是宣传、导向、教育还是讨论,无论是新闻的选择还是具体的写作角度,都应该是从市民的眼光、从市民的需求出发。这当然不是说不宣传市委或者市政府的政策、决策,关键是,关于党委和政府的宣传,只有立足于百姓,才可能有效。
  
  P53:多年的实践表明:传媒业不可能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它只能以间接的方式推动经济建设。这种间接的方式就是着力打造本地的环境文化。
  P55:要发展好文化产业,就要奠定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即要处理好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各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业价值链,促进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P56-57:2004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由中宣部牵头,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参加的“文化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研制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根据这一分类标准,“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可以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周边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
  
  P64:中国传媒业目前的最致命的病根,不在于新闻传播业务本身以及传媒实体内部经营管理这样的微观层面,而在体制层面——产权不清,政资、政企不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现象突出;政府监管的失范;政策风险和法规风险突出——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传媒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
  
  P64:中国传媒产业体制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民主法制的要求,逐步建立中国传媒业的现代政府规制体系。
  
  P65:政府在我国传媒产业中的角色该任何定位呢?我们认为,政府在传媒产业发展中应当充当以下三种角色:一是传媒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者;二是传媒产业运营的监管者;三是传媒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者。
  
  P67-68:当前我国实行的传媒监管体制与西方国家具有明显的不同,简而言之,是“双轨统一分级分类管理”。所谓“双轨”,是指党和政府同时参与传媒的监管:在党委方面,有中央及各级党委宣传部,重点对传媒政治思想方向上的监管;在政府主管部门方面,则有新闻出版署、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及各级政府所设的同类监管机构,分别对报刊和广播电视等媒介实行监管。所谓“统一”,既指政治立场的统一,如“四项基本原则”等;又指管理权力的统一,如法规的制定,媒体进入的审批等,事权可以下放,但决定性的权力归之于中央监管部门。“分级”则是指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于所属区域的传媒实体具有管理督导的职责,中央在基本思想原则上进行把握,具体的日常管理由各级主管部门按权限分级负责。“分类”则是指根据传媒的不同类别(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
  
  P69:当前投资传媒{zd0}的风险是政策法规风险。
  
  P70:传媒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由以往的新闻出版署、广播电视总局、文化部及下属机构转变为全国传媒监督管理委员会)应该做到“政资分开”,不再行使出资人职责,也不对传媒企业国有资产负责。这一职责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即国资委)来承担。……在监管过程中,国资委与传媒企业的关系,是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而非行政隶属关系。
  
  P111:{dy},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发现力,迅速及时地把握重大事件的新闻点,把握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舆论聚焦点。……第二个方面的要求:理性地直面危机,报道危机,尽可能减少社会心理的震荡,缓解危机的杀伤力;(例子是20C初美国的揭丑报道和20C90年代韩国媒体对金融危机的报道)
  
  P113:在面对重大危机的时候,媒体的两大任务:1、把握好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及时满足受众的知情权;2、密切xx舆情变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P122:学者杜骏飞……将“深度报道”重新阐释为“新闻深度”。所谓新闻深度,是指新闻执着于追求深刻性与全面性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新闻主体的思想方法,它也是一种新闻理念,它与新闻史上的客观主义、新新闻主义等倾向属于同一个范畴层面;它的本质不在于文体或报道形式,而在于新闻本体的哲学理解。“深度报道”要求通过作者深刻而全面的视角与采写手法,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要求新闻的文本能够诱发受众的深入思考;它要求通过各种新闻背景的合理运用,表现出新闻事件的历史纵深感。
  
  P123:深度报道可以分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两大类。
  
  P151:根据系统论的原理,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系统论的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整体的性质不是所有要素都必须具备的;要素的性质影响整体,每一要素的发展都将影响到整体的发展,甚至改变整体的性质;系统内部各要素性质之间相互影响)、结构功能原则(功能=要素+结构,要素不变时,结构决定功能;结构、要素都不同则可以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构可能有多种功能)、目的性原则(确定或把握系统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实现)、{zy}化原则(指为{zh0}地实现目标而通过改变要素和结构使系统功能{zj0})。
  
  P185:“编辑人制度”,就是以版面执行主编或副主编为内容生产运作的核心,贯彻落实编委会和总编辑的办报思路,实施新闻策划,指挥记者采访,并负责报纸的编辑出版。……以“编辑人制度”的实施为契机,报社实现了内部结构、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从多层管理到扁平管理,从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从职务定工作量到全定额考核,从以职务定报酬到按劳分配,从条块分割到全面轮岗。
  
  P201:传媒产业经济的价值对象是人们的有效可支配世间,有效可支配世间的持续支付是形成社会化集体偏好的前提,社会化集体偏好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才能使传媒经济实现商业利润。
  
  P216:2004年初广电总局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规定,首次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的产业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也为各类资本进入进一步xx了政策障碍。《意见》提出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并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大力开发网络新业务新市场,提供新服务,使网络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广播影视新的经济增长点。
  
  P216:我国公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规定2005年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实验,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和高清晰度电视播出,并将于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
  
郑重声明:资讯 【阅读笔记(评论: 中国传媒业的战略转型:以沿海非省会城市平面媒体为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