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古猗园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再一次来到古猗园,非假日的园子宁静着,不断有幽幽腊梅香远远飘来,洗却都市的烦尘,沁人心脾。
  
  


  
  小纽扣在假山上与她父亲一块欢蹦乱跳地爬上爬下,而我,在午后阳光里闻香,赏园。
  
  古人以为,居于城市里,文章即山水,盆景即山水,于是,不大的一片土地,江南人蜿蜒曲折地勾画出一个千回百转的山水。
  
  跟着小纽扣在玲珑石间穿梭,想起来扬州的片石山房,它的朴拙和灵巧的反差,全是人工手笔的,却又是一幅画卷,写着高山流水,写着苍松翠柏,写着桃红柳绿,写着石涛的满腹江山,写着他的故国梦。
  
  


  
  这江南的每一个园林都有着江南文人内心里悱恻曲折的缠绵情怀,是柳絮翩然,是落英萧然,是玄箫幽然,是瑶琴雅然,是每一颗追逐着美的心悠然。
  
  古猗园不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园子,却是我每一次游着都会萌生千丝万缕情愫的园子,因为知道这个园子,并常来来游玩的人,并不多,人少自然呈现风烟清寂。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这个园子,原名猗园,“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遍植绿竹,内筑亭、台、楼、阁、榭、立柱、椽子、长廊上无不刻着千姿百态竹景,生动典雅。”它是明代从盛到衰的最明显的写照,这里有着文人雅士们追求的诗经里的上古朴素情谊——“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然而,建于华夏土地上的很多建筑都饱经战火洗礼,猗园也未能幸免,到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江南士子们拓充重葺,此时更名古猗园。
  
  如今,古猗园几经扩建,面积已达146亩,现在看起来还在扩张中,因为原来走过的有小纽扣喜欢的白鹤鸬鹚等驯养的“松鹤园”这次是封闭在修建的。这日,只有逸野堂、戏鹅池、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5个地方开放着。
  
  


  
  因为人少,南翔壁前任我拍摄。
  
  走过逸野堂,便在腊梅香中,听见远远的一曲幽远的笛音从不系舟隔水传来,古猗园里充满特有的素雅、清淡和洗练便在那一霎那间,让我有穿越时空之感。
  
  


  
  小纽扣笑盈盈地追逐笛声而去,不系舟里,一位老者正在吹笛子。一曲《梁祝》之后,便是《梅花三弄》,小纽扣笑眯眯地说“梅花三弄”,我在美人靠前支颐颔首,想着是否有前世来生。
  
  


  
  离开不系舟,随着笛声渐渐远离,人迹越发少了。走过徽音堂,看见天上有飞机飞过,才想起来,这里离虹桥机场并不遥远。
  
  曾经人头攒动的绘月廊里只有粉白的墙和新修复的花窗,让我一步步行来,一步步挑着拍,却反而挑不出来特别好景,只得了开篇的那{dy}幅。
  
  


  
  喜欢这园子里的花窗,虽然很多是后来修复的,最早的原始模样已经看不见了,但,应该差别不大。
  
  


  
  走过我曾经给小纽扣买柳笛的柳带轩,眼前依然是空旷的冬日园子,不知道数百年前生活在这个园子的人们在这样的冬日是否感觉到这园子实在很大?
  
  绕了一大圈之后,再次回到梅花厅前,梅花厅里只有腊梅盛放,然后是恶客山茶,我不喜欢山茶花,总觉得它盛放也是一种颓败,满地落英更觉颓丧,但有腊梅便不同。
  
  


  
  终于走到我最喜欢的青清园。这园子原来遍种竹子,一路行去一路竹露清音,别有人间洞天。
  
  


  
  虽是冬天,连枯荷叶也被清理干净,却依然有着享受荷风竹露的幽静。
  
  


  
  在家人的催促中,我再次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古猗园,而那竹影摇曳里,我的故园梦依然还有机会再去做。
  
  


  
  ++++++++++++++++++++++++++++++++++

  这就是那张五人连张的明代古猗园。

  









郑重声明:资讯 【冬游古猗园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