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发动机行业双雄:中国市场暗战愈演愈烈_庄立宇2_新浪博客

  必争之地,还是中国。

  船舶发动机行业的双雄暗战在中国市场愈演愈烈。

  总部位于芬兰的瓦锡兰(Wartsila)柴油机制造日前宣布,计划将船用螺旋桨和辅机生产线从欧洲迁往中国,以贴近全球最主要的航运和造船市场。

  而总部位于德国的曼集团(MAN)是船用发动机行业的xxx,在中国已拥有9家授权合作生产商。2010年,曼集团将加快在中国的发展步伐。

  危机引发的造船业低迷波及到船舶配套领域,曼集团和瓦锡兰分列船用柴油机行业的{dy}、第二,2009年的手持订单和营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国市场成为其扭转颓势的关键所在。

  据xx船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松(Clarkson)统计,2009年中国获得的新船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44.4%,首次超过韩国位列世界{dy}。2009年中国船用主机需求在2200万马力左右,而国内主机产能不足1000万马力,供需缺口达到1000万马力以上。据此测算,2010年我国船用主机的供需缺口将超过1500万马力。

  中国市场对于船用主机的巨大需求,为MAN和瓦锡兰的两强之争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瓦锡兰东迁计划

  瓦锡兰将船舶配套生产线迁往中国,一方面希望抢占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借东迁的机会进行裁员和削减成本。

  按照计划,瓦锡兰将关闭位于荷兰德卢内市(Drunen)的螺旋桨生产线和位于兹沃勒(Zwolle)的辅助主机生产线,并将这两项业务迁往中国。

  据瓦锡兰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2010年,瓦锡兰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1400名员工,其中570名员工来自荷兰,其他被裁的员工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各个部门。

  在谈到生产线东迁计划时,瓦锡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Ole Johansson表示,“中国已成为一个强大的航运中心,其增长还将继续。整个航运市场在2009年持续低迷,瓦锡兰船舶发动机的订单量明显低于往年,而市场的竞争将不断加剧。通过在未来的关键市场发展生产和业务,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与生产线重组相关的非经常性费用约为1.4亿欧元,瓦锡兰希望通过重组节约8000-9000万欧元的成本。

  截至2009年底,全球约90%的船舶订单被亚洲船厂获得。“一旦行业的大范围复苏开始,亚洲将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造船市场,而中国正是这个市场的中心。70-80%的瓦锡兰船舶动力产品在欧洲生产,然而50%的市场份额已经在亚洲。”瓦锡兰在重组声明中表示。

  到目前为止,瓦锡兰在中国有3家合资子公司(镇江、上海、青岛)、1家全资子公司(无锡)、8家专利许可生产企业、多个服务站。截至2008年底,瓦锡兰在中国拥有员工1400人。

  瓦锡兰中国合资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加强高管人员的本地化,也是瓦锡兰中国策略的新变化。”

  2009年走马上任的瓦锡兰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朱炯炯,先后就职于天纳克工业公司和伊顿公司,1995年就被派往中国任经理。而在今年刚刚履新瓦锡兰(,)动力部副总裁兼总经理的曹之腾,曾在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扬子江造船集团公司担任要职,将“加深瓦锡兰与中国船东和造船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上述合资公司人士评价说。

  瓦锡兰在声明中表示,公司2009年的纯销售额比2008年增长了14%。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船舶发动机行业双雄:中国市场暗战愈演愈烈_庄立宇2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