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引发山西“伤农”担忧

新华网太原5月15日电(记者晏国政赵颖)去年以来由于供大于求而持续下行的中国生猪价格,近日已普跌到盈亏点以下。大量生猪养殖户担忧,三年前“猪贱伤农”的现象将卷土重来。

山西的生猪养殖户蔺玉顺在两天前以每斤4.1元的低价紧急出售了60头190斤左右的生猪,总共亏损了6000元左右。

“我在广播中听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生猪市场预警信息,发现全国的养猪形势都不太乐观,所以决定赔本卖掉一些猪。短期内也不打算再购进小猪养了,”他说。

这样的策略让蔺玉顺全年将减少生猪出栏量1500头以上,亏损总额预计达15万元以上。“我就是怕再像2006年那样,{zh1}赔得血本无归。”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粮比价为5.9∶1,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已出现亏损。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中国生猪生产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苗头,目前进入夏季猪肉消费淡季,未来供求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四川、湖南、河南、江苏、内蒙古等地的生猪养殖户面临着和蔺玉顺同样的困境,很多人打算“减持”存栏量,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

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养猪业开始出现两、三年一个周期的波动。2006年以来更呈现出“过山车”式的大幅波动:当年,生猪价格急剧下跌,生产下降。次年5月份以后,因供给不足,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去年下半年以来,供大于求导致中国生猪养殖户的收益再次进入下行波段。

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要求各地落实包括能繁母猪补贴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央将继续投资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适时启动相应的调控措施。

2007年生猪扶持政策出台后,生猪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生猪养殖量和猪肉市场供给量大幅上涨。但由于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显现。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指出,这一政策是根据城市消费情况制订的,忽视了一些养猪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而且,市场调控措施应是及时、短期的,但这一措施实际上已经固化,成为一种助农增收的补贴性措施。

“可以说,近几年的生猪扶持政策加重了生猪市场的波动,”潘云说。

他认为,中国政府应改变宏观调控思路,继续加强猪肉等大宗农产品的预测预警机制建设,根据猪肉市场消费需求、价格以及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等因素,适时启动预测预警机制,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

潘云强调,解决生猪市场剧烈波动的治本之策,是要从战略的高度,根据行业特点对生猪行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这种规划应当包括区域内的发展目标、行业竞争能力、市场供给、生产辅助体系建设、产业扶持政策等,同时也要体现预测预警等调节市场的政策。

郑重声明:资讯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引发山西“伤农”担忧】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