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811007.html
管理通胀预期首先需要清晰的政策目标,这有助于市场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从而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否则反而可能导致预期的紊乱以及对市场的冲击。当前,应当设定一个清晰的信贷增长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的目标,避免因为目标不清晰而导致金融机构为了防止可能的信贷紧缩而大规模提前发放xx,导致信贷在不同季度和月份之间的分布更为不均衡。
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比较明显的通胀的形成往往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实体需求(比如投资或出口)的大幅增长,二是信贷投放高速增长,三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目前投资已大幅增长,信贷投放增长也非常快,所以2010年的物价水平受农产品影响非常大。但从现在实际情况看来,2010年还是一个比较平稳的一年,物价不会太高。
我们注意到2009年12月份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带动物价上升较高,实际上这对于抑制2010年的物价有积极作用。农产品价格虽在2009年底上涨,但是库存很充足,政府没有干预,客观上这样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因为考虑到2009年上半年农民打工收入可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这样通过农产品价格上升可能会对农民收入有一些改善。同时,2009年年底农产品价格高一些,2010年的供给可能就会多一些。
不过,管理通胀预期的难点还在于,不能仅仅参考CPI和PPI,即使新增的信贷投放缩减,基于通胀预期导致的货币流通速度上升,也会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
事实证明,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金融市场的投资决策,C PI和PPI的预警性是值得怀疑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良好的用来判断通胀的指标,在不少时候往往还成为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不过,维持正的存款利率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十分重要。
例如,在上一轮经济周期中,G D P增长在2007年二季度已经达到阶段性的顶点,进入回落周期,但是C PI依旧上行,直到2008年2月才达到顶峰。当时,企业家产生了更强烈的通胀预期,高价购买原材料,将PPI继续推升,所以C PI、PPI见顶实际上比G D P往往晚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对于宏观决策的参考价值有限。
因此,在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管理通胀预期”,实际上清晰看到了通胀不仅表现在CPI,PPI上,还往往表现在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还表现在一些不在C PI统计覆盖范围内的商品上。
此外,在今年的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将成为重点。地方政府推动的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应对2009年的金融危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直接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密切相关,例如房地产价格大幅上升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结构直接相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比率过高也会影响到财政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产能过剩的直接导火索也来自各地竞相上一些已经重复的项目。
实际上,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势的十分重要的角度。2009年中国经济在危机冲击之下恢复得非常快,但仔细看一下指标,会发现基础货币供应比2008年还少,财政安排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在2009年度的计划还没有用完,所以真正导致差异的实际是地方政府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银行体系的信贷支持。
有一个说法,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是所谓“十年十个月”,意思是大概10年左右,往往中国经济会遇到一个大的挑战,这个时候解决的办法往往是放手让地方政府进行各种投资,持续时间大多没有超过10个月。很凑巧的,从2008年11月9日公布4万亿元刺激政策到2009年8月份公布控制产能过剩项目增长,恰好是10个月。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也是放手让地方政府上项目,也大概是10个月,这可能是中国经济很有趣的一个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2009年超常规的刺激政策,其实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超常规,现在将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纳入正常化轨道,预期宏观经济也就可能逐步平稳了,房地产市场同样也有类似的机制。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许多都是指向让地方政府的行为理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刺激政策要平稳退出,首先让地方政府先退出是政策正常化的关键。
目前看来,要观察宏观政策的退出,关键的指标还在于信贷增长。去年11月份以来,外部流动性增长迅速,与内部流动性共同成为推动流动性上升的力量,对冲流动性的一系列工具又重新登上舞台,这其中既包括公开市场操作等,也包括刚刚动用的存款准备金率等。
不过,这些工具的重点仅在于对冲流动性,而真正的退出还是在于信贷。应当说,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表现也给了观察者信心,2009年下半年信贷投放不是很高但是经济复苏得依然很好,所以经济的平稳复苏不一定需要那么高的信贷。2009年上半年信贷投放7 .37万亿元,月均超过1万亿元,下半年显著回落,但是实际上下半年经济增长还是很强劲的,这就说明经济的基本面在改善。同时,观察信贷增长需要在一段时期内统一考察,还需要关注同期的流动性指标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