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城市道路照明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 - S 和TT 两种接地型式安全性的比较, 对采用TT 系统时变电所的两个接地能否共用,
以及RCD 防误动和线路上、下级保护动作选择性配合等具体问题的分析, 说明了采用TT 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城市道路照明
接地型式
电击防护
城市道路照明的电击防护关乎公众的人身安全,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关注的焦点就是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的选择及相关的一些问题。笔者不揣浅陋,也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供讨论。
1 TN - S 与TT 系统的比较
作为间接接触防护, TN系统自动切断电源的条件为:
Zs·Ia ≤ U0
式中: Zs——— 接地故障回路的总阻抗, Ω;
Ia——— 保证保护电器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切断故障回路的电流, A;
U0———相线对地标称电压, 我国为220 V。
根据IEC
有关技术报告的解释( IEC 1200 - 413:1996 电气装置指南, 第413 部分间接接触防护———自动断开电源) ,
对固定式用电设备和配电回路故障, 即使预期接触电压UL > 50 V, 允许自动断开时间≤5 s,
是基于以下理由:
a .
这些回路的故障少;
b .
在故障时人们接触由这些回路供电的设备的可能性较小;
c . 即使与发生故障的设备接触, 但易于摆脱;
d . 有等电位联结, 因而降低了接触电压。
由此可见, TN 系统采用简单可靠的过电流保护电器很容易满足上式的要求, 且对于室内电气装置实行等电位联结也并不困难, 这正是TN -
S 系统在建筑物内部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
然而, 对于道路照明( 包括其它室外照明) 而言, 基本不具备以上条件。道路照明处于室外公众场所, 且易受气候、人为等各种因素影响,
并基本不具备( 或实施不现实) 等电位联结条件。虽然也属固定式用电设备, 但事实表明, 人遭遇电击, 有时并不一定容易摆脱(
如手握广告灯箱金属柱) , 即使摆脱,往往也会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笔者所在城市, 媒体报道的数起道路照明及广告灯箱因漏电,
行人遭电击的案例摘要:
a . 2002 年6 月23 日晚某城区, 一进城农民将驴栓在路灯灯杆上, 因灯杆有电, 驴被电倒, 主人为救驴, 也被电击而休克,
后经人工呼吸救活主人, 而驴则未能幸免一死( 江苏电视台“xxx”栏目) 。
b . 2002 年7 月27 日晚7 时许, 市内一主干道,人行道上不锈钢广告灯箱漏电, 5 名男女行人因触及灯柱而先后被击倒,
所幸无伤亡( 《现代快报》) 。
c . 2002 年8 月21 日, 市中心某商业大楼门前,一中学生因遭广告灯箱金属立柱电击, 身体剧烈抽搐、颤抖,
被灯箱“电吸”近1min, 经路人用力击打其手臂方才脱离, 被送医院救治后脱险( 《现代快报》) 。
d . 2002 年8 月26 日晚9 时左右, 一老妇在某校门口散步时, 无意间手触及人行道一广告灯箱立柱, 被电击重重摔倒在地,
造成二次伤害, 经医院抢救脱险, 头部被缝8 针, 花去费用千余元。供电抢修部门现场检测发现灯箱外壳带电220 V,
箱内电缆破损是导致外壳带电的直接原因( 《现代快报》) 。
e . 2004 年6 月29 日晚11 时, 一外地小伙在市区溜达, 无意中用手摸了一路边路灯灯杆, 当即感到手被电击,
路灯管理处接报到现场察看后发现, 路底座内有根电缆露头翘起, 接触到了灯杆内壁, 使灯杆带电( 220V) ( 《南京日报》)
。
每逢夏季,
城市道路发生水涝的情况很普遍, 路灯灯杆漏电的后果更为严重。据报道, 某城市3 名行人在积水的人行道上行走时, 因路灯漏电,
遭电击死亡( 2007 年6 月27 日《长沙晚报》) 。
总之, 道路照明的电击防护问题绝不可忽视。此外, TN - S 系统的配电距离受到过电流保护灵敏度和允许电压损失两种因素的制约,
通常情况下, 过电流保护灵敏度所确定的配电距离较按允许电压损失所确定的配电距离小很多, 这对道路照明很不利,
将会增加变电站的数量。实践证明, 很多设计往往只注重配电距离的扩大, 而疏于对过电流保护灵敏度的校验,
使事故因素在设计阶段即成为隐患, 而不易发现。在采用TT 系统时虽同样可能存在忽视过电流保护灵敏度校验的问题,
但因为具有高灵敏度的RCD, 而不影响间接电击防护的有效性。
TN - S 系统增加了一根PE 线, 这对于长度以公里计的道路照明工程, 在经济上不可取, 而且PE 线还会传导故障电压(
如电源中性点的暂态过电压) ,即使安装RCD 也不解决问题。同时, 作为干线式配电的路灯线路, PE 干线一旦断开,
影响面和后果都很严重。
相反,
如采用TT 系统, 则可以克服采用TN - S系统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 无论从电击防护的角度, 还是道路照明的环境特性,
都决定了采用TT 接地系统的必要性。
2 采用TT 系统, 变电所内的电源中性点接地与保护接地是分设还是共用
有观点认为, 由于城市道路照明采用TT 系统时, 变电站( 箱式变) 中性点接地要与保护接地分开设置, 且相互间地中距离保持20
m。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实现这一点非常困难。如果两个接地不分设而是共用, 则又成为了TN
系统。因而认为这是采用TT系统的“瓶颈”问题。
有关这一问题,
无论是IEC还是国标, 对TN- S 和TT 系统的定义和区别, 都只在于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电源中性点的关系。前者通过PE
线与中性点直接相连接, 后者则与中性点无关, 而是直接接地。至于变电所内的中性点是如何接地并未有特别的要求,
两个接地既可以分设也可以共用, 这样做对采用TN- S 或是TT 系统并无影响。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低压配电系统,
一般宜采用一种型式的接地系统, 但也允许接入另外一种接地系统。
其实, 采用TN 系统时也有同样的问题, 如采用TN 系统的变电所, 当10 kV 电源采用小电阻接地系统时,
为防止高压侧接地故障引起中性点暂态过电压窜入低压侧, 而要求采取将变电所内的两个接地分开设置的措施, 如图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