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大王》王传福xx创业经历- 电池电池求职电池招聘电池人才电池 ...
《电池大王》王传福xx创业经历 [引用 2010-01-27 22:35:50]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在父母的关爱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在他读初中时家里发生的变故,让他经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沉默寡言。为了忘掉痛苦,年纪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他相信,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他坚信,只要灵魂不屈,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间,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仅仅过了5年的时间,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行业里,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作为研究方面的专家,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但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1995年2月,深圳乍暖还寒,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250万元钱,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

  冲破牢笼

  “蚍蜉”撼动了大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险。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拥有的{zd0}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传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勇气。在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经过认真思考,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zg}、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招可招是后发制人、一招致命的关键所在。

  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正在寻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王传富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而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于是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那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投资,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买不起也根本买不到这样的生产线。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传福是一个知道如何控制成本的“抠门”老板。根据企业的特点,他利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利用成本上的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常经过努力,比亚迪的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为进驻xx市场,争取到大的行业用户和大额订单,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并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集中精力搞研发,使电池品质稳步提升。王传福还经常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示会,直接与能下大订单的摩托罗拉等大客户接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

  1996年,比亚迪公司取代三洋成为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大霸是电信巨头朗讯的OEM,比亚迪公司因此成为朗讯的间接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公司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镍镉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但此时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暴,半数以上产品出口的比亚迪公司遇到了困难。此时,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通过其所有的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向王投资1660万元,使比亚迪公司注册资金从450万元扩大到3000万元。这一年,比亚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

  此后,王传福把目光放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常1998年至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日本厂商后院起火。1999年至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dy}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

  目前,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zd0}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正与日本三洋一决雌雄。目前,在镍镉电池领域,比亚迪全球排名{dy},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

  电池大王造汽车

  如果说单干创业对于王传福来讲是{dy}次冒险,那么决定制造汽车无疑是他冒险的疯狂之举。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2003年8月,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王传福再爆惊人之举,比亚迪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

 王传福的思路是,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dy}品牌,“电池大王”将造汽车与自己的长项相结合。

  王传福的自信来源于比亚迪在电池生产领域的成功。他要复制这样的成功,他看准了庞大的汽车市常王传福为比亚迪做汽车寻找了充足的理由。首先,3年之后,比亚迪的电池制造将达到顶峰,需要寻找其他行业进行拓展。其次,相对于国企来说,比亚迪拥有制度优势。而国内私车市场每年增长60%以上的巨大空间更充满诱惑。

  “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王传福说。

  2004年1月,深圳市有200辆比亚迪制造的锂离子纯电动汽车投入出租运营,成为全国{dy}家电动车示范区,真正实现尾气零排放。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可行驶350公里,成本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之间,零售价在14万元左右。在做完必要的改进后,将全面进入北京市场,并且在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陆续上市。

  2006年,比亚迪电动车要正式开始商业运营。而且在王传福的“盘子里”也已经作好了这样的规划:比亚迪控股秦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购小型车企业,开发电动车电池,欲以此入股国内一家电动车制造厂,并配合该公司开发电动车二次充电电池。据悉,比亚迪汽车公司研发部门正倾力设计规划1.3排量到3.0排量的八大系列的轿车开发计划。筹建中的比亚迪汽车主体厂房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辅以对现有的轿车生产线进行改造。同时,比亚迪在上海成立“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不久,比亚迪汽车将会达到年产30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又一大轿车生产基地。

  尽管王传福的规划看上去环环相扣,但是很多人士认为,充电汽车的产业化难度远非现有技术条件可以想象,王传福的造车之梦无疑是一次疯狂冒险之举。这一点,具有工学硕士背景的王传福心里应该有谱。

  敢于冒险

  打造致富团队

  敢于冒险、敢想敢干及当断则断的作风,为王传福的成功带来了致富的xx色彩。当初,公司在香港上市时,作为比亚迪的核心创始人,王传福本人在比亚迪股份的持股比例仅为28%,2003年王传福以资产3.28亿美元登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第13位。

  然而,财富并没有给王传福带来生活上的任何变化,他和妻子及5岁的孩子依然住在深圳龙岗区葵涌镇上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开的是一辆开了很久的“凌志”。王传福身上惟一值钱的东西是一块“阿迪达斯”运动表,因为它能够显示很多地方的时间,通过它可以确切地知道,分散在全球的分支机构是在白天还是夜晚。

  在王传福看来,名誉和财富对于他已经无所谓了。相应的,随着个人财富和公司财富的增加,给王传福带来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的增长,他现在要对近3万名员工生活负责,他现在有很强的社会责任约束。

  “我们面对的有两万多员工,又是上市公司,买股票的是美国基金,他们要看你的增长,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责任,他们之所以买你的股票是希望你增长,因此我们有增长的义务,我们有义务把这个企业变成每年增长的企业。”王传福这样说,从电池行业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全新的汽车行业,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因为有了这种挑战,也因为背负的社会责任,作为公司的带头人在要求公司所有员工加强学习迎接挑战的同时,更要带领大家打造一支敢于冒险的团队。“因为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攀登一座山一样,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冒险精神给比亚迪的初期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比亚迪要成为汽车大王,同样需要冒险精神,更需要一支敢于冒险的企业团队。”

 

 

电池行业未来规划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市场萎缩,价格竞争加剧,企业利润下降。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电池出口,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等xx电池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电池行业通过部分产品恢复和调整出口退税,鼓励自主创新、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实施结构调整和推行清洁生产等措施,使国内消费和出口开始回暖,出口负增长逐渐减小。新型动力电池、储能电源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加快,电池行业正在逐步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绿色消费体系。

   电池工业是我国具有综合优势的传统产业。近年来,我国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电池生产、加工和贸易中心。据不xx统计,我国电池生产企业约3000多家,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2008年,我国共生产电池约440亿只(其中扣式电池约100亿只),超过全球电池总产量的一半。

   但是,随着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和贸易中心,电池行业所面临着的技术贸易壁垒日趋严重。因此,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电池产业的升级转型已越来越紧迫。下一步,电池行业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及材料、新型铅蓄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器及电源系统等方面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积极开展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的研究,使我国在新型电池研究开发中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电池工业振兴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是要支持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和实施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推动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为目的的电池回收、再生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行业引导,优化产业布局。通过企业的并购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电池产业集群的培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提升我国电池产业的整体水平。

承担起金融危机下实现经济逆境突围的历史责任,也将成为企业破冰自救的重要途径。

郑重声明:资讯 【《电池大王》王传福xx创业经历- 电池电池求职电池招聘电池人才电池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